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载试题 ☆☆☆ ![]() 2018年成都中考化学冲刺试题【精选word版 含答案详解】 由于格式问题,部分试题会存在乱码的现象,请考生点击全屏查看!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食物腐烂 B. 干冰升华 C. 分离空气制氧气 D. 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光 2.为了延缓食品变质,包装时不会采用( ) A. 充入氧气 ![]() ![]() ![]() 3.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 ![]() ![]() ![]() ![]() ![]() ![]()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 ![]() ![]() C. 检查气密性 ![]() ![]() ![]() 5.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 ) A. 木炭 ![]() ![]() ![]() 6.防毒面具的滤毒罐中用来吸附毒气的物质是( ) A.炭黑 B.石墨 C.金刚石 D.活性炭 7.鉴别下列物品方法错误的是( ) A. 酒和醋──闻气味 ![]() C. N2和CO2──燃着的木条 ![]() 8.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属于非金属元素 ![]() C. 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31 ![]() 9.下列关于水的净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滤可以除去天然水中所有杂质 ![]() C. 蒸馏可以使自来水转化为纯净水 ![]() 10.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化铝AlO ![]() ![]() ![]() 11.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 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 C.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 12.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 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C. 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 13.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描述错误的是( ) A. 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 B. 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性,常用于工业制白糖时脱色 C. 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似 D. 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14.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 A. ①变红,③不变红 ![]() C. 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 二、综合题 15.Ⅰ、结合我们学过的化学知识选择填空。 (1)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是________;(石油或氢气) (2)抢救病人的气体是________;(氮气或氧气) (3)分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金刚石或C60) (4)作处理水的混凝剂________。(明矾或活性炭) (5)密闭的房间用木炭烤火会引起中毒的是________;(CO2或CO) (6)Ⅱ、右图是转化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微观示意图。 ![]() 反应前的图示中含有________种分子; (7)从图中你还能获取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 (8)列举出“ ![]() 16.Cu可以形成化合价为+2和+1的化合物,其中+1价的化合物称为亚铜化合物。 (1)化学式:氧化亚铜________,氢氧化铜________。 (2)氧化亚铜是一种暗红色粉末,加热时,氧化亚铜能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利用这一性质可检验氮气中是否含有氧气(装置如图所示),判断氮气中含有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_。 ![]() (3)高温时,氧化铜可被木炭还原为铜。用足量的木炭粉与24g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充分加热可得到________g的单质铜。 17.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A实验烧杯内壁上的现象是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B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C实验采取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燃烧的条件。 ①图一实验中运用了两组对比:a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的白磷; b________。 ②a组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③C中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图二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图二两支试管上气球的变化为________。 ④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后给试管加热。 (5)C中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钾遇水生成H2和KOH,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三、流程题 18.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 (1)煤、石油和天然气统称为________燃料。煤直接燃烧生成大量SO2 , SO2与水化合生成亚硫酸,形成酸雨,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第①步操作发生的是________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第②步是精炼煤(化学式为C)与水蒸气的反应,属于基本类型的________。 (4)第③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5)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生产流程的优点:________。 (6)天然气也是一种清洁燃料。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19.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图1所示。装置中用铜网说明铜网与稀盐酸________(“不”或“能”)反应。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________; (2)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________。用气密性良好的该装置制取两瓶CO2备用,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 (3)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提出问题】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下图所示。 ![]() 【实验现象】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________。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 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________。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 已经发生了反应。 2018年成都中考化学冲刺试题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解答】A、食物腐烂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分离空气制氧气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光,是通电后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解答 2.【答案】A 【考点】氧气的用途,常见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A、充入氧气,加快了食品变质,包装时不会采用,A符合题意;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充入氮气可以延缓食品变质,B不符合题意; C、真空包装,隔绝氧气,能延缓食品变质,C不符合题意; D、放入一小包铁粉,铁粉生锈时,反应掉了水和氧气,可以延缓食品变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食物变质与氧气有关解答 3.【答案】A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解析】【解答】解:A、图中三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表示物质为纯净物;并且该分子由两种不同原子构成,为化合物的分子;图所示物质为化合物;故A正确; B、图中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而该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分子,图所示物质为单质;故B不正确; C、图中四个分子构成不同,为两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故C不正确; D、图中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而该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分子,图所示物质不是化合物而是单质;故D不正确; 故选A. 【分析】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因此在判断是否为化合物前首先要确定为纯净物;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而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确定为纯净物后,再判断分子是否同不同种原子构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 4.