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手机版
|
高级搜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首页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
中考论坛
搜索
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搜索
热门标签:
2022中考
数学知识点
化学知识点
中考政治真题
生物知识点
优秀作文
中考语文试题
化学模拟试题
中考数学试题
中考化学试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化学
>
模拟题
>
2017铁岭市开原市九年级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5-11 初三网 赵妍妍
参加讨论
请点击全屏查看
2017铁岭市开原市九年级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油分馏 B.海水晒盐 C.干冰升华 D.粮食酿酒
2.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粗盐称量
B.
粗盐溶解
C.
浊液过滤
D.
蒸发结晶
3.(2017铁岭化学)现将X、Y两种金属片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X无明显变化,Y表面有铜析出,则X、Y、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Y>Cu B.Cu>X>Y C.Y>Cu>X D.X>Cu>Y
4.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和乒乓球碎片分别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氧化铜
C.实验过程中滤渣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汽油清洗油污是溶解现象
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高
C.集中回收废旧电池能减少土壤污染
D.煤制成蜂窝煤是为了提高燃烧效率
6.(2017铁岭化学)某元素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具有与Ne
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粒子为阳离子
B.该粒子原子序数为10
C.该粒子可表示为O2﹣
D.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一周期
7.下列洗涤方式应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C.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D.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8.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质量相等
B.2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甲物质从50℃降温到3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从50℃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5%
9.(2017铁岭化学)打开雪碧瓶盖,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 )
A.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D.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10.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有(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C.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
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
11.燃烧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变化,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有火焰
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
C.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12.(2017铁岭化学)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探究锌和铜金属活泼性
B.
探究燃烧的条件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13.(2017铁岭化学)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相等”,下列关于”相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B.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一定相等
C.在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一定相等
D.在溶解过程中,溶质溶解前后液体的温度一定相等
1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足量稀硫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C.酒精在桌子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D.用水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
15.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至H2SO4、MgSO4和CuSO4的混和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滤液M中一定存在Fe2+
B.滤渣N的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铁粉的质量
C.滤渣N中一定没有单质镁
D.滤液M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
二、(2017铁岭化学)填空题(共18分)
16.硝酸铵(NH4NO3)是一种铵盐,极易溶于水,根据硝酸铵的化学式:
(1)硝酸根的符号 ;
(2)NH4的名称 ;
(3)标出NH4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 ;
(4)写出硝酸铵在水溶液中形成的自由移动的两种离子的符号 .
17.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请从化学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炒菜时能闻到菜香,是因为 ;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的原理是 .
(2)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为了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往水样中加入 .洗衣服需要用水,但衣服上沾有油漆却很难用水清洗干净,可用汽油清洗,是因为汽油能 油污.
18.置换反应是初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已知化合物A+单质B→化合物C+单质D.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D为氢气,A为稀硫酸,则B应满足的条件是 .
(2)若D为铜,化合物A的化学式可能为 .
(3)已知在高温条件下碳与水蒸气可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水煤气的主要成分),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在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判断置换反应 (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9.有轨电车是一种交通工具,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电车外壳的钢铁部分喷涂油漆,它不仅美观,还可以有效地防止铁与 等物质接触而生锈.
(2)电车轨道的主要材料是锰钢,它属于铁的合金,其硬度比纯铁 .
(3)为了探究锰、锌、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将锰块、锌粒和铁块分别放入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同的稀盐酸中进行实验,该同学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 ;写出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2017铁岭化学)简答题(共16分)
20.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
(1)若A、B组成元素相同,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C为气体单质,则A的化学式为 .B→C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B、C组成元素相同,A为黑色固体单质,C为可燃性气体化合物,则A为 ,B→C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6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铝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具有良好的 .
(2)铝粉刷在铁制品表面除锈,是因为 .
(3)将纯铜片和黄铜片(铜锌合金)相互刻画,纯铜上留下明显划痕,说明 .
(4)工业炼铁的原料有石灰石、焦炭、和 ,其中,焦炭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写出一种即可) .
22.(2017铁岭化学)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小试管和U形管均有适量水,现向小试管中注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请回答:
(1)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 ;原因是氢氧化钠溶于水 (填“放热”或“吸热”),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 .
(2)U形管中a、b液面变化情况是 (选填序号).
A.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 B.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四、实验探究题(共40分)
23.某同学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他们进行可下列实验.
