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手机版
|
高级搜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首页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
中考论坛
搜索
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搜索
热门标签:
2022中考
数学知识点
化学知识点
中考政治真题
生物知识点
优秀作文
中考语文试题
化学模拟试题
中考数学试题
中考化学试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化学
>
模拟题
>
2018德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5-11 初三网 赵妍妍
参加讨论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德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冰 冰融化 B.铁生锈 铁熔化
C.汽油挥发 汽油燃烧 D.牛奶酸败 牛奶煮沸
2.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发出强白光 B.放出大量热
C.镁条减少 D.有白色固体生成
3.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我国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所以在生产和生活中应该( )
A.减少饮水量,以节约用水
B.减少植树造林面积,因为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
C.将洗过菜、洗过衣服的水用来冲洗厕所
D.将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凭借水体自净能力重复使用
4.日本福岛核泄漏的成分有碘﹣131和铯﹣137等.碘元素与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
5.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氯化钠 C.氧气 D.金
6(德阳市中考化学).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倾倒液体
C.
滴加液体药品
D.
取用粉末状固体
7.你知道吗,缺铁会引起贫血;缺碘易患坏血病;缺钙易得佝偻病或发生骨质疏松;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这里的铁、碘、钙、锌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8.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对着人
B.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对着手心
C.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
D.做实验要节约药品,实验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瓶
9.下列粒子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10.(德阳市中考化学)关于水的净化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
A.加入明矾使固体颗粒凝聚
B.通入氯气杀菌消毒
C.通过过滤装置除去可溶性杂质
D.通过活性炭吸附部分色素和异味
11.下列模型能表示化合反应的是( )
A.
B.
C.
D.
12.在一定温度下,从100g某物质的溶液中取出50g溶液,剩下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不正确的是( )
A.溶液的质量减少 B.溶剂的质量减少
C.溶液的密度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13.下列化学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元素的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H B.He C.2N D.O2
14.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C.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15.医院上有一种冰枕头,其夹层中分别装有水和一种晶体,使用前摇一摇就可以使其降温,对于高烧人群有退烧作用,该晶体可能是( )
A.生石灰 B.硝酸铵 C.食盐 D.氢氧化钠
16.20℃时,往50g KNO3溶液中加入5g KNO3晶体,充分搅拌后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17.(德阳市中考化学)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不断运动
B
物质热胀冷缩
微粒间的间隙变化
C
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
分子的体积变大
D
甘蔗甜,柠檬酸
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A.A B.B C.C D.D
18.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19.1991年,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量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则铟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值为( )
A.66 B.49 C.115 D.17
20.二氧化硫(S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下列关于二氧化硫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B.二氧化硫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C.二氧化硫由一个硫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D.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二、填空题(共25分)
21.用化学用语填空:
(1)钙元素 ;
(2)4个氢原子 ;
(3)3个水分子 ;
(4)氖气 ;
(5)2个硫离子 .
22.(4分)请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碘酒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3.氧气是我们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关于氧气的叙述有:
(1)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2)氧气能支持燃烧,
(3)通常情况下,氧气无色无味,
(4)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填写序号):
(1)描述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2)描述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24.请将下列物质分类(填序号):
①海水 ②液氧 ③纯牛奶 ④冰水混合物 ⑤纯净的空气 ⑥氯化钠
属于混合物的是: ;
属于纯净物的是: .
25.如图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
(1)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2)图D为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 ;
(3)请画出钙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4)图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填序号).
26.(德阳市中考化学)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以锶(Sr)做钟摆的钟,它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 (“金属”或“非金属”)
(2)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3)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
(4)锶原子最外层容易 电子.(填“得”或“失”)
27.小邓同学在操作一个关于煤油的实验之后,发现手上粘有少许煤油,用水清洗发现清洗并不干净,原因是因为 ,同桌小洋闻到他手中散发出淡淡的煤油味,这是因为煤油分子在 ,于是建议他取用少量的汽油浸润手掌,可以去除手中的煤油,原因是因为汽油可以 煤油,小邓同学在实验室找不到汽油,老师告诉他也可以用洗手液清洗,原因是洗手液具有 功能,从而达到去除煤油的目的.
