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手机版
|
高级搜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首页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
中考论坛
搜索
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搜索
热门标签:
2022中考
数学知识点
化学知识点
中考政治真题
生物知识点
优秀作文
中考语文试题
化学模拟试题
中考数学试题
中考化学试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化学
>
模拟题
>
2018绵阳市中考化学压轴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5-11 初三网 赵妍妍
参加讨论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绵阳市中考化学压轴试题
一、(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内.)
1.下列生活事例中,主要过程为化学变化的是( )
A.功夫深,铁杵成针 B.佳节到,焰火缤纷
C.春天来,冰雪消融 D.美酒开,满屋飘香
2.下列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碱液沾在皮肤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B.实验桌上酒精灯倾翻,酒精流到桌上并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向人,一定要垂直向上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先把导管从水槽中拿出,再撤去酒精灯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
A.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4.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陆续出现了一些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饮料或调味品.如加碘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等.这里的碘、铁、钙、硒应理解为( )
A.元素 B.分子 C.单质 D.离子
5.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6.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和一组是( )
A.SO2、CO、NO2 B.CO2、N2、O2 C.H2、CO2、N2 D.SO2、CO2、NO2
7.今年1月分的雪灾对我国南方的电力、交通造成很大的危害,有一种融雪剂含有Na2SiO3 (硅酸钠),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价 B.+2价 C.+3价 D.+4价
8.决定元素种类和化学性质的分别是( )
A.核内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C.核内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核外电子数
9.图中“
”和“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取用固体粉末
D.
过滤
11(绵阳市中考化学).要使Fe2O3和FeO含有相同质量的铁元素,则Fe2O3和FeO的质量比为( )
A.1:2 B.2:1 C.20:9 D.10:9
1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2.00%
D.该元素的原子核有24个质子
13.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各项: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其中可以采用的方法(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15.草莓、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原因之一是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乙酯属于氧化物
B.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C.乙酸乙酯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D.乙酸乙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二、(绵阳市中考化学)(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6.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并说出符号中加点数字“2”的意义
2个氢原子
n个水分子
2个钠离子
氦气
2Mg2+ ; .
17.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氧化物的是 ,混合物的是 .(均填图中容器下的代号)
1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从中可以获取许多信息.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从中可了解到硒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硒为 (填“金属”或“非金属”)
19.目前我国生产制造的酱油中和致癌物﹣氯丙醇含量严重超标,在氯丙醇中以三氯丙醇对人体的危害最大,化学式为C3H5Cl3O,它由 种元素组成,一个三氯丙醇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它属于 .(填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20.(5分)有一种无色液体A和一黑色粉末B充分混合,生成无色气体C,取一种淡黄色粉末D在空气中点燃后放入C中,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
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
A ;B ;C ;D ;E .
三、(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共25分)
21.两瓶水样,分别为纯水和硬水,请你参与小雯同学对水的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1)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可净化水,其中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
(2)小雯采用区别纯水和硬水的方法是:分别取样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固体析出的是硬水.请你设计另一种方法(简述步骤、现象和结论): ;
(3)小雯在做实验时,发现硬水在蒸发的过程中,产生了少量气体.
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①将生成的气体通入 中,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反馈与应用:通过上述实验得到启发,在家里可用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2.如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塑料瓶截去底部,留瓶口一段约10cm,瓶口用一胶塞由里向外塞紧.A、B两极是用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连接导线.试回答:
(1)由图可知与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
(2)写出此反应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 .
23.(绵阳市中考化学)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下同),气体的收集装置为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步骤有:
①装入药品;②检查气密性;③收集气体;④加热;⑤停止加热;⑥从水中取出导管.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写编号)
(4)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5)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小林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均为固体)的方法制取甲烷.她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收集甲烷气体可以选择的装置是 (填序号).
24.小明同学发现他家菜园中的蔬菜生长迟缓,到农资商店去买氮肥,他发现一种化肥的包装袋上的标签如图,试计算:(答案保留一位小数)
(1)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
(2)硝酸铵中氮元素、氢元素、氧元素间的质量比
(3)80kg此化肥中含氮元素的质量.
绵阳市中考化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内.)
1.下列生活事例中,主要过程为化学变化的是( )
A.功夫深,铁杵成针 B.佳节到,焰火缤纷
C.春天来,冰雪消融 D.美酒开,满屋飘香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生活情景型;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铁杵成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燃放烟火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冰雪消融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美酒开,满屋飘香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碱液沾在皮肤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B.实验桌上酒精灯倾翻,酒精流到桌上并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向人,一定要垂直向上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先把导管从水槽中拿出,再撤去酒精灯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碱液沾在皮肤上的正确处理方法分析;
B、根据灭火的正确方法分析;
C、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正确方法分析;
D、从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分析.