(1)配制时可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
计算→称量→量取→ →装瓶、贴签.
(2)称量时,NaCl固体粉末应放在托盘天平 (填“左盘”或“右盘”)的纸片上.
(3)配制过程中使用了玻璃棒,其作用是 .
(4)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除了用量筒外,还需要用 (填仪器名称)
24.(2017铁岭化学)如图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装置.该反应利用CO的还原性,将Fe2O3中的铁还原出来.
(1)A装置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实验有一个不足之处,改进的方法是 .
(3)B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有同学认为,若想证明CO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应该在气体通入A装置前,添加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并说明理由: .
25.(2017铁岭化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a、b的名称 a ,b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原因是 .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 (填①或②)通入.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写出一种)
五、(2017铁岭化学)计算题(共8分)
26.红葡萄酒中因含有花色苷而呈红色.花色苷是一种天然色素,对人体有抗癌减肥等保健功能.它的化学式是C16H16O6.
(1)花色苷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
(2)花色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7.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大多为铁合金(成分为铁和碳)材料,而非纯铁,铁合金又因其含碳量不同分为生铁和钢(生铁含碳量为2%﹣4.3%,钢含碳量为0.03%﹣2%).将一块质量为5.8g的铁合金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98g稀硫酸,恰好与铁合金中的铁完全反应,所得氢气的质量为0.2g,通过计算回答:该铁合金是生铁还是钢?(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2017铁岭化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017铁岭化学)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油分馏 B.海水晒盐 C.干冰升华 D.粮食酿酒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和判断依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石油分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干冰升华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2.(2017铁岭化学)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粗盐称量
B.
粗盐溶解
C.
浊液过滤
D.
蒸发结晶
【考点】(2017铁岭化学)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称量器-托盘天平;物质的溶解;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粗盐溶解时,为加快溶解速率,可用玻璃棒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没有用玻璃棒搅拌,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2017铁岭化学)现将X、Y两种金属片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X无明显变化,Y表面有铜析出,则X、Y、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Y>Cu B.Cu>X>Y C.Y>Cu>X D.X>Cu>Y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由将X、Y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所出现的现象,判断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解答】解:将X、Y两种金属片分别插人硫酸铜溶液中.X没有发生明显变化,Y表面析出金属铜,由此可知铜>X,Y>铜.故这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是Y>铜>X.
故选项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利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可以验证金属间活动性强弱,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4.(2017铁岭化学)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和乒乓球碎片分别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氧化铜
C.实验过程中滤渣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2017铁岭化学)A、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分析;
B、铜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C、根据物质的着火点分析;
D、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
【解答】解:A、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使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燃烧,正确;
B、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正确;
C、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故错误;
D、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正确;
故选:C.
【点评】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5.(2017铁岭化学)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汽油清洗油污是溶解现象
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高
C.集中回收废旧电池能减少土壤污染
D.煤制成蜂窝煤是为了提高燃烧效率
【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A、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的原理考虑;
B、根据“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化学稳定性很高,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必担心会氧化变色;进行解答;
C、根据废电池会污染土壤考虑;
D、根据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解答.
【解答】解:
A、汽油是良好的有机溶剂,油脂易溶解于汽油,用汽油清洗油污是利用溶解原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化学稳定性很高,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必担心会氧化变色;故B说法错误;
C、废电池会污染土壤,故集中回收废旧电池能减少土壤污染,故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将煤制成蜂窝煤进行燃烧,可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加充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点评】(2017铁岭化学)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汽油清洗油污是利用溶解原理、金属性质、电池的污染、燃料充分燃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2017铁岭化学)某元素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具有与Ne
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粒子为阳离子
B.该粒子原子序数为10
C.该粒子可表示为O2﹣
D.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一周期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题意,某元素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据此推断出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结合各选项的说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氖的核电荷数是10,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以知道氖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又由于该元素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个电子,则其核电荷数也为8.
A、该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带负电荷,故为阴离子.
B、由分析可知,该粒子原子序数为8;
C、由分析可知,该粒子可表示为O2﹣;
D、该元素核电荷数为8,核外有2个电子层,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
故选:C.
【点评】(2017铁岭化学)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掌握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7.下列洗涤方式应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C.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D.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考虑:洗洁精或洗衣粉等物质使使拥有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属于乳化作用.
