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载试题 ☆☆☆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达州市中考化学冲刺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为化学试题,9至12页为物理试题,13页为生物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9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温馨提示: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不能将答案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30个小题,1—12题为化学题每题2分,13-22题为物理题每题3分, 23—30题为生物题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鉴别过程,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空气和O2 B.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和CO C.用闻气味法鉴别酒精和白醋 D.用点燃法鉴别棉纤维和羊毛 2、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 ![]() 3(达州市中考化学)、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9.6g氧化铜粉末 ②用容积为10mL的试管盛5mL水在酒精灯上加热 ③给烧杯、试管直接加热 ④用10mL量筒量取8.8mL水 A、只有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只有②③ 4、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B.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然后接通直流电源 C.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正极相连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5、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把固体物质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称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0.8g(1克以下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方法称量,这位同学所称固体的实际质量是 ( ) A.9.2 g B.9.8 g C.10.8 g D.10.2 g 6、“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质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气压和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流体。下面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是混合物 B.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物质 C.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D.它的一个分子由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8、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 )
9、某学生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读数为17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2 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 A. 小于5 mL B. 大于5 mL C. 等于 5 mL D .无法确定 ![]()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11(达州市中考化学)、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用干冰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会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C.火焰分为三层 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飘出 12、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 ( )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变化中不能再分 B.分于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因此有发光、放热现象伴随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D.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因此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化 学 部 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1分) 二、填空题(本题5个小题,每空1分,共29分) 1、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1)以上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字母代号)。 (2)以上四种粒子中,达到稳定结构的是 (填字母代号 ![]() (3)D元素的名称是 ;D中x= 。 (4)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表示离子的是 (填字母代号). (5)A、C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相同。 2、请将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在下表中寻找对应的位置,然后填上其序号。 ①2CO ②Ca2+ ③ H2 ④ ![]()
3、如图所示的A、B、C、D四种物质,表示纯净物的是 ,表示混合物的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是 . ![]() ![]() ![]() ![]() A B C D 4、填空:
5.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下述四项指标: a.不得呈现异色 b.不得有异味 c.应澄清透明 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 其中“a、b”指标应加入的物质是 ;“c指标”可以通过 操作达到;“d指标”可以通过加氯气达到,该变化属于 变化。 (2)生活中可以采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可以通过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水的用途广泛,许多化学实验中用到水,请你列举一例: (4)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 ①矿泉水 ②自来水 ③蒸馏水 ④汽水 ⑤糖水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2个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1、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 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 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 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分析归纳:(达州市中考化学)1)、电解水是化学变化。该反应的表达式 , 属于 反应;氢气燃烧的表达式 , 属于 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氢气和氧气,二者的体积比为 。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A、通过对蜡烛外表观察可得出: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冷水中,可得出蜡烛的物理性有 。 B、点燃蜡烛用一根小木条横切于三层焰中约1s中后,取出观察,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 焰温度最高。 C、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发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说明蜡烛中含有 元素;迅速将烧杯倒过来,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发现烧杯内壁出现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还生成了 ,说明蜡烛中含有 元素。 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用火柴能将白烟重新燃烧。 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①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②是燃烧生成的水蒸气 ③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设计实验】 ⑴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下同),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其原因是 ⑵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 ⑶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灯芯),发现蜡烛被重新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填序号,下同)提供了证据,同时可以排除假设 ,因为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