三、实验题(25分)
28.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
(1)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该气体的检验方法是 ,D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该气体的检验方法是 它们的体积比约为 ;该反应的表达式为 .其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2)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
29(德阳市中考化学).人类生活离不开水,为了在实践中了解水,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附近河流水质的状况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
(1)取水样.为了使悬浮物快速沉降,常加入的一种试剂是 ;
(2)若要检验废黄河水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
(3)保护水土资源人人有责,为了测定一定量黄河水中泥沙的质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4)该操作的名称是 ,该实验还应补充的仪器名称是 ,其作用是 ;
(5)补充上述仪器后,该实验还有两处错误请改正:
①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
② .
(6)改正错误后,若滤液仍然浑浊,则可能的原因 ;
(7)经过上述操作后,所得到的过滤水是 (纯净物或混合物),若要制取较为纯净的液体可进一步采取的操作是
(8)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请列举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具体方法 .
30.实验室要配制50g 10%的氯化钠溶液,其操作如图所示.
(1)①中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g.②量取水的体积:用量筒取 mL水(ρ水=1g/cm3)
(2)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偏高的是 ,
A.②中固体部分粘附在滤纸上 B.③中将水倒入烧杯时不慎洒出
C.溶解完全后,转移液体时溶液洒出 D.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四、计算题(列式并解答,共10分)
31.现有10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有
(1)加入氢氧化钠多少克?
(2)蒸发掉水多少克?
(3)加入多少克40%的氢氧化钠溶液?
德阳市中考化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冰 冰融化 B.铁生锈 铁熔化
C.汽油挥发 汽油燃烧 D.牛奶酸败 牛奶煮沸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冰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铁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汽油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牛奶酸败、牛奶煮沸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发出强白光 B.放出大量热
C.镁条减少 D.有白色固体生成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白色固体氧化镁生成.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3.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我国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所以在生产和生活中应该( )
A.减少饮水量,以节约用水
B.减少植树造林面积,因为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
C.将洗过菜、洗过衣服的水用来冲洗厕所
D.将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凭借水体自净能力重复使用
【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水资源相对来说是匮乏的,要节约用水,尽量使水能够循环利用.
【解答】解:A、要节约用水,但是不能通过减少饮水量来节约用水.错误;
B、应该扩大植树造林面积,因为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中,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回到空气中.错误;
C、将洗过菜、洗过衣服的水用来冲洗厕所实现了水的再利用,能够节约用水.正确;
D、不能将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因为水体自净能力毕竟是有限的.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节约用水的意义,要树立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理念.
4.日本福岛核泄漏的成分有碘﹣131和铯﹣137等.碘元素与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碘元素与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A、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碘元素与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项正确.
B、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碘元素与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而不是中子数不同,故选项错误.
C、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碘元素与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不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选项错误.
D、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碘元素与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不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和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题的能力.
(德阳市中考化学)
5.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氯化钠 C.氧气 D.金
【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金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金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倾倒液体
C.
滴加液体药品
D.
取用粉末状固体
【考点】(德阳市中考化学)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要用到玻璃棒,待滤液沿玻璃棒缓慢流入漏斗中;
B、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不要伸入到试管内;
D、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避免沾在试管壁上;
【解答】解:A、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而图中烧杯没有紧靠玻璃棒,故A错误;
B、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B正确;
C、如果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会造成药品的污染;故C错误;
D、操作方法: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图中操作正确,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过滤的方法技巧,取用固体药品的方法,酒精灯的使用和液体PH值的测定方法.
7.你知道吗,缺铁会引起贫血;缺碘易患坏血病;缺钙易得佝偻病或发生骨质疏松;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这里的铁、碘、钙、锌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进行分析解答本题,人体缺少的铁、碘、钙、锌等指的是元素,它们以化合态存在于人体中.
