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载试题 ☆☆☆ 2017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中考生物二模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由于版式的问题,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现象,为了方便您的阅读请点击全屏查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生理过程中,在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细胞分裂 D.细胞分化 2.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患麻疹后不再感染麻疹 B.唾液内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C.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D.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3.地下煤与石油等能源物质来源于古代何种植物()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的是() A.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B.促进新陈代谢 C.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降低血糖的浓度 5.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a、b、c、d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 B.甲内流的是静脉血,丙内流的是动脉血 C.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 D.乙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6.生活在稻田中的蝗虫是绿色的,生活在荒野的蝗虫是黄褐色的,这种生物学特征是() A.模拟 B.影响环境 C.保护色 D.环境的变化 7.与流入鲫鱼鳃的水相比较,流出鲫鱼鳃的水() A.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都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减少,氧的浓度增加 C.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气浓度减少 D.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都减少 8.吸烟有害健康,我国已禁止公共场合吸烟行为,时下有不少青少年却以吸烟为时尚.下列对吸烟的认识,错误的是() A.吸烟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B.吸烟会影响他人的健康 C.吸烟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D.吸烟是人成熟的表现 9.小鱼尾鳍内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下列对动脉血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 B.把心脏中的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 C.血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 10.下列营养物质都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水分、无机盐、淀粉 B.糖类、脂肪、蛋白质 C.水分、蛋白质、脂肪 D.维生素、纤维素、无机盐 11.水稻的叶片细胞有12对染色体,卵细胞和胚芽细胞所含染色体的数量分别是() A.12条、12条 B.12条、12对 C.24条、24条 D.24条、24对 12.人体的主要能源和备用能源分别是() A.脂肪和糖类 B.糖类和脂肪 C.脂肪和蛋白质 D.糖类和蛋白质 13.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提出到2020年将碳强度削减40%至45%,如果这一目标实现,将为缓解地球的温室效应作出巨大贡献,下列做法不能减轻温室效应的是() A.大量使用酒精、沼气等清洁能源,即可解决能源紧张问题,也有利于减轻酸雨污染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C.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提倡乘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14.下列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A.狗 B.鱼 C.蛇 D.乌贼 15.在种子结构中,属于新植株幼体的结构是() A.胚芽 B.胚根 C.胚乳 D.胚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 16.如图是与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生命活动有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淀粉消化的产物a是 . (2)图中b代表的气体是 ,此气体将在组织细胞的 中被利用. (3)在完成肺泡与血液处的气体交换后,血液的变化是 . A、由含氧多的血变为含氧少的血 B、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 C、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D、由含营养物质少的血变成含营养物质多的血 (4)a进入血液,运至下肢组织细胞被利用,整个过程中,a物质随血液经过心脏 次. (5)原尿与血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d中没有 . 17.玉林市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对本校学生及其父母能卷舌和不能卷舌的遗传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到如表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内容及所学的相关知识填空:
(1)能卷舌不能卷舌在遗传学上称为 . (2)根据第 组数据,可判断能卷舌是显性性状,不能卷舌是隐性性状. (3)第三组家庭的父母基因组成是 (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4)性状的遗传实质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 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18.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细菌等大量的病原体.我们能够健康地生活,原因之一是我们的皮肤具有屏障作用,植物果实的果皮也同样具有屏障作用.下面为某探究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西红柿进行的模拟探究活动. 实验用品:洁净塑料袋4个,果皮完整、大小相同的新鲜西红柿4个,等量的西红柿腐烂物2份. 探究过程:将4个西红柿洗净、擦干,处理方法如表所示,放入塑料袋中密封,均放置在25℃的环境中,四天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请根据上述探究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号西红柿在本探究实验中起的是 作用. (2)请你预测4号西红柿的实验结果为 .(填“不腐烂”、“轻度腐烂”或“严重腐烂”) (3)在免疫学上,人体皮肤的这种屏障作用属于 免疫. (4)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促使其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 ,从而参与病原体的清除. (5)某人不慎被疯狗咬伤,患上了狂犬病.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该患者属于 . 2017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中考生物二模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生理过程中,在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细胞分裂 D.细胞分化 【考点】72: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分析】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是具有完整的且是活的胚,和供胚萌发的营养物质,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适量的水分. 【解答】解:A、种子萌发过程不需要光合作用,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没有长成叶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在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不会发生光合作用,A符合题意. B.种子萌发的过程是种子吸足水分,种皮变软,呼吸作用逐渐加强,将储存在子叶中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成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到胚的胚轴、胚根和胚芽.B不符合题意. C,D在种子萌发的初期,胚根细胞分裂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分化发育成根,随后胚轴细胞分裂伸长,胚芽突破种皮背地生长,分化发育成茎和叶.胚的生长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综上所述BCD选项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患麻疹后不再感染麻疹 B.唾液内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C.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D.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考点】RA: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解答时结合题意从人体的特异性兔疫和非特异性兔疫的概念等方面切入. 