【解答】解: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属于乳化作用,故A错误;
B、用水冲洗盘子中的水果渣,使水果渣与水形成溶液或浊液而被冲洗掉,不属于乳化作用,故B错误;
C、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是利用的酒精对碘的溶解作用,不是乳化作用,故C错误;
D、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属于乳化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2017铁岭化学)洗涤油污的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理解洗涤油污时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8.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质量相等
B.2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甲物质从50℃降温到3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从50℃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5%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错误;
B、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故B正确;
C、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温到3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故C错误;
D、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从50℃降温至20℃时,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
×100%=20%,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2017铁岭化学)打开雪碧瓶盖,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 )
A.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D.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考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打开啤酒瓶盖,就会冒出大量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的关系.
【解答】解:打开啤酒瓶盖,就会冒出大量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掌握气体溶解度的两个影响因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有(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C.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
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
【考点】(2017铁岭化学)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正确.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C、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若称量时使用了游码,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若没有使用游码,所称量的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偏不变;则故选项错误.
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小于配制所需要的溶质质量,引起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明确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大的因素(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017铁岭化学)燃烧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变化,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有火焰
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
C.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能源;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爆炸的条件分析;
C、根据燃烧的定义分析;
D、根据灭火的措施分析.
【解答】(2017铁岭化学)解: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没有火焰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应该还产生大量的热或气,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C、物质跟氧气也可能发生缓慢氧化,如铁的生锈,故选项说法错误;
D、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是灭火的一种措施,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概念、特征、现象和灭火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017铁岭化学)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探究锌和铜金属活泼性
B.
探究燃烧的条件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考点】(2017铁岭化学)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空气组成的测定;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A、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铜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铜,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与等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锌片能产生大量气泡,铜片表面无明显变化,能得出锌的金属活泼性比铜强,故选项实验装置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能说明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但无法确定是否与氧气有关,故选项实验装置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铜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铜,能消耗装置内的氧气,根据注射器刻度的变化可以确定装置内氧气的体积,但无法确定装置内空气的总体积,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实验装置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中的铁钉均不生锈,无法确定铁锈蚀的条件,故选项实验装置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点评】(2017铁岭化学)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3.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相等”,下列关于”相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B.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一定相等
C.在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一定相等
D.在溶解过程中,溶质溶解前后液体的温度一定相等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但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溶液的质量不再改变,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间有间隔,进行分析判断.
C、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D、根据溶解过程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2017铁岭化学)解: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将食盐加入水中,但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溶液的质量不再改变,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不一定相等,故错误.
B、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不一定相等,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故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一定相等,故正确.
D、化在溶解过程中,溶质溶解前后液体的温度不一定相等,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的特征、分子的基本性质、溶解过程的实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足量稀硫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C.酒精在桌子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D.用水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2017铁岭化学)实验设计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C、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C、酒精在桌子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能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D、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分别吸热、放热,使溶液温度降低、升高,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故选:B.
【点评】(2017铁岭化学)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5.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至H2SO4、MgSO4和CuSO4的混和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滤液M中一定存在Fe2+
B.滤渣N的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铁粉的质量
C.滤渣N中一定没有单质镁
D.滤液M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依据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铁可以置换出铜和氢气但不能置换出镁,根据反应的程度分析滤渣和滤液的成分,利用反应时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可对溶液质量的改变进行分析,确定溶液质量的变化.
【解答】(2017铁岭化学)解:A、铁一定会参加反应产生亚铁离子,故说法正确;
B、依据该置换反应的过程是:Fe+CuSO4=FeSO4+Cu,反应的铁与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关系可知:该反应发生时,铁置换出铜时反应的铁小于生成的铜,故说法错误;
C、镁的活动性比铁强,不能反应,因此一定没有单质镁,故说法正确;
D、滤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和没反应的镁离子,可能含有硫酸铜,故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2017铁岭化学)填空题(共18分)
16.硝酸铵(NH4NO3)是一种铵盐,极易溶于水,根据硝酸铵的化学式:
(1)硝酸根的符号 NO3﹣ ;
(2)NH4的名称 铵根 ;
(3)标出NH4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
H4
O3 ;
(4)写出硝酸铵在水溶液中形成的自由移动的两种离子的符号 N
、N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常见原子团的书写方法进行书写即可.
(2)根据常见原子团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4)硝酸铵在水溶液中解离出两种离子是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写出其离子符号即可.