【解答】解: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人体缺少的铁、碘、钙、锌等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故是指元素.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同学们掌握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常用元素的存在形式.
8(德阳市中考化学).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对着人
B.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对着手心
C.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
D.做实验要节约药品,实验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瓶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倾倒液体药品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剩余药品的“三不”原则分析.
【解答】解: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为防止液体沸腾溅出伤人,试管口不对着人,故A正确;
B、为防止药品污染试剂瓶标签,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对着手心,故B正确;
C、酒精灯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故C正确;
D、做实验剩余的药品要放到指定的容器中,如果放回原瓶会污染药品,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我们必须具备的素质.
9.下列粒子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阴离子为带负电的离子,其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总数,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为8,为原子,错误;
B、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正确;
C、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2,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错误;
D、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都为10,为阳离子,错误;
故选B.
【点评】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粒子为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粒子为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粒子为阴离子.
10.关于水的净化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
A.加入明矾使固体颗粒凝聚
B.通入氯气杀菌消毒
C.通过过滤装置除去可溶性杂质
D.通过活性炭吸附部分色素和异味
【考点】水的净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明矾在净水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氯气的作用解答;
C、据过滤的原理相似,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加入明矾,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杂质吸附,使杂质沉降,故选项说法正确.
B、通入氯气可以杀菌消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C、过滤可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能吸附部分有害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水的净化的原理、过滤的原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德阳市中考化学)下列模型能表示化合反应的是( )
A.
B.
C.
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其特征是“多变一”据此对选项的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A、该图示中反应物是一种分子(一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分子(两种物质),所以不是化合反应,而是“一变多”的分解反应;
B、该图示中反应物是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和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生成物是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所以是化合反应;
C、该图示反应物中有两种物质分别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特征,所以是置换反应;
D、该图示中反应物是一种分子(一种物质)生成物是也是一种新分子(一种物质),故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化合反应类型的考查与判断,解题时依据微观图示判断出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情况是解题的关键.
12.在一定温度下,从100g某物质的溶液中取出50g溶液,剩下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不正确的是( )
A.溶液的质量减少 B.溶剂的质量减少
C.溶液的密度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A、从100g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取出20g溶液,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都减小.
B、从100g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取出20g溶液,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都减小.
C、由于溶液是均一的各部分的性质相同,各部分的密度是相同的,所以从100g的某溶液中取出20g,剩下的溶液的密度不变,正确.
D、由于溶液是均一的各部分的性质相同,各部分的质量分数是相同的,所以从100g的某溶液中取出20g,剩下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故选:C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液的均一性,各部分性质均相同,固体溶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这一外界因素的影响.
13.(德阳市中考化学)下列化学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元素的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H B.He C.2N D.O2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解答】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H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He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可表示氦元素,表示一个氦原子,还能表示氦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C、该符号可表示2个氮原子,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符号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三层含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一种单质,微观:表示一个原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C.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B、根据泥水不是溶液考虑;C、饱和溶液就是还能再溶解其它物质;D、根据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考虑.
【解答】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酒精属于纯净物,所以不是溶液,故错;
B、泥水不是溶液,故B错;
C、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就是还能再溶解其它物质,错误;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故D对.
答案: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无色.
15.医院上有一种冰枕头,其夹层中分别装有水和一种晶体,使用前摇一摇就可以使其降温,对于高烧人群有退烧作用,该晶体可能是( )
A.生石灰 B.硝酸铵 C.食盐 D.氢氧化钠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物质溶于水制得的冰枕头可用高烧病人降温,说明该物质溶于水吸热,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不能制得冰枕头可用高烧病人降温,故选项错误.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溶于水制得的冰枕头可用高烧病人降温,故选项正确.
C、蔗糖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不能制得冰枕头可用高烧病人降温,故选项错误.
