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2017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三)

http://www.newdu.com 2019-05-10 好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三)
    【江苏省淮安市】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3分)
    2.三、四句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3分)
    【答案】
    1.(3分)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
    2.(3分)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江苏省南通市】
    减字木兰花竞渡
    [宋]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首词描会的是____________(填写节日名称)的场景。(2分)
    2.有评论者认为词中“飞”改为“冲”更好。你认为有道理吗?请主说理由。(4分)
    【答案】
    1.端午
    2.⑴有道理,“冲”比“飞”好。“冲”字更能表现出在龙舟竞赛时划龙舟人的气势冲天,从众多龙舟中脱颖而出争得第一的豪迈气概,照应题目“竞渡”中的“竞”字,也照应下文的“惊退万人争战气”的“争”字,更加地生动形象有气势。
    【江苏省苏州市】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 捷
    一片眷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②帘招,指酒旗。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上阕中词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绪的?请简要分析。(3分)
    2.“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期待?(2分)
    3.说说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理解。(3分)
    【答案】
    1.①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之多;“待酒浇”,以酒排解愁绪,表现愁绪之浓。②以景物渲染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的景象,以风雨渲染其愁。(3分)
    2.作者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2分)
    3.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3分)
    【江苏省宿迁市】
    
    杜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
    ⑴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3分)
    ⑵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
    ⑴选取典型的景物,发挥想象,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相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任写两点即可),写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山绚丽多彩、生机勃勃景象。
    ⑵“急纷纷”写出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无奈、伤感),以及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悲哀、抑郁)。
    【江苏省泰州市】
    阅读文天祥的《泰州①》一诗,完成题目。(6分)。
    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心在坤维②外,身游坎窞(dàn)③中。
    长淮④行不断,苦海望无穷。晚鹊传佳讯,通州路已通。
    【注释】①南宋末年,诗人为避元军追捕,行经泰州,藏身于船十余日,后向东由通州出海,南归,继续抗元。②坤维:指西南方,当时诗人家人和益王(后在后来在福州登位,即端宗)都在西南方。③坎窞(dàn):地底深穴。④长淮:辽阔的江淮大地。
    ⑴谈谈你对颔联中“心在坤维外”的理解。(2分)
    ⑵赏析尾联。(4分)
    【答案】
    ⑴这句诗用象征手法,“坤维”象征家人和国家。【手法】写出自己虽然被元军追捕,藏身于船,但自己未曾放弃对家人和朝廷的牵挂,“护国抗元”的决心没有改变。【境】  表现了他的爱国思家之情。【情】语言含蓄,情真意切。【语言风格】
    ⑵运用拟人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传佳讯”赋予晚鹊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手法(宁可多写)】诗人因能顺利由通州出海南归,借傍晚时喜鹊边飞边叫的情景,【境】生动形象地表现自己的欣喜心情,表现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能南归抗元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情】
    【江苏省无锡市】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闽。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⑴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2分)
    ⑵“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2分)
    【答案】
    ⑴运用双关手法,点明早春的季节特点(天气微冷)及词人的凄凉心情,是词人思乡的情感触发点(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⑵思乡之情(思念亲人),亡国之恨(对朝廷的不满、对时局的担忧)。
    【江苏省徐州市】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答案】B
    【江苏省盐城市】
    送日本国僧敬龙
    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注释】①敬龙:日本来唐朝学佛求经的和尚。②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处。③与师谁:指敬龙法师,“与师谁”即“谁与师”。
    ⑴诗歌第二句中的“东更东”意在强调什么?(3分)
    ⑵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
    ⑴(3分)“东更东”:东面还要往东。运用叠词,强调了朋友此去归家路途之遥远。
    ⑵(3分)表达了诗人对敬龙法师远归的不舍和留恋;对其归去一帆风顺的祝愿;对其清风明月般品质的赞美。
    【江苏省扬州市】
    戏题盘石
    王维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①可怜:可爱
    ⑴适当想象,描绘一二两句的画面。(3分)
    ⑵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3分)
    【答案】
    ⑴在清澈的泉水上面,一块如席子般大小的巨石矗立。春风习习,绿杨飞舞在岸边垂杨巨石只畔,不时飘拂高高举起的酒杯。