【解答】解:(1)硝酸根的符号是NO3﹣;
(2)NH4的名称是铵根;
(3)(2017铁岭化学)硝酸铵(NH4NO3)中铵根显+1价,氢元素显+1价,设铵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x+(+1)×4=+1,则x=﹣3价;
硝酸根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硝酸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y+(﹣2)×3=﹣1,则y=+5价;
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H4
O3;
(4)硝酸铵在水溶液中解离出两种离子是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其离子符号分别是NH4+、NO3﹣.
故答案为:(1)NO3﹣;
(2)铵根;
(3)
H4
O3;
(4)NH4+、NO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2017铁岭化学)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请从化学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炒菜时能闻到菜香,是因为 分子在不断运动 ;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的原理是 隔绝氧气 .
(2)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为了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往水样中加入 肥皂水 .洗衣服需要用水,但衣服上沾有油漆却很难用水清洗干净,可用汽油清洗,是因为汽油能 溶解 油污.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硬水与软水;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化学与能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灭火可采取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撤离可燃物的原理进行灭火.
(2)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汽油能溶解油垢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炒菜能闻到菜香味,这是扩散现象,扩散表面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通过锅盖盖在锅上而使锅内的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
故答案为:分子在不断运动;隔绝氧气;
(2)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衣服上沾有油漆却很难用水清洗干净,可用汽油清洗,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垢;故答案为:肥皂水;溶解.
【点评】题考查灭火的方法、硬水的软水、溶解原理等知识,难度不大.
18.(2017铁岭化学)置换反应是初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已知化合物A+单质B→化合物C+单质D.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D为氢气,A为稀硫酸,则B应满足的条件是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 .
(2)若D为铜,化合物A的化学式可能为 CuO .
(3)已知在高温条件下碳与水蒸气可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水煤气的主要成分),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2O
CO+H2 ;
(4)在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判断置换反应 属于 (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1)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进行解答;
(2)根据若D为铜,则化合物A为含铜元素的物质进行解答;
(3)根据高温条件下碳与水蒸气可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进行解答;
(4)根据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所以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的改变进行解答.
【解答】(2017铁岭化学)解:(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2)若D为铜,则化合物A为含铜元素的物质,所以化合物A的化学式可能为CuO[CuSO4、CuCl2、Cu(NO3)2均可];
(3)高温条件下碳与水蒸气可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2O
CO+H2;
(4)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所以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的改变,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
(2)CuO[CuSO4、CuCl2、Cu(NO3)2均可];
(3)C+H2O
CO+H2;
(4)属于.
【点评】(2017铁岭化学)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或根据反应的发生剧烈程度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从而加强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19.有轨电车是一种交通工具,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电车外壳的钢铁部分喷涂油漆,它不仅美观,还可以有效地防止铁与 水和氧气 等物质接触而生锈.
(2)电车轨道的主要材料是锰钢,它属于铁的合金,其硬度比纯铁 大 .
(3)为了探究锰、锌、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将锰块、锌粒和铁块分别放入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同的稀盐酸中进行实验,该同学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 所使用金属的颗粒大小不同 ;写出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HCl=FeCl2+H2↑ .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生铁和钢;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
(2)根据合金的特性分析解答;
(3)根据所使用金属的颗粒大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解答.
【解答】(2017铁岭化学)解:
(1)电车外壳的钢铁部分喷涂油漆,它不仅美观,还可以有效地防止铁与水和氧气接触而防锈;
(2)电车轨道的主要材料是锰钢,它属于铁的合金,其硬度比纯铁大;
(3)为了探究锰、锌、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将锰块、锌粒和铁块分别放入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同的稀盐酸中进行实验,该同学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所使用金属的颗粒大小不同.金属铁和盐酸反应得到氯化亚铁和氢气,Fe+2HCl=FeCl2+H2↑.
答案:
(1)水和氧气;
(2)大;
(3)所使用金属的颗粒大小不同;Fe+2HCl=FeCl2+H2↑.
【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题目难度不大,本题中注意根据物质的颜色等物理特性为突破口推断,学习中注意相关物质的性质.
三、简答题(共16分)
20.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
(1)若A、B组成元素相同,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C为气体单质,则A的化学式为 H2O2 .B→C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
2H2↑+O2↑ .
(2)若B、C组成元素相同,A为黑色固体单质,C为可燃性气体化合物,则A为 C ,B→C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
2CO .