【解答】解: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唾液内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患麻疹后不再感染麻疹不会再得此病、接种卡介苗能预防结核病、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特定的抗体抵抗相应的抗原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故选:B. 3.地下煤与石油等能源物质来源于古代何种植物()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考点】LN:蕨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据此答题. 【解答】解:在距今2亿年以前,地球上曾经茂盛的生长着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它们构成了大片大片的森林,后来,这些蕨类植物灭绝了,它们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炭.故B正确. 故选:B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的是() A.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B.促进新陈代谢 C.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降低血糖的浓度 【考点】EB: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据此解答. 【解答】解: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人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都会使人患病.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故选D 5.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a、b、c、d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 B.甲内流的是静脉血,丙内流的是动脉血 C.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 D.乙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考点】CM: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分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的呼吸过程,血液循环的过程. 【解答】解:A、a、b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c、d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故该项符合题意. B、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C、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所以甲内的血液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D、乙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是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6.生活在稻田中的蝗虫是绿色的,生活在荒野的蝗虫是黄褐色的,这种生物学特征是() A.模拟 B.影响环境 C.保护色 D.环境的变化 【考点】4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解:达尔文认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蝗虫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相一致是保护色,是环境对蝗虫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选C 7.与流入鲫鱼鳃的水相比较,流出鲫鱼鳃的水() A.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都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减少,氧的浓度增加 C.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气浓度减少 D.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都减少 【考点】M2: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分析】鱼的呼吸器官是鳃,吸收的是水中的溶解氧. 【解答】解: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水由口进入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流出鳃的水和进入鳃的水相比,流出的水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故选:C 8.吸烟有害健康,我国已禁止公共场合吸烟行为,时下有不少青少年却以吸烟为时尚.下列对吸烟的认识,错误的是() A.吸烟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B.吸烟会影响他人的健康 C.吸烟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D.吸烟是人成熟的表现 【考点】T2: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分析】吸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中国53%的儿童被动吸烟,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吸烟人的两倍,并且对儿童危害更大,容易患肺炎、支气管炎、重症哮喘和其它疾病.如果目前吸烟的情况持续下去,对儿童的智力发育、对吸烟者的家庭以及对个人都会付出极大的代价. 【解答】解:A、香烟燃烧时释放4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有害成分主要有焦油、一氧化碳、尼古丁和刺激性烟雾.焦油对口腔、喉部、气管、肺部均有损害.不符合题意. B、吸烟者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他自己还大.所以说吸烟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健康,还会影响被动吸烟人的健康,不符合题意. C、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因此,吸烟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符合题意. D、吸烟有害健康,是一种陋习,禁烟主要是为了人们的身体着想,吸烟不是成熟的表现,符合题意. 故选:D. 9.小鱼尾鳍内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下列对动脉血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 B.把心脏中的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 C.血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 【考点】C4: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分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是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解答】解:A、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故不符合题意; B、把心脏中的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是动脉,故符合题意; C、血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故不符合题意;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是毛细血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下列营养物质都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水分、无机盐、淀粉 B.糖类、脂肪、蛋白质 C.水分、蛋白质、脂肪 D.维生素、纤维素、无机盐 【考点】B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解答】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其中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的废物和营养物质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 故选:B 11.水稻的叶片细胞有12对染色体,卵细胞和胚芽细胞所含染色体的数量分别是() A.12条、12条 B.12条、12对 C.24条、24条 D.24条、24对 【考点】K6: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分析】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基因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每一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解答】解:亲子代之间染色体的数目是恒定的,这是因为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这样当精子与卵细胞融合为受精卵时,染色体就恢复到原来的数目.如图所示:因此水稻的卵细胞和胚芽细胞所含染色体的数量分别是12条、12对.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 12.人体的主要能源和备用能源分别是() A.脂肪和糖类 B.糖类和脂肪 C.脂肪和蛋白质 D.糖类和蛋白质 【考点】B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可见人体的主要能源和备用能源分别是糖类和脂肪,B正确. 故选:B 13.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提出到2020年将碳强度削减40%至45%,如果这一目标实现,将为缓解地球的温室效应作出巨大贡献,下列做法不能减轻温室效应的是() A.大量使用酒精、沼气等清洁能源,即可解决能源紧张问题,也有利于减轻酸雨污染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C.