    ⑵三四两句诗歌采用了反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反问说如果春风不解人意的话,为什么又要吹送落花来?这同时也是拟人,春风更是善解人意,为独酌之人送来落花助兴。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独得意趣。
    【江苏省镇江市】
    送万巨
    卢纶
    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望断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
    【注】①万巨:人名。
    1.首联中“难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送别友人,作者的心情是不平静的。诗歌中________、_________的天气状况衬托了这种心情。(2分)
    3.诗人的“离别之情”具体有哪些?(3分)
    【答案】
    1.不能忍受(或“难以忍受”,意思对即可)
    2.无风不雨(若将“不雨”写成“多云”或“阴天”也可。意思对即可)
    3.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难舍难分(或“对友人的留恋”)之情;诗人与友人即将分别时的愁苦之情;诗人对友人此去路途艰险的担忧之情;诗人期待与友人再次相聚之情(或“不知何时何地能再次相聚的怅惘之情”)(意思对即可)
    【江西省】
    山行
    [唐]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释】①枥:同“栎”,落叶乔木。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起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
    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
    D.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
    【答案】
    1.D  2.C【解析】1.颈联所写烘茶,并没有写过程,只是从气味中感受到人们正在忙碌与丰收;2.本诗所选景物均极平常,只是在平常的事物,如草带泥痕加上“过鹿群”就显得极生动,富有动态之美。
    【辽宁省大连市】
    入山
    【元】刘因
    草露蛛丝晴日明,乱虫秋意有先声。屈盘未转坡陀尽,苍翠忽从怀抱生。
    一径峰回失南北,两山云近异阴晴。天公若会登临意,可信伤心画得成?
    【注】①陀:不平坦。
    请描绘诗中画线句子呈现的景象,并写出词句表达的情感。(3分)
    【答案】
    一片青苍翠绿扑面而来,仿佛忽然从怀抱中产生似的。表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景象2分,情感1分)
    【辽宁省辽阳市】
    选出下列对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2分)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没有隐居在深山,而是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心远”一词,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反映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可谓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迷惘的情形,也表达出诗人因辞官归隐后淡泊的忧伤。
    【答案】D【解析】归隐山林的情趣。
    【辽宁省沈阳市】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别夔州官吏1
    刘禹锡
    三年楚国巴城守,一去扬州扬子津。青帐联延喧驿步,白头俯伛到江滨。
    巫山暮色常含雨,峡水秋来不恐人。惟有《九歌》词数首,里中留与赛蛮神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调任之际所作。②青帐:指饯别宴席所设的青色帐幕。③步:码头。④白头俯伛:指当地年老的百姓俯身曲背。⑤《九歌》:这里指诗人在夔州所作的九首《竹枝词》。⑥蛮神:夔州在西南边地,故称当地供奉的是蛮神。
    对两首诗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托明月以达情,表达了他对被贬谪好友的关切和同情,写的深切动人。
    B.《别夔州官吏》写于诗人调任之际,三、四两句通过写人们送行的场面,表现他们对诗人的惜别之情。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和《别夔州官吏》中“峡水秋来不恐人”都是写景兼写时令。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别夔州官吏》则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答案】D【解析】描绘送别场景,表达对夔州的留恋之情。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下面四项对诗歌的评价,哪一项与诗人的想法相距甚远?(     )(1分)
    A.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蹊”是小路。
    B.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花的数量之多。“压枝低”,形象地描绘了花儿密密层层,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C.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是说花枝上彩蝶蹁跹起舞,这才是最动人的景致。如果没有彩蝶起舞,花也就没有什么看头。
    D.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表面上好像完全在描写娇莺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其实,这是一种衬托手法,主要是在表现黄四娘家花的美丽与魅力。
    (2)你认为诗中的“留连戏蝶时时舞”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能够表现出黄四娘家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1)C【解析】“花满蹊”,一个“满”字足见花之多,而“留连戏蝶时时舞”是为了衬托花之多、花之美。
    (2)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黄四娘家花的浓密、艳丽与香气扑鼻。表现诗人对花的喜爱,以及他闲散与快乐的心情。
    【青海省西宁市】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⑴“闲来垂钓碧溪上,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话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1分)
    ⑵简要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2分)
    【答案】
    ⑴运用典故或借用典故抒情言志。(1分)
    ⑵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政治理想一定能够实现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2分)
    【山东省滨州市】
    浣溪沙·春日即事
    刘辰翁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2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落瓶中之花,也好像默默无言。
    2.思念家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