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四) 【2016·湖北省恩施州卷】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①据孙洙《唐诗三百首》介绍,本诗为盛唐时期张旭受陶渊明《桃花源记》启发而作。②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1.“石矶西畔问渔船”中的“问”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答:__________ 2.本诗与《桃花源记》二者主旨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3分) 答:___________ 【答案】 1. (2分)对桃花源无限向往的急切心情。(意近即可) 2. (3分)答案一:相同(1分),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2分) 答案二:不同(1分),《桃花源记》表达了历经战乱的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而本诗作者身处盛唐,他借(桃花源记》的意境表达了自己更高的生活与审美追求。(2分,意近方可得分) 【2016·湖北省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神农架林区卷】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中的一个“ ___”字,把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的景象写得富有气势。(1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的妙处。(2分) 答:________ 【答案】 (1)入(2)示例:①尾联中一个“送”字表达巧妙,本来是“我”依恋故乡水,却变化角度说是故乡水“送”我,含蓄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②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③尾联抒情方式巧妙,借故乡水对“我”的依依不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016·广东省广州卷】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的“结庐”“日夕”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分) (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答案】 1.构筑房舍;傍晚 2.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2016·甘肃省兰州卷】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①轻尘。忙杀看花人! 【注】①辊:(gǔn),翻滚,滚动,转动。 1.词中体现“芳春”的景物有________ 、_________ 。(2 分)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忙杀看花人”所表现的景象。(2 分) 答:______________ 【答案】 1.江面绿、柳絮【解析】此题考查诗歌常见意象。江面绿:指春天里江水明彻而泛绿色。飞絮:飞扬的柳絮。 2.南国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百花盛开,游人如织,群花美丽动人,争相斗艳,使看花人目不暇接。一个"忙杀",则百花之美,看花人兴致之高,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 【2016·甘肃省白银、威武、平凉、张掖、酒泉、定西、临夏卷】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乌江亭:在令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 之处。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_____ 诗。 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 假设性推想——如果________ ,也有可能________ 。 【答案】 1.(1分)咏史诗(或:怀古咏史诗) 2.(4分)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 【2016·甘肃省天水卷】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传 【元】辛文房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 乘醉跨驴,经县治,宰①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②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注释】①本诗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③宰:指县 令。④辟:召,征召。 1.下列句中“望”字,与诗中第二句“望”字情感相近的一项是( )(3分) A.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D.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2.从《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中,为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选择意思正确的一项( ) ①怒引至庭下曰( ) A.引导,诱导 B.拉,拽 C.引用 ②白时卧庐山( ) A.睡觉 B.倒伏 C.隐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译文:__________ 4.诗歌末句,诗人借想象之景,表现凄凉、感伤的心境。结合所选诗文,分析产生这种心境的原因。 答:__________ 【答案】 1.C;【解析】要感情色彩上考虑问题。本项表达了对故土的不舍、思恋。 2.(1)B;(2)C; 3.当初李白在并州游历,见到郭子仪,认为他是个有奇特才能的人(对他感到很奇怪),并曾经救了郭子仪的死罪。 4.在黄鹤楼上听见有人笛奏《梅花落》,似乎五月的江城飞起漫天的梅花。这是李白受永王李璘牵连,被贬夜郎,途中登黄鹤楼,他想到西汉的贾谊,也曾被贬长沙,路经此地。听到有人吹笛,不由得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诗,这里运用通感修辞,把无形的笛声写的具体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被贬的不满,以及孤独凄凉的心境。 【2016·贵州省六盘水卷】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① 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②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博山,今江西广丰县西南。王氏庵:姓王人家的破旧小草庵(茅屋)。庵:草屋。②归来:指作者淳熙八年冬弹劾落职归隐。 1.词中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可怜白发生”意思相近的一句是__ 。(2分)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本词仅八句四十六字,却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的风情画。 B.上片中“破纸窗间自语”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句中的“自语”二字,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的情景拟人化了。 C.下片中“秋宵梦觉”不仅分明指出了时令,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难以入睡,半夜醒来,眼前尽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的景象。 D.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虽身居荒村破庵,却胸怀天下,不忘统一大业的崇高爱国情怀。 【答案】 1. 归来华发苍颜 2.C 【2016·贵州省遵义卷】 杂诗(4分)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1.本诗语言有何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 2.“应知故乡事”中的“应知”一词用得好,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分)本诗语言质朴、平淡.却又韵味无穷。 2. (2分)“应知”一词近乎口语,又略带主现臆侧,生动地表现出“我”急于了解故乡风物人情的殷切乡思。 【2016·贵州省安顺卷】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 __________”终。以“_________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 句作答)(2分)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3分) ①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____ 、___ 。 ②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分,每句1分)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爱湖东行不足 2.(2分)思恕感情: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答“对西湖日早春美景的热爱或赞美之情”也可)。 3.(l)争、啄。(1分)(2)一个“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生动地描绘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青春的活力与生机。(2分,言之成理即即可) 【2016·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卷】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从内容上可分为劳动的地点及结果、______ 、_____三层意思。(2分,每空1分)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五言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 B.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人手,营造的却是醇美的诗意。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D.作者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世俗的烦恼。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无欲无愿的心境。 3.“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赏析。(3分) 答: ___________ 【答案】 1.劳作的艰辛、作者的志趣。(2分,每空1分) 2.D(2分) 3.“带月荷锄归”,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对田 园生活的喜爱和怡然自得。(3分) 【2016·贵州省黔西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卷】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子。 1.“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称为_____ 。(1分) 2.诗中哪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丰收、富庶的景象,并反映了农家安宁平和的生活情景?(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家家扶得醉人归”的场景。(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社戏(1分) 2.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2分) 3.只要能生动表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和社日热闹欢乐的场面即可。(或者是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来刻画也可以。)(3分) 【2016·贵州省铜仁卷】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 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 (2)诗句中“怜”的意思是什么?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示例:本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1分)将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作飞下的明镜(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1分)。 (2)怜:喜爱 (1分) 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喜爱、思念之情。(2分) 【2016·江西卷】 浣溪沙 (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D.词的下阙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 )(2分) A.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色彩明丽。 B.“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阙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词的下阙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 D.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 【答案】1. C 2.A 【2016·河北卷】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答案】 1.(2分)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意思对即可。 2.(3分) D 【2016·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卷】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A.“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写的是暮春,鲜花凋谢,词人感伤,惜春之情油然而生,不梳头也要去双溪赏最后的春景。 B.南渡的悲惨遭遇直撞词人心尖,“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将哀伤写得细腻感人,泪在言先,欲语却迟,愁绪更显浓重。 C.“闻说”“也拟”“只恐”六个字,用词传神,凸显了词人心绪的一波三折,层层虐心,这样的构思与表现手法新鲜奇特。 D.“载不动许多愁”既借鉴了苏轼的“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化虚为实,又有所创新,舟轻愁重,意新语新,设喻夸张。 【答案】A (词句无惜春之意,“倦梳头”表达了哀愁的浓重,不是为了去双溪赏春。) 【2016·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卷】 登幽州台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 1.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 2.“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