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二) 【2016·山东省济宁卷】 塞上忆汶水 曹元用 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沙碛:沙漠。苑马:西域大苑所产的马。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 答:__________ (2)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2 分) 答:__________ 【答案】(1)边塞秋高云飞,展示频繁的惆怅、悲哀的景象。(2分) (2)征鸿,意为“远飞的大雁”,古人常利用它们寄寓自己的情怀。这里借写征鸿未归,表达了思乡思亲之情及厌战的心理。(2分) 【2016·山东省泰安卷】 武陵春①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②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③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④春尚好,也拟⑤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⑥,载不动许多愁。 【注】①选自《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武陵春,词牌名。②[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中带有落花的香气。③[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这里暗指丈夫已死。④[双溪]浙江武义、东阳两江水流至金华,并入婺江,两水合流处叫双溪。是当时的风景区。⑤[拟]打算。⑥[舴艋舟]一种形似舴艋的小船。 1.对“日晚倦梳头”中的“倦”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心绪不宁,无心做事。 B.疲惫不堪,毫无兴致。 C.百无聊赖,内心空虚。 D.琐事多多,精力不济。 2.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化简为繁,化有形为无形,写出了词人哀愁的数量之多。 B.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词人哀愁的分量之重。 C.词人内心沉重,舴艋舟又太小,确实是“载不动”。 D.词人内心苦闷,双溪又太遥远,“载不动”是一种借口。 3.下列诗句与本词描写的花形态相近的一项是( )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答案】1.A 2.B 3.C 【2016·山东省滨州卷】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______ ,__________ ,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2.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 【答案】 1. 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轻柔的春风,飘荡的小船等 2.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 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2016·山东省德州卷】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下列四首诗与《城南》体裁相近的是( )(2分) A.《蒹葭》 B.《将进酒》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D.《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2.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2分) 答:____________ 3.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____________ 【答案】1. C 2.答案示例:风过罢,雨卷珠帘,水漫碧池,潮涨横塘。远山含翠,错落起伏,小径明灭,任尔东西。 3. 答案示例:唷嚣浮华者往往昙花一现,平凡朴实者定会恒久长远。 【2016·山东省临沂卷】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中“迷”字用的巧妙,请加以赏析。(2分) 答: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 【答案】⑴迷,迷路,暗含“迷恋”之意,逼真地表现出诗人独自行走山间欣赏美景的陶醉。⑵表达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及置身其中的喜悦、闲适的心境。 【2016·山东省枣庄卷】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号_____ ,_____ 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2分) 2.宋朝胡仔称:“绿肥红瘦,此语甚新。”请简要赏析“绿肥红瘦”的表达效果。(3分) 答: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易安居士 婉约(2分) 2.使用拟人化的手法,构成反义对举,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凋谢,暗示春天的逐渐消失。(3分。意思对即可) 3.表达了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或“以花自喻,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慨叹”)(2分。意 思对即可) 【2016·四川省成都卷】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ǎo)然:远去的样子。 1.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2分) 答:___________ 2.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请简要分析(2分) A.无可奈何花落去 B.风住尘香花已尽 C.簌簌衣中落枣花 答:___________ 【答案】 1.诗人的回答是笑而不答。“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当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的时候,诗人觉得此处别有天地,如仙境一般。此时的心情是很安适恬淡的,神态悠然自得身处幽居碧山,心里一片轻松坦然,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 2. C 【2016·四川省泸州卷】 山中 宋·秘演 结茅临水石,淡寂益闲吟。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 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昨得江僧信,期来此息心。 1. 诗歌第二联用了什么手法写景?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氛围?(4分) 2. 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哪几种感情。(4分) 【答案】 1.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写景,蝉声是动景,落叶是静景;听觉、视觉相结合(多角度)写景,听到了蝉声,看到了满地的落叶。(任意答出一种手法均可,手法1分,分析1分)营造了一种清新、幽静的氛围。(2分) 2. ①对善终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②游山时闲适自在的情感;③平复心中杂念后的喜悦之情;④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淡淡的孤独之情。 【2016·四川省绵阳卷】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寻幽居不遇 庄翱 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 向暮此中回首去,洞门深处鸟关关。 (1)这首诗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的哪些特点?(2分) (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案】 (1)(2分) 答:落花满径、依山而居、清泉淙淙、鸟语声声 评分细则: 2分。花,山,泉,鸟语,答出一点不得分,两点得1分,三点給满分。 (2) (4分)答:对寻访不遇的遗憾惆怅之情,对幽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评分细则:4分。划线处各2分,意思对即可。如第一点表达为“失望”,第二点表达为“希望隐居”等,应当给满分。 【2016·四川省南充卷】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找出来。(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 (2)“风住尘香花已尽”这一景物描写在词中有何作用?(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2 分) (2)交代季节特征,渲染凄婉氛围,暗示作者美好的生活已经过去,为全词奠定感情基调(3 分,意近即可)。 【2016·四川省宜宾卷】 阅读下面古 诗,完成(1)-(2)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帘旌不动”“夕阳迟”,各是什么意思?请简要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 (2)“白头吊 古风霜里”一句中“风霜”一语双关,请分析双关的具体内容。(3分) 答:___________ 【答案】 (1)帘旌不动,酒店或茶馆的招子静止不动(表明湖面风平浪静)。(1分)(“帘旌”解释为“招牌或幌子”,也可) 夕阳迟:夕阳慢慢下沉(提示着傍晚的安宁)。(1分)(意思相近即可,若考生答括号的补充内容,不扣分,共2分。) (2)“风霜”既指秋色浓重(1分),又与自己的“白头”互相映衬(1分);又暗喻政治局势之严峻,一语双关(1分)。(意思接近的,酌情给分。共3分。) 【2016·四川省广安卷】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发挥你的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展现的画面。(2分) 答: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答:____________ 【答案】 (1)梅子成熟的季节,在乡村的夏夜,点点雨滴敲打着屋檐,长满青草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围绕“时节,时节、雨夜、池塘、蛙鸣”展开合理想像组织语言即可)。(2分) (2)寂寞(2分) 【2016·四川省雅安卷】 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3 分)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感情强烈, 情景兼具, 含蓄蕴藉, 耐人寻味。 B. 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 人烟稀少, 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 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 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C. 这首诗的颈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欣喜愉悦之情, 尾联则写出了诗人忧愤之深。 D. 全诗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 保家卫国的感情。 【答案】D ( 全诗表现了作者感时恨别, 忧国思家的感情) 【2016·江苏省无锡卷】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2分) 答: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表达了作者被流放后的愤懑痛苦,对家人的思念,对国事的关切、对往事的回忆、对朝廷的眷恋。(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2分) (2)想象(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借想象中梅花纷纷飘落的景象表达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2分) 【2016·江苏省苏州卷】 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 2.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与“梦回吹角连营”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 )(2分) A.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晏殊《玉楼春》)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五更归梦两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妆州作》)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答案】 1. 示例: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比人心惊不已。(2分) 2. 对比,抒发了诗人壮忐难酬的悲愤。(2分) 3. D(2分) 【2016·江苏省南通卷】 昼居池上亭独吟 【唐】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①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浩然机②已息,几杖复何铭③。 【注】①法酒: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②机:心意,心愿。 ③几杖……铭:给几、杖作铭文(含自警或劝诫意)。 1.这首诗抒发了刘禹锡________、______的心绪。(2分) 2.诗人“闲想鹤仪形”,他心中鹤的形象与下面第(1)联还是第(2)联所描写的鹤形象相似?请结合本诗颈联或尾联,说说你的理解。(4分) (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2)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答案】 1.不被重用的失意不平,追求高尚人格和高雅志趣 2.与第(2)联鹤的形象相似。“闲想鹤仪形”中的“鹤仪形”指君子的仪形,表达了作者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尾联“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做达观之语,正好与“鹤仪形”相契合,表明不失为君子风度。白居易笔下的“池鹤”也是这样一个坚守君子风度的形象。 【2016·江苏省泰州卷】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登楼(韦应物 ①) 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坐厌淮南守 ②,秋山红树③多。 【注】①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身居官场,常怀归隐之心。②守,担七任太守。③红树,只是满树红叶。 (1)“坐厌淮南守”一句直接抒情,表达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山中》一诗中也属于直接抒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结合全诗说说,你对“流岁暗蹉跎”的理解,并分析其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 (3)下列诗句,借叶所表达的情绪与“秋山红树多”表达的情绪不相近的一项是( )(2分) A.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宣宗宫人《题红叶》) B.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C.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答案】 (1)万里念将归 (2)“流岁暗蹉跎”指时光白白流逝,诗人登楼远眺,感慨时光虚度,为下文抒发厌弃官场,向往自然的情怀作铺垫。 (3)B 【2016·江苏省徐州卷】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狂、豪放的,体现了苏轼豪放派的诗词风格。 B.词的上阕展现出人数众多、装备齐全的壮观的狩猎场面,突出表现了作者的“狂气”。 C.“何日遣冯唐”一句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 D.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御敌的壮志,抒发了关怀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答案】C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