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不能制得冰枕头可用高烧病人降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德阳市中考化学)20℃时,往50g KNO3溶液中加入5g KNO3晶体,充分搅拌后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
【解答】解:A、20℃时,往5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搅拌后及加热前一定是饱和的,故A错误;
B、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搅拌后及加热前一定是饱和的,故B正确;
C、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可能不饱和、可能饱和,故C错误;
D、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可能不饱和、可能饱和,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判断溶液是否饱和不能让题意中的文字叙述迷惑你,一定要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分析作答.
17.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不断运动
B
物质热胀冷缩
微粒间的间隙变化
C
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
分子的体积变大
D
甘蔗甜,柠檬酸
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A.A B.B C.C D.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物质热胀冷缩,是由于微粒间有间隔,微粒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水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甘蔗和柠檬酸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不同分子性质不同,甘蔗甜,柠檬酸,所以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8.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化合物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解答】解:A、图中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B、图中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图中的物质是由同种的原子直接构成的,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D、图中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9.1991年,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量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则铟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值为( )
A.66 B.49 C.115 D.17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则质子数为49,
相对原子质量为115,则中子数为115﹣49=66,
则铟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值为66﹣49=17,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及原子中的数量关系,明确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约等于相对原子质量是解答的关键.
20.二氧化硫(S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下列关于二氧化硫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B.二氧化硫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C.二氧化硫由一个硫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D.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4层含义:微观1、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2、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宏观: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结合题中信息,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故错误;
B.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C.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错误;
D.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化学式表示的意义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二、(德阳市中考化学)填空题(共25分)
21.用化学用语填空:
(1)钙元素 Ca ;
(2)4个氢原子 4H ;
(3)3个水分子 3H2O ;
(4)氖气 Ne ;
(5)2个硫离子 2S2﹣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
(5)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1)钙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a.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氢原子表示为:4H.
(3)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水分子可表示为:3H2O.
(4)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Ne.
(5)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硫离子可表示为:2S2﹣.
故答案为:(1)Ca;(2)4H;(3)3H2O;(4)Ne;(5)2S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德阳市中考化学)请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碘酒溶液中溶质是 碘 溶剂是 酒精 ;
(2)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 氯化钠 溶剂是 水 .
【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溶液的命名是溶质的溶剂溶液;只要有水,水一定是溶剂.
【解答】解:碘酒是将碘溶解在酒精中,故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氯化钠溶液是氯化钠溶于水制成的,故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
故答案为:(1)碘;酒精;(2)氯化钠;水.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进行正确的判断.
23.氧气是我们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关于氧气的叙述有:
(1)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2)氧气能支持燃烧,
(3)通常情况下,氧气无色无味,
(4)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填写序号):
(1)描述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①③ (2)描述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②④ .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定义及本质区别判断.
【解答】解:
物理性质是指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密度、颜色、气味等;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1)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3)通常情况下,氧气无色无味,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2)氧气能支持燃烧,(4)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必须通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①③;(2)②④.
【点评】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是考查的热点之一,正确理解定义,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24.请将下列物质分类(填序号):
①海水 ②液氧 ③纯牛奶 ④冰水混合物 ⑤纯净的空气 ⑥氯化钠
属于混合物的是: ①③⑤ ;
属于纯净物的是: ②④⑥ .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否则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①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②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③纯牛奶中含有蛋白质、油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④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⑤纯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⑥氯化钠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故答案为:①③⑤;②④⑥.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25.如图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
(1)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0 ;
(2)图D为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 8 ;
(3)请画出钙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4)图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B (填序号).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来分析;
(2)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来分析;
(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解答】解:(1)根据钙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为20,表示原子序数为20;故填:20;
(2)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18=2+8+X,X=8.故填:8;
(3)钙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次外层变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填:
;
(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A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与其相同的是B.故填:B.