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提倡乘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考点】49: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 【分析】近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解答】解:A、大量使用酒精、沼气,也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减轻温室效应,该选项符合题意;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能减轻温室效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减轻温室效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提倡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有利于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能减轻温室效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下列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A.狗 B.鱼 C.蛇 D.乌贼 【考点】L8:动物的分类. 【分析】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 【解答】解:狗、鱼、蛇的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乌贼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故选:D 15.在种子结构中,属于新植株幼体的结构是() A.胚芽 B.胚根 C.胚乳 D.胚 【考点】71:种子的结构和成分;72: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分析】本题考查种子的结构的知识.种子一般包括种皮(有保护作用)和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我们可以结合种子结构与植物体结构分析解答. 【解答】解:在一个完整种子中,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包括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由此看出种子中的胚将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所以胚是新植株幼体.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 16.如图是与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生命活动有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淀粉消化的产物a是 葡萄糖 . (2)图中b代表的气体是 氧气 ,此气体将在组织细胞的 线粒体 中被利用. (3)在完成肺泡与血液处的气体交换后,血液的变化是 C . A、由含氧多的血变为含氧少的血 B、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 C、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D、由含营养物质少的血变成含营养物质多的血 (4)a进入血液,运至下肢组织细胞被利用,整个过程中,a物质随血液经过心脏 两 次. (5)原尿与血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d中没有 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 【考点】C8:血液循环的途径;B8: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CM:肺泡内的气体交换;D4:尿液的形成. 【分析】图示表示了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血液变化、尿液的形成等生理过程,其中物质a是葡萄糖,b是氧气,c是尿素,d是二氧化碳,据此解答. 【解答】解:(1)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胃内不消化淀粉,再经胃到小肠,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因此淀粉消化的产物a是葡萄糖. (2)分析图示中的箭头可知,b代表的气体是氧气,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线粒体处参与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3)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 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因此“在完成肺泡与血液处的气体交换后”,血液的变化是由含氧气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气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故选C. (4)“a进入血液,运至下肢组织细胞被利用”的整个过程是:小肠毛细血管→小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心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心脏)→主动脉→下肢动脉→下肢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网→下肢组织细胞.因此“a进入血液,运至下肢组织细胞被利用,整个过程中”,a物质随血液经过心脏两次. (5)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原尿与血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故答案为:(1)葡萄糖 (2)氧气;线粒体 (3)C (4)两 (5)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17.玉林市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对本校学生及其父母能卷舌和不能卷舌的遗传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到如表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内容及所学的相关知识填空:
(1)能卷舌不能卷舌在遗传学上称为 相对性状 . (2)根据第 二 组数据,可判断能卷舌是显性性状,不能卷舌是隐性性状. (3)第三组家庭的父母基因组成是 Aa、aa (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4)性状的遗传实质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 生殖细胞 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考点】K8: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能卷舌和不能卷舌.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解答】解:(1)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能卷舌不能卷舌在遗传上称为相对性状.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因此根据上表第二组数据,可判断能卷舌是显性性状,不能卷舌是隐性性状. (3)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不能卷舌的基因组成是aa.第三组家庭子女不能卷舌的基因组成是aa,其中一个a一定来自父母,因此父母中能卷舌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所以第三组家庭的父母基因组成是Aa、aa. (4)性状的遗传实质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2)二;(3)Aa、aa;(4)生殖细胞. ![]() 18.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细菌等大量的病原体.我们能够健康地生活,原因之一是我们的皮肤具有屏障作用,植物果实的果皮也同样具有屏障作用.下面为某探究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西红柿进行的模拟探究活动. 实验用品:洁净塑料袋4个,果皮完整、大小相同的新鲜西红柿4个,等量的西红柿腐烂物2份. 探究过程:将4个西红柿洗净、擦干,处理方法如表所示,放入塑料袋中密封,均放置在25℃的环境中,四天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请根据上述探究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号西红柿在本探究实验中起的是 对照 作用. (2)请你预测4号西红柿的实验结果为 严重腐烂 .(填“不腐烂”、“轻度腐烂”或“严重腐烂”) (3)在免疫学上,人体皮肤的这种屏障作用属于 非特异性 免疫. (4)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促使其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 抗体 ,从而参与病原体的清除. (5)某人不慎被疯狗咬伤,患上了狂犬病.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该患者属于 传染源 . 【考点】V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RA: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解答】解:(1)该实验的变量是果皮的完整性,被划破果皮的苹果是实验组,果皮完整的苹果是对照组,说明果皮对果实内部有保护作用. (2)4号西红柿果皮划破,失去保护作用,并与腐烂物接触,所以实验结果为严重腐烂. (3)皮肤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对所有的病原体都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4)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5)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患有狂犬病的人属于传染源. 故答案为:(1)对照; (2)严重腐烂; (3)非特异性; (4)抗体; (5)传染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