【考点】(2017铁岭化学)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若A、B组成元素相同,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C为气体单质,所以B是水,A是过氧化氢溶液,C是氧气;若B、C组成元素相同,A为黑色固体单质,所以A是碳,C是一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1)若A、B组成元素相同,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C为气体单质,所以B是水,A是过氧化氢溶液,C是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A是H2O2,B→C的反应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
(2)若B、C组成元素相同,A为黑色固体单质,所以A是碳,C是一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所以A为C,B→C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
2CO.
故答案为:(1)H2O2,2H2O
2H2↑+O2↑;
(2)C,CO2+C
2CO.
【点评】(2017铁岭化学)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铝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具有良好的 导电性 .
(2)铝粉刷在铁制品表面除锈,是因为 铝在空气中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防止里面的铁与水、氧气接触反应生锈 .
(3)将纯铜片和黄铜片(铜锌合金)相互刻画,纯铜上留下明显划痕,说明 黄铜的硬度大于纯铜的硬度 .
(4)工业炼铁的原料有石灰石、焦炭、和 铁矿石 ,其中,焦炭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写出一种即可) O2+C
CO2或CO2+C
2CO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铁的冶炼;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2017铁岭化学)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依据性质决定用途的角度考虑;
(2)根据铝的自我保护分析;
(3)根据合金的性质与纯金属的关系分析回答;
(4)根据炼铁的原料及其作用分析.
【解答】解:(1)金属的性质决定金属的用途,铝用做导线材料是用了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答案为:导电性;
(2)铝在空气中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防止里面的铁与水、氧气接触反应生锈;故答案为:铝在空气中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防止里面的铁与水、氧气接触反应生锈;
(3)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纯金属的硬度,将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画,发现纯铜片表面留下较深的划痕,则它们的硬度大小关系是:黄铜>纯铜.故填:黄铜的硬度大于纯铜的硬度;
(4)炼铁的主要原料有铁矿石、焦炭与石灰石,工业炼铁中利用了焦炭的可燃性,提供热量;又利用其还原性,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2+C
CO2和CO2+C
2CO.故答案为:铁矿石;O2+C
CO2或CO2+C
2CO.
【点评】本题体现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22.(2017铁岭化学)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小试管和U形管均有适量水,现向小试管中注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请回答:
(1)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原因是氢氧化钠溶于水 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2)U形管中a、b液面变化情况是 B (选填序号).
A.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 B.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结合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结合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则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故答案为:(1)变浑浊;放热;随温度升高而减小(2)B.
【点评】(2017铁岭化学)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四、实验探究题(共40分)
23.某同学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他们进行可下列实验.
(1)配制时可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
计算→称量→量取→ 溶解 →装瓶、贴签.
(2)称量时,NaCl固体粉末应放在托盘天平 左盘 (填“左盘”或“右盘”)的纸片上.
(3)配制过程中使用了玻璃棒,其作用是 搅拌,加速溶解 .
(4)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除了用量筒外,还需要用 胶头滴管 (填仪器名称)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配制溶液时的实验步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称量时,药瓶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且左物右码解答;
(3)根据配制溶液时所用的仪器及作用解答;
(4)根据用量筒量取一定的体积液体时,应选择合适的量筒;向量筒内加液时,先用倾倒法加液到近刻度线,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液到刻度线解答.
【解答】(2017铁岭化学)解:(1)配制时可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2)称量时,药瓶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可放在称量纸上,且左物右码;
(3)配制过程中为促进NaCl的溶解,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其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4)用量筒量取一定的体积液体时,应选择合适的量筒;向量筒内加液时,先用倾倒法加液到近刻度线,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液到刻度线,故用到的仪器是量筒和胶头滴管.
答案:(1)溶解;(2)左盘;(3)搅拌,加速溶解;(4)胶头滴管.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解、过滤、蒸发所使用的仪器与量取一定的体积液体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4.如图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装置.该反应利用CO的还原性,将Fe2O3中的铁还原出来.
(1)A装置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
2Fe+3CO2 .
(2)该实验有一个不足之处,改进的方法是 在B的末端导管口处,放一个燃着的酒精灯 .
(3)B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4)有同学认为,若想证明CO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应该在气体通入A装置前,添加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并说明理由: 没有必要,因为实验步骤是先通入一氧化碳,然后再加热,一氧化碳已经与B中石灰水接触,能确定是否反应 .