【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以及原子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6.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以锶(Sr)做钟摆的钟,它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 金属 (“金属”或“非金属”)
(2)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38
(3)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五 周期
(4)锶原子最外层容易 失 电子.(填“得”或“失”)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由其名称分析其元素类别;
(2)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锂原子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3)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4)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1)锶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2)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锂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8,由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因此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8;
(3)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锶原子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位于第五周期;
(4)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锶离子;
故答案为:(1)金属;(2)38;(3)五;(4)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及对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
27.小邓同学在操作一个关于煤油的实验之后,发现手上粘有少许煤油,用水清洗发现清洗并不干净,原因是因为 煤油难溶于水 ,同桌小洋闻到他手中散发出淡淡的煤油味,这是因为煤油分子在 不断地运动 ,于是建议他取用少量的汽油浸润手掌,可以去除手中的煤油,原因是因为汽油可以 溶解 煤油,小邓同学在实验室找不到汽油,老师告诉他也可以用洗手液清洗,原因是洗手液具有 乳化 功能,从而达到去除煤油的目的.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煤油难溶于水进行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根据汽油的溶解性和洗手液的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小邓同学在操作一个关于煤油的实验之后,发现手上粘有少许煤油,用水清洗发现清洗并不干净,原因是因为煤油难溶于水,同桌小洋闻到他手中散发出淡淡的煤油味,这是因为煤油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于是建议他取用少量的汽油浸润手掌,可以去除手中的煤油,原因是因为汽油可以溶解煤油,小邓同学在实验室找不到汽油,老师告诉他也可以用洗手液清洗,原因是洗手液具有乳化功能,从而达到去除煤油的目的;
故答案为:煤油难溶于水;不断地运动;溶解;乳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及在生活的应用.
三、(德阳市中考化学)实验题(25分)
28. 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
(1)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增强水的导电性 ;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氢气 ,该气体的检验方法是 燃着的木条检验 ,D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氧气 ,该气体的检验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 它们的体积比约为 2:1 ;该反应的表达式为 H2O
H2↑+O2↑ .其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分解反应
(2)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得出: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考点】电解水实验;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符号表达式.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的现象、结论进行分析.正极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而且体积多的是少的二倍.根据以上现象可推出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还能进一步推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解答】解:(1)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由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可知,试管C中所得气体是电源的负极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该气体的检验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能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D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试管D中气体,是电源的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检验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两只玻璃管中产生气体体积比 为2:1;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H2O
H2↑+O2↑,其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2)通过该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
(1)增强水的导电性;氢气;燃着的木条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2:1;H2O
H2↑+O2↑;分解反应;
(2)氢元素和氧元素.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只要平时能认真读课本并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即可较轻易地回答.因此平时学习时,某些细节也不要轻视,多了解一些会更好.
29.(2016秋•罗江县校级月考)人类生活离不开水,为了在实践中了解水,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附近河流水质的状况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
(1)取水样.为了使悬浮物快速沉降,常加入的一种试剂是 明矾 ;
(2)若要检验废黄河水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肥皂水 ;
(3)保护水土资源人人有责,为了测定一定量黄河水中泥沙的质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4)该操作的名称是 过滤 ,该实验还应补充的仪器名称是 玻璃棒 ,其作用是 引流 ;
(5)补充上述仪器后,该实验还有两处错误请改正:
①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
② 漏斗的下端应紧靠烧杯的内壁 .
(6)改正错误后,若滤液仍然浑浊,则可能的原因 滤纸破损 ;
(7)经过上述操作后,所得到的过滤水是 混合物 (纯净物或混合物),若要制取较为纯净的液体可进一步采取的操作是 蒸馏
(8)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请列举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具体方法 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
【考点】水的净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明矾溶于水生成物的特性分析回答;
(2)根据检验硬水、软水的方法分析回答;
(4)根据过滤的原理和玻璃棒的应用分析回答;
(5)根据过滤的注意事项分析;
(6)根据过滤的注意事项分析;
(7)根据过滤水的组成和蒸馏得到的水是纯水分析回答;
(8)根据防止水体污染的具体方法分析回答.
【解答】解:(1)由于明矾溶于水的生成物具有吸附性,所以,取水样.为了使悬浮物快速沉降,常加入的一种试剂是明矾;
(2)若要检验废黄河水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肥皂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
(4)由图示可知该操作的名称是过滤,该实验还应补充的仪器名称是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
(5)①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②漏斗的下端应紧靠烧杯的内壁.
