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黑河、大兴安岭卷】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 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求:_______ (2)衡:________ 2.正确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两处) 舜 发 于 畎 亩 之中 3.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_____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译文: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的古仁人具有___________ ,________ 的旷达胸襟,【乙】文论述了有所作为成就大业的人必须具有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的崇高境界。(用原文语句回答) 5.范仲淹的奉献精神和孟子的忧患意识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当代中学生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求:探求 (2)衡:通“横”,梗塞,不顺 2.舜/发于/畎亩之中 3.(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然后)才能改正。 4.【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示例:阅读了这两个文段后,我被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高尚情怀所感染,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时刻把祖国装在心中,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有忧患意识,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