【解答】解:A、碱液沾在皮肤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A正确;
B、实验桌上酒精灯倾翻,酒精流到桌上并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属于隔绝空气灭火,故B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向人,与桌面成45°角,不能垂直向上,故C错误;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先把导管从水槽中拿出,再撤去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回试管,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突发事故的处理,腐蚀性物质沾在皮肤上的处理,酒精着火的处理,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都是容易忽视的基础知识,同学们一定要重视.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
A.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4.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陆续出现了一些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饮料或调味品.如加碘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等.这里的碘、铁、钙、硒应理解为( )
A.元素 B.分子 C.单质 D.离子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解答】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这里的碘、铁、钙、硒应理解为元素,观察选项,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5.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了解:分子是独立存在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由墙内运动到墙外的人们的嗅细胞上;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水由液态开始转化为气态,分子间隔变大;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原子间隔变大.
【解答】解: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解释正确,故A正确;
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解释正确,故B正确;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解释错误,分子没变,只是间隔变大,故C错误;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解释正确,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了解利用原子和分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分子的性质:1.分子是独立存在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还可以被分成更小的微粒﹣﹣﹣﹣原子;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6.(绵阳市中考化学)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和一组是( )
A.SO2、CO、NO2 B.CO2、N2、O2 C.H2、CO2、N2 D.SO2、CO2、NO2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所涉及的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空气污染指数作为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重要内容,了解包括的各个项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7.今年1月分的雪灾对我国南方的电力、交通造成很大的危害,有一种融雪剂含有Na2SiO3 (硅酸钠),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价 B.+2价 C.+3价 D.+4价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Na2SiO3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钠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Na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1)×2+x+(﹣2)×3=0,则x=+4.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8.决定元素种类和化学性质的分别是( )
A.核内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C.核内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核外电子数
【考点】元素的概念;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若是<4,易失电子,表现出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的电子,表现出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若是2或8的稳定结构,则表现出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学性质.
【解答】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所以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很简单,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图中“
”和“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依据混合物有多种分子构成,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分析解答
【解答】A、表示的是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
B、表示的是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
C、含有两种分子,所以C中含有两种物质是混合物;
D、表示的是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
故选C.
【点评】此题是对物质微观问题的考查,掌握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是解题的关键.
10.(绵阳市中考化学)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取用固体粉末
D.
过滤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固体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瓶口没有紧挨,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1.(绵阳市中考化学)要使Fe2O3和FeO含有相同质量的铁元素,则Fe2O3和FeO的质量比为( )
A.1:2 B.2:1 C.20:9 D.10:9
【考点】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个三氧化二铁分子和1个氧化亚铁分子分别含有2个、1个铁原子,要使三氧化二铁和FeO含有相同质量的铁元素,三氧化二铁和FeO的分子个数比为1:2,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个三氧化二铁分子和1个氧化亚铁分子分别含有2个、1个铁原子,要使三氧化二铁和FeO含有相同质量的铁元素,三氧化二铁和FeO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三氧化二铁和氧化亚铁的质量比为(160×1):(72×2)=10:9.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2.00%
D.该元素的原子核有24个质子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由图中元素周期表可知,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所能得的信息为:原子序数、元素种类、核外电子数等内容.
【解答】解:A、由图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故A错误;
B、由汉语名称“铬”,则知其为金属元素,故B错误;
C、由图是不可能看出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的,故C错误;
D、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地壳中元素的发布与含量;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
13.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各项: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其中可以采用的方法(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水污染的途径来考虑本题,想法切断污染途径即可.要知道保护水资源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止水体污染.
【解答】解:水污染途径有: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和农药的任意使用,所以防治方法是: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是错误的,有的动植物对水体具有净化作用;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影响农业植物的正常生长.
故选:D.
【点评】知道了水污染的途径,就要了解防治水污染的方法,平时要做到不污染水源,并且节约用水.