【考点】(2017铁岭化学)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A装置内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2)根据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进行分析解答.
(3)B装置内,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4)根据实验步骤是先通入一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A装置内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
(2)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去,没有设计尾气处理装置,改进的方法是在B的末端导管口处,放一个燃着的酒精灯.
(3)B装置内,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4)若想证明CO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应该在气体通入A装置前,添加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认为是没有必要,因为实验步骤是先通入一氧化碳,然后再加热,一氧化碳已经与B中石灰水接触,能确定是否反应.
故答案为:(1)Fe2O3+3CO
2Fe+3CO2;
(2)在B的末端导管口处,放一个燃着的酒精灯;
(3)CO2+Ca(OH)2═CaCO3↓+H2O;
(4)没有必要,因为实验步骤是先通入一氧化碳,然后再加热,一氧化碳已经与B中石灰水接触,能确定是否反应.
【点评】(2017铁岭化学)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原理、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a、b的名称 a 试管 ,b 集气瓶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原因是 固体加热反应 .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 ② (填①或②)通入.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AC或AF或AE .(写出一种)
【考点】(2017铁岭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制取装置,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
(4)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制取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与水溶性来确定收集方法.
【解答】解:(1)a是试管,b是集气瓶;故填:试管;集气瓶;
(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择装置A,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②通入,水从长管排出;故填:A;固体加热反应;②;
(4)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装置A来制取,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甲烷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故填:AC或AF或AE.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五、(2017铁岭化学)计算题(共8分)
26.红葡萄酒中因含有花色苷而呈红色.花色苷是一种天然色素,对人体有抗癌减肥等保健功能.它的化学式是C16H16O6.
(1)花色苷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8:8:3 .
(2)花色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04 .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1个花色苷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1个花色苷分子是由16个碳原子、16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花色苷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6:16:6=8:8:3.
(2)花色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16+16×6=304.
故答案为:(1)8:8:3;(2)30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7.(2017铁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大多为铁合金(成分为铁和碳)材料,而非纯铁,铁合金又因其含碳量不同分为生铁和钢(生铁含碳量为2%﹣4.3%,钢含碳量为0.03%﹣2%).将一块质量为5.8g的铁合金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98g稀硫酸,恰好与铁合金中的铁完全反应,所得氢气的质量为0.2g,通过计算回答:该铁合金是生铁还是钢?(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计算中的转化思想;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由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进而计算出铁合金中的含碳量,进而判断该铁合金是生铁还是钢.
【解答】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
56 2
x 0.2g
x=5.6g
该铁合金中的含碳量为
×100%≈3.4%.
2%<3.4%<4.3%,故该铁合金是生铁.
答:该铁合金是生铁.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上一篇:
2017营口市大石桥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下一篇:
2017营口市5月份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栏目列表
综合辅导
物质构成
化学方程式
酸碱盐
溶液
碳与金属
化学实验
知识点总结
学习方法
压轴题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随便看看
2016年中考历史备考中时间分配
中考世界史上册基础问答题精选(二)
早餐的重要性
怎么治愈学生的冻伤
营养食谱——菠菜豆腐蛋花汤
中考考生减压食品附推荐食物示例
中考食谱:南方中考考前一周食谱
中考饮食八项拒绝事项
201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思路
中考现代文阅读:迁移型考点
中考语文
综合辅导
基础知识与运用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
古诗词
名句名著
语文素材
题型、解题技巧
中考作文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数学
综合辅导
数学公式
数学定理
题型、解题技巧
学习方法
代数
几何
函数
圆
三角函数
知识点总结
压轴题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英语
综合辅导
英语语法
英语阅读
英语词汇
英语写作
英语听力
学习方法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物理
综合辅导
物理方法
物理公式
力学
光学
电学
热学
声学
学习方法
知识点总结
压轴题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化学
综合辅导
物质构成
化学方程式
酸碱盐
溶液
碳与金属
化学实验
知识点总结
学习方法
压轴题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政治
综合辅导
政治知识
心理健康
知识点总结
学习方案、课件
答题技巧
学习方法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中考历史
综合辅导
学习方法
答题技巧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地理
综合辅导
学习方法
答题技巧
中国地理
世界地理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生物
综合辅导
学习方法
答题技巧
生物与生物圈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历史与社会
综合辅导
试题
备考经验
经验交流
学习方法
常见问题
家长必读
心理指导
考生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