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载试题 ☆☆☆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分) 1.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其主要目的是( ) A.沿袭历史传统 B.开创一代帝号 C.加强思想控制 D.宣扬个人功业 2.“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得用。”这段材料反映了( ) A.秦朝百姓以金玉为印 B.秦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C.秦朝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D.秦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请你判断新疆地区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的管辖最早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玄奘西行 D.丝绸之路的开辟 4.敢于直接向唐太宗进谏的大臣中,最著名的是 ( ) A.马周 B.房玄龄 C.杜如晦 D.魏征 5.下列关于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唐太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B.唐玄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吐蕃赞普上书唐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 D.北方各族尊称唐玄宗为“天可汗” 6.“八荣八耻”中提倡“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追溯历史,曾经倡导“提倡科学,反对愚昧”的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7.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 A.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B.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C.建立井冈山根据地,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8.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酒疆场。同时,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上述材料说明了( ) A.中国各民族、各阶层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B.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C.敌后战场是全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D.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9.某次战役结束后十二天,新华社发表毛泽东的评论:“中国的军事形势现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即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现在也已经占有优势。”该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挺进大别山 10.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11.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新中国成立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在这次“最大胆行动”中,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 ) A.厦门 B.珠海 C.深圳 D.汕头 12.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 ) A.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B.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C.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D.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 13.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下列外交成就,你认为“梅开三度”不包括( ) ①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 ②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③中国重返联合国 ④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4.《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使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地理大发现使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到( ) A.地中海沿岸 B.大西洋沿岸 C.太平洋沿岸 D.北美东海岸 15.据《汉书》载,海昏侯刘贺不学无术、不尊礼仪、掠取女子,终被霍光所废;近年对刘贺墓考古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象、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有人据此判断,刘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据此可知( ) A.出土文物最接近于真实的历史 B.文献记载具有主观性不足为信 C.史料实证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 D.历史叙述相互印证可还原真相 16.有关巴黎公社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前后坚持斗争了两个月 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革命首创精神鼓舞无产阶级继续斗争 D.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17.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的是( ) A.相对论 B.《物种起源》 C.微积分的创立 D.提出进化论 18.19世纪中期,日本还是一个落后封闭的国家,掌握国家实权的是( ) A.天皇 B.将军 C.武士 D.资产阶级 19.二战后期,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讨论了组建联合国、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等问题,这次会议对二战后世界的基本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次会议是( ) A.开罗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20.1950年艾奇逊在谈到美国政策时说,美国的防线是从“阿留申群岛起,经日本直至琉球群岛,直到菲律宾”。并说“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美国的安全”,对这一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 ①调整对日政策是美国远东战略的重要一环 ②是二战后美国冷战政策在亚太地区的反映 ③遏制日本成为世界强国 ④缓和与日本矛盾,减轻日本与美国竞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21.(6分)十八大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世界各地,向世界传递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70年代,我国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3)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指什么?推动我国70年代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关键性外交事件是什么? (4)我国20世纪90年代加入了哪一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5)纵观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你认为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22.(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终于动摇了“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路线,使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重新确立。循着这条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才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摘编自孙海涛《中国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应该从农民方面开始。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总结:“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摘编自刘秀红《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 材料三:
﹣﹣摘编自王硕《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1979﹣1986)》 材料四:我国内地将初级产品拿到特区,根据外销需要“梳妆打扮”,增值出口。在特区进行市场经济的“实验”,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特区作为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的经济合作的特殊基础,发挥了很强的辐射作用,政治意义非常重大。 ﹣﹣摘编自刘利亚《论经济特区与中国对外开放》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 (2)根据材料二,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我国改革在农业方面的相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福建省区域对外开放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23.(10分)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又极大地影响着城市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东北部城市的繁荣为西部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由于运输条件改善,运河和铁路快速兴建,贸易、商业发展迅速等因素,东部向西部移民进程加速……西部一部分剩余农业劳动力来到城市找工作,成为推动西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董革非著《美国城市化进程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 材料三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日本在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完成了汽车普及化。到1992年7月,日本各类汽车的总拥有台数已达到60000万台,不但导致空气污染,而且交通拥堵日趋严重。 ﹣﹣摘编自李蓉蓉、郭惠斌等著《日本的城市化过程分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河和铁路快速兴建”与哪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及广泛使用有关?依据材料一,概括“运输条件改善”对推动美国西部城市发展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20世纪初哪种交通工具在城市得到广泛使用?这种交通工具以什么新能源作为动力?这种新能源的广泛使用说明人类历史进入了什么时代?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日本取得的哪些经济成就推动它在“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完成了汽车普及化”?依据材料三,指出“导致空气污染,而且交通拥堵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影响城市化进程带给我们的启示。 24.(11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建设的成就被世界各国誉为(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1分) 1.D 2.D 3. B 4.D 5.C 6.D 7.D 8.A 9.A 10.C 11.C 12.D 13.D 14.B 15.B 16.D 17. A 18.B 19. C 20.A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21.(1)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 (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或APEC) (5)综合国力(或经济、科技实力). 22.(1)实事求是。 (2)对农业政策的调整,重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生产力。 (3)逐步推进、点面结合,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 (4)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科学知识、管理经验,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为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的经济合作的特殊基地,发挥了很强的辐射作用,政治意义非常重大。 23.(1)汽船、火车;运河和铁路快速兴建,贸易、商业发展迅速等因素,东部向西部移民进程加速……西部一部分剩余农业劳动力来到城市找工作,成为推动西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2)有轨电车;电;电气时代。 (3)科技革命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推动了日本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汽车普及化;汽车普及化。 (4)大力交通运输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24.中国速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