(6)改正错误后,若滤液仍然浑浊,则可能的原因滤纸破损;
(7)经过上述操作后,所得到的过滤水含有可溶性的杂质,是混合物,若要制取较为纯净的液体可进一步采取的操作是蒸馏,蒸馏得到的水是纯水;
(8)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义务,防止水体污染的具体方法有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等.
故答为:(1)明矾;(2)若肥皂水;(4)过滤,玻璃棒,引流;(5)②漏斗的下端应紧靠烧杯的内壁.(6)滤纸破损;(7)混合物,蒸馏;(8)含磷洗衣粉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水的知识,掌握水的净化常用的操作方法、净水原理,爱护水资源的措施等这是解决问题所需具备的基础知识.
30.(德阳市中考化学)实验室要配制50g 10%的氯化钠溶液,其操作如图所示.
(1)①中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5 g.②量取水的体积:用量筒取 45 mL水(ρ水=1g/cm3)
(2)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 .
(3)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AD (填字母序号,下同).偏高的是 B ,
A.②中固体部分粘附在滤纸上 B.③中将水倒入烧杯时不慎洒出
C.溶解完全后,转移液体时溶液洒出 D.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及m=ρv分析解答
(2)根据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3)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1)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0%=5g;量取水的体积:50g﹣5g=45g,ρ水=1g/cm3,故需要水的体积是45mL;
(2)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3)A.②中固体部分粘附在滤纸上,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③中将水倒入烧杯时洒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C.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解完全后,转移时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1)5;45;(2)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3)AD;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并能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四、计算题(列式并解答,共10分)
31.(2016秋•罗江县校级月考)现有10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有
(1)加入氢氧化钠多少克?
(2)蒸发掉水多少克?
(3)加入多少克40%的氢氧化钠溶液?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进行计算.
【解答】解:(1)设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100%=20%,x=12.5g,
答:需要加入12.5g氢氧化钠.
(2)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
×100%=20%,y=50g,
答:需要蒸发水的质量是50g.
(3)(德阳市中考化学)设加入4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m,
×100%=20%,m=50g,
答:加入4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50g.
故答案为:
(1)12.5g.(2)50g.(3)50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第8页(共31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上一篇:
2018泸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下一篇:
2018绵阳市中考化学冲刺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栏目列表
综合辅导
物质构成
化学方程式
酸碱盐
溶液
碳与金属
化学实验
知识点总结
学习方法
压轴题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随便看看
备战2014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及详
备考学生吃香菇可保大脑清醒
中考营养汤食谱谱:桂圆红枣银耳汤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方法
中考语文考点归纳:标点符号
2015中考语文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初三语文文言文的复习与应考
2015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指导:课内语
2015中考语文必备的150个成语(4)
我的父亲在流汗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
综合辅导
基础知识与运用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
古诗词
名句名著
语文素材
题型、解题技巧
中考作文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数学
综合辅导
数学公式
数学定理
题型、解题技巧
学习方法
代数
几何
函数
圆
三角函数
知识点总结
压轴题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英语
综合辅导
英语语法
英语阅读
英语词汇
英语写作
英语听力
学习方法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物理
综合辅导
物理方法
物理公式
力学
光学
电学
热学
声学
学习方法
知识点总结
压轴题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化学
综合辅导
物质构成
化学方程式
酸碱盐
溶液
碳与金属
化学实验
知识点总结
学习方法
压轴题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政治
综合辅导
政治知识
心理健康
知识点总结
学习方案、课件
答题技巧
学习方法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中考历史
综合辅导
学习方法
答题技巧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地理
综合辅导
学习方法
答题技巧
中国地理
世界地理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生物
综合辅导
学习方法
答题技巧
生物与生物圈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历史与社会
综合辅导
试题
备考经验
经验交流
学习方法
常见问题
家长必读
心理指导
考生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