14.(绵阳市中考化学)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原子;故A错误;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B错误;
C、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为阳离子;故C正确;
D、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为阴离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5.草莓、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原因之一是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乙酯属于氧化物
B.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C.乙酸乙酯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D.乙酸乙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解答;
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解答】解:A.根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乙酸乙酯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乙酸乙酯是由分子构成的,乙酸乙酯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故错误;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含分子,故错误;
D.乙酸乙酯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绵阳市中考化学)(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6.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并说出符号中加点数字“2”的意义
2个氢原子 2H
n个水分子 nH2O
2个钠离子 2Na+
氦气 He
2Mg2+ 前面的2表示镁离子的个数为2个 ; 后面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n个水可表示为nH2O;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钠离子可表示为:2Na+;
氦是稀有气体元素,由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单质是单原子分子,所以氦气的化学式就是表示氦元素的元素符号,即:He;
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2Mg2+中的前面的2表示镁离子的个数为2个,后面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故答案为:2H;nH2O;2Na+;He;前面的2表示镁离子的个数为2个,后面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绵阳市中考化学)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 ,氧化物的是 D ,混合物的是 BCE .(均填图中容器下的代号)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解:液氧是氧气的液体,氧气和液氧中含有一种物质氧气,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冰是水的固体,冰水共存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氧气和臭氧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因此氧气和臭氧组成混合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因此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组成混合物,过氧化氢和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因此过氧化氢和水组成混合物.
故填:A;D;BCE.
【点评】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1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从中可以获取许多信息.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从中可了解到硒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34 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78.96 硒为 非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由图中元素周期表所能得的信息为:原子序数、元素种类、核外电子数等内容,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硒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约为78.96;硒为非金属.
答案:34;78.96;非金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9.目前我国生产制造的酱油中和致癌物﹣氯丙醇含量严重超标,在氯丙醇中以三氯丙醇对人体的危害最大,化学式为C3H5Cl3O,它由 四 种元素组成,一个三氯丙醇分子由 12 个原子构成,它属于 化合物 .(填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宏观和微观意义来分析,结合物质的分类来解答.
【解答】解:由三氯丙醇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氢、氯和氧四种元素组成的,一个三氯丙醇分子中含有3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3个氯原子和1个氧原子,共12个原子;该物质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故填:四;12;化合物.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有一种无色液体A和一黑色粉末B充分混合,生成无色气体C,取一种淡黄色粉末D在空气中点燃后放入C中,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
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
A H2O2 ;B MnO2 ;C O2 ;D S ;E SO2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分析】根据取一种淡黄色粉末D在空气中点燃后放入C中,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所以C有助燃性,C是氧气,D是硫,硫和氧气反应回生成二氧化硫,所以E是二氧化硫,一种无色液体A和一黑色粉末B充分混合,生成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二氧化锰,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取一种淡黄色粉末D在空气中点燃后放入C中,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所以C有助燃性,C是氧气,D是硫,硫和氧气反应回生成二氧化硫,所以E是二氧化硫,一种无色液体A和一黑色粉末B充分混合,生成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二氧化锰,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H2O2,B是MnO2,C是O2,D是S,E是SO2.
故答案为:H2O2,MnO2,O2,S,S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共25分)
21.两瓶水样,分别为纯水和硬水,请你参与小雯同学对水的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1)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可净化水,其中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蒸馏 ;
(2)小雯采用区别纯水和硬水的方法是:分别取样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固体析出的是硬水.请你设计另一种方法(简述步骤、现象和结论): 分别向两水样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振荡,若有丰富泡沫的是软水,无或少泡沫的是硬水 ;
(3)小雯在做实验时,发现硬水在蒸发的过程中,产生了少量气体.
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①将生成的气体通入 澄清石灰水 中,观察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反馈与应用:通过上述实验得到启发,在家里可用 加热煮沸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考点】硬水与软水;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水的硬度的大小是由水中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多少决定的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常用肥皂水检验水的硬度进行分析.
(3)[设计实验]①根据实验室常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反馈与应用]】①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处理硬水.
【解答】解:(1)水中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多少决定了水的硬度,吸附只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不会将可溶性的物质除去,沉淀和过滤除去的都是不溶性的杂质,蒸馏可以将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转化为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
(2)在生活中还可以用肥皂水检验水的硬度,取水样,分别向两水样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振荡,若有丰富泡沫的是软水,无或少泡沫的是硬水;
(3)[设计实验]①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实验室常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了二氧化碳;
[反馈与应用]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使硬水变软水.
故答案为:
(1)蒸馏;
(2)分别向两水样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振荡,若有丰富泡沫的是软水,无或少泡沫的是硬水;
(3)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加热煮沸.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净化水的方法和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2.如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塑料瓶截去底部,留瓶口一段约10cm,瓶口用一胶塞由里向外塞紧.A、B两极是用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连接导线.试回答:
(1)由图可知与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
(2)写出此反应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 H2O
H2↑+O2↑ .
