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历史 > 模拟题 >

2019年天津中考历史仿真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

http://www.newdu.com 2019-05-10 初三网 陶凯月 参加讨论

    ☆☆☆ 点击下载试题 ☆☆☆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
    1.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并记录了一颗彗星扫过北斗,你认为当时记载这一天文现象的文字应该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铭文             
    D.大篆
    2.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某一工程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一工程是(  )
    A.大运河             
    B.郑国渠             
    C.都江堰             
    D.灵渠
    3.“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这和文帝、景帝推行的下列哪些措施有关(  )
    ①注重农业生
    ②提倡节俭
    ③重视“以德化民”
    ④统一文字、货币
    ⑤让士兵还乡务农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③⑥
    4.一位同学将与书写材料相关的主要内容按下表的形式整理出来,但是该同学却不小心将墨水溅到了笔记本上。如果请你帮助他重新填写污点处的内容,你的正确选择是(  )
    
    A.西汉、张骞             
    B.西汉、晁错             
    C.东汉、蔡伦             
    D.东汉、班固
    5.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南方经济曾经长期落后于北方             
    B.北方人民的南迁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             
    C.宋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元朝商业繁荣,出现了瓦子
    7.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  根据下表所列史实,可以明确归纳的主题是(  )
    
人物事迹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玄奘西行印度,推动佛教交流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A.商业贸易             
    B.佛教传播             
    C.航海伟业             
    D.友好往来
    8.假如战国时期一个楚国的农民给远在齐国的朋友写信,最可能写在什么材料上?(  )
    A.纸             
    B.青铜器             
    C.竹简             
    D.丝帛
    9.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的结束             
    D.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10.李晓明同学搜集到下面两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             
    B.抗美援朝             
    C.解放西藏             
    D.抗日战争
    11.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提高土地公有化﹣﹣给农民土地经营权。对应这种变化的事件顺序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             
    B.土地改革﹣﹣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 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3.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创始人,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外交风范在世界外交史上留下了卓越风采,他从事的诸多外交活动成为国际交往的典范。下列属于周恩来外交成就的是(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③签署《中美建交公报》④倡导“一带一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14.《乔的笑》是新中国外交成就展中的一幅照片。令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历史事件是(  )
    A.亚非会议圆满成功             
    B.尼克松总统访华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5.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这一总方略是(  )
    A.“两个100年”奋斗目标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改革开放             
    D.“一带一路”建设
    16.高科技“863”计划的实施,我国载人飞船已三次成功进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国家的标志是(  )
    A.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             
    B.1980年第一枚洲际导弹试验成功             
    C.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D.2003年神舟五号成功升空和返回地面
    17.在西欧庄园中,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这说明(  )
    A.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             
    B.庄园法庭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C.庄园法庭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D.庄园法庭维护佃户的利益
    18.10世纪前后的欧洲,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兴起了许多城市,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等,这些城市大多是(  )
    ①政治中心 ②手工业中心  ③商业中心  ④教会或封建主的领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下列哪一观点不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
    A.人是罪恶、卑微的存在,只有上帝是完美的             
    B.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自己             
    C.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             
    D.高贵并非天生的,而是自为的
    2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初期的英国,你无法享受到的生活方式是(  )
    A.穿印度的棉衣             
    B.打电话聊天             
    C.吃美洲产的玉米             
    D.喝中国产的茶叶
    21.1892 年《共产党宣言》波兰文版序言中写道:“近来《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 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 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材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  )
    A.促进了各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B.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C.有利于世界工人阶级的联合             
    D.为国际工人运动发展提供思想武器
    2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7 世纪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集大成者是(  )
    A.达尔文             
    B.牛顿             
    C.爱因斯坦             
    D.伏尔泰
    23.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就某一国际组织进行了下图中的提示,正确答案是(  )
    
    A.《联合国家宣言》             
    B.世界贸易组织             
    C.联合国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4.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大国及大国联合体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状态。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三次大的演变,其出现的原因的先后顺序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解体             
    B.凡尔赛和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苏联解体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超多强﹣﹣两极格局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25.1945年5月18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在人们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指(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两伊战争
    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26.(16分)阅读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大事年表。请回答: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1)写出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事件。
    (2)1935年,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被称为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你是如何理解的?
    (3)结合大事年表,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革命实践中,1945年形成的思想理论是什么?
    (4)习近平同志在作十九大报告时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请举一个中国共产党人为践行初心和使命的例子(不得照抄大事年表中的原话)。
    27.(16分)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路】
    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1)请分别写出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探索近代化道路的事件名称。
    【革命之路】
    材料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共十九大报告
    (2)材料二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指什么道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胜利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建设之路】
    材料三:
    
    (3)图③事件中我党的一项创举是什么?以上事件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创新之路】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五: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打开中国奇迹的问号》解说词
    (4)哪一事件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写出材料四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名称。材料五的“伟大创举”是指什么?
    28.(18分)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今年年会主题为“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这一主题契合了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上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等重要主张。请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着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
    ﹣﹣《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1)材料一中把1492年看作是全球化的开始,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一观点的含义。
    材料二: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开始增多。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束20世纪初,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世界市场迅速扩大。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以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1975年,日本千叶市川崎炼铁厂将严重污染的铁矿石厂转至菲律宾,这个事件在当时的日本被认为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污染转移到其他国家,不致危害本国公民,又有充分理由向世人宣称,这是为发晨中国家提供了赚取外汇和工人就业的机会。
    ﹣﹣《污染转移与生态殖民》
    (3)根据材料三所盲,你是否认为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为什么?
    材料四: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注:中世纪指封建社会)。在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中国瞢两次与世界接轨,一次给我们带来了屈辱和苦难,一次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是如何开始与世界接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又是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
    材料五: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盏,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5)根据材料分别归纳克林顿与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
    1.D。2.C。3.C。4.C。5.B。6.D。
    7.D。8.C。9.D。10.B。11.C。12.D。
    13.C。14.C。15.B。16.D。17.B。
    18.D。19.A。20.B。21.D。22.B。
    23.C。24.A。25.C。
    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26.(1)中共一大的召开。
    (2)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毛泽东思想。
    (4)实行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7.(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919年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赎买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私有制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4)十一届三中全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8.(1)1492年哥伦布远航发现美洲大陆为代表的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各地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使整个世界开始逐步连威一个整体。
    (2)新航路开辟;西方列聋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三次科技革命(交通、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进步);世贸组织的成立;两极格局的瓦解: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跨国公司的推动等。
    (3)不能认为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仍然存在。
    (4)近代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被卷入赘本主义世界市场;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国际社会;实施科教兴国。
    (5)克林顿主张腰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卡斯特罗认为当前经济全球化仍然缺乏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不公平的;认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使得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它必然存在着许多不公正、不合理的方面,但经济全球化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