【考点】电解水实验;书写符号表达式.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水通直流电会分解,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分析.
(2)根据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和反应的特点分析回答.
【解答】解:(1)水通直流电会分解,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氧气体积比2:1,由图示可知,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的气体较少是氧气,所以A端为电源的正极.
(2)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H2O
H2↑+O2↑.
答案:
(1)氧气;
(2)H2O
H2↑+O2↑.
【点评】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水由H、O元素组成,根据电解生成氢气、氧气体积比2:1,可推导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
23.(绵阳市中考化学)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试管 ② 集气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 A (填序号,下同),气体的收集装置为 C(或E)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KMnO4
K2MnO4+MnO2+O2↑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步骤有:
①装入药品;②检查气密性;③收集气体;④加热;⑤停止加热;⑥从水中取出导管.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②①④③⑥⑤ .(填写编号)
(4)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 B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H2O2
H2O+O2↑ .
(5)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小林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均为固体)的方法制取甲烷.她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序号);收集甲烷气体可以选择的装置是 D(或E) (填序号).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符号表达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据常用仪器回答;
(2)加热高锰酸钾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并据反应原理书写符号表达式;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步骤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加热;收集气体;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停止加热;
(4)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并据反应原理书写表达式;
(5)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均为固体)的方法制取甲烷.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解答】解:(1)标号仪器分别是试管和集气瓶;
(2)加热高锰酸钾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KMnO4
K2MnO4+MnO2+O2↑;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步骤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加热;收集气体;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停止加热;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①④③⑥⑤;
(4)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H2O2
H2O+O2↑;
(5)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均为固体)的方法制取甲烷.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1)试管;集气瓶;
(2)A;C(或E);KMnO4
K2MnO4+MnO2+O2↑;
(3)②①④③⑥⑤;
(4)B; H2O2
H2O+O2↑;
(5)A;D(或E).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收集装置通常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发生装置通常依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进行选择,以及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反应原理即可正确解答.
24.小明同学发现他家菜园中的蔬菜生长迟缓,到农资商店去买氮肥,他发现一种化肥的包装袋上的标签如图,试计算:(答案保留一位小数)
(1)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
(2)硝酸铵中氮元素、氢元素、氧元素间的质量比
(3)80kg此化肥中含氮元素的质量.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1×4+16×3=80.
(2)硝酸铵中氮、氢、氧的质量比为:14×2:1×4:16×3=28:4:48=7:1:12;
(3)80kg此化肥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80kg×
×100%═28kg;
故答案为:(1)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
(2)硝酸铵中氮元素、氢元素、氧元素间的质量比是7:1:12;
(3)80kg此化肥中含氮元素的质量是28kg.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化学式中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及物质中元素的质量的有关计算,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
第22页(共24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上一篇:
2018绵阳市中考化学冲刺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下一篇:
2018雅安市中考化学压轴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栏目列表
综合辅导
物质构成
化学方程式
酸碱盐
溶液
碳与金属
化学实验
知识点总结
学习方法
压轴题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随便看看
2018年生物中考必会知识点归纳之生物
中考考生家庭食谱营养午餐二
中考考生健康午餐食谱一
补脑食谱——拌金针菇
能缓解考试紧张的五种食物
2012中考饮食:中考三天具体应该吃些
中考考生营养早餐食谱:金枪鱼三明治
中考名著新增篇目复习:《简·爱》
2014中考文言文系列训练——文言字音
2015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技巧
中考语文
综合辅导
基础知识与运用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
古诗词
名句名著
语文素材
题型、解题技巧
中考作文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数学
综合辅导
数学公式
数学定理
题型、解题技巧
学习方法
代数
几何
函数
圆
三角函数
知识点总结
压轴题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英语
综合辅导
英语语法
英语阅读
英语词汇
英语写作
英语听力
学习方法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物理
综合辅导
物理方法
物理公式
力学
光学
电学
热学
声学
学习方法
知识点总结
压轴题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化学
综合辅导
物质构成
化学方程式
酸碱盐
溶液
碳与金属
化学实验
知识点总结
学习方法
压轴题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政治
综合辅导
政治知识
心理健康
知识点总结
学习方案、课件
答题技巧
学习方法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中考历史
综合辅导
学习方法
答题技巧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地理
综合辅导
学习方法
答题技巧
中国地理
世界地理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生物
综合辅导
学习方法
答题技巧
生物与生物圈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历史与社会
综合辅导
试题
备考经验
经验交流
学习方法
常见问题
家长必读
心理指导
考生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