【答案】C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解答】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A不符合题意; B、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轻轻煽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B不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C符合题意; D、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分析即可,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根据酒精灯使用三禁分析,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加酒精,绝对禁止用点燃的酒精灯对火;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5.【答案】B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发出黄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木炭、硫、红磷、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解答 6.【答案】D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解答】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色素和有毒的物质,常常用来吸附有毒的物质。观察选项,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解答 7.【答案】C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白酒具有酒精的气味,而白醋具有酸的味道,气味不同可以鉴别,A不符合题意; B、加入肥皂水后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B不符合题意; C、N2和CO2都不支持燃烧、都不能燃烧,燃着的木条不会区别出N2和CO2 , C符合题意; D、氧气支持燃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不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白酒具有芳香味,白醋具有酸味解答 B根据软水中加入肥皂水泡沫多解答 C根据氮气和氧气都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解答 D根据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解答 8.【答案】B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镓,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1,表示原子序数为3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1,表示原子序数为3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31,而不是中子数为31,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而不是1个镓原子的质量为69.72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9.【答案】C 【考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A、过滤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而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A不符合题意; B、硬水软化为软水的方法是加热煮沸,不是沉淀,B不符合题意; C、蒸馏,把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所得水称为蒸馏水为纯净物,因此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C符合题意; D、吸附是利用活性炭吸附作用,除去水中的异味和有色物质,所得水为混合物,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解答 B根据硬软水的概念解答 C根据蒸馏的原理解答 D根据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解答 10.【答案】D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 , A不符合题意;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B不符合题意;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Fe2+表示两个亚铁离子,C不符合题意;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钙离子表示为:Ca2+ ,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方法解答 B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C根据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解答 D根据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解答 11.【答案】A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解答】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这样容易造成触电,A不符合题意的,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B符合题意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符合题意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火图书档案等火灾,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水能导电解答 B根据酒精灯起火的灭火方法解答 C根据灭火的方法解答 D根据常见灭火器的使用范围解答 12.【答案】D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这是因为香烟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A不符合题意;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B不符合题意;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C不符合题意;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受热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会膨胀变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性解答: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13.【答案】C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解答】解:A、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作人工降雨,故A叙述正确; B、制糖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故B叙述正确; C、由于组成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物理性质不同,故C叙述错误; D、由于一氧化碳不能与水反应也不会溶于水,所以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D叙述正确. 故选:C. 【分析】A、利用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实行人工降雨; B、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色素、异味、毒素等; C、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其物理性质不同; D、根据一氧化碳的溶解性及性质分析解答. 14.【答案】D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通二氧化碳,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②③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通二氧化碳,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都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④比①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故选:D.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解答. 二、综合题 15.【答案】(1)氢气(或H2) (2)氧气(或O2) (3)C60 (4)明矾 (5)CO (6)两(或2) (7)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或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或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 ![]() (8) 还原剂(或燃料或冶炼金属或炼铁) 【考点】氧气的用途,一氧化碳的毒性,水的净化,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Ⅰ、(1)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污染空气,属于清洁高能燃料;(2)氧气能够帮助呼吸,用于抢救病人;(3)C60是分子构成的物质,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4)作处理水的混凝剂是明矾;(5)冬天在密闭的房间用木炭烤火会引起中毒的是CO;Ⅱ、(6)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的分子构成不同为两种物质的分子;(7)从图中你还能获取的信息是: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或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或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 ![]() ![]() 故答案为:(1)氢气(或H2)(2)氧气(或O2)(3)C60(4)明矾(5)CO(6)两(或2)(7)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或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或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 ![]() (2)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解答 (3)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C60 (4)明矾做处理水的絮凝剂 (5)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解答 (6)根据微观结构图解答 (7)根据微观结构图解答 (8)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答 16.【答案】(1)Cu2O;Cu(OH)2 (2)2Cu2O+O2 ![]() (3)19.2g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1)已知铜为+2价,亚铜为+1价,氧为-2价,OH为-1价,根据正价前,负价后,由化合物的书写可知氧化亚铜为:Cu2O,氢氧化铜为:Cu(OH)2;(2)根据题干信息加热时,氧化亚铜能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写出化学反应式并配平即可,所以化学反应式是:2Cu2O+O2 ![]() ![]()
![]() ![]() 故答案为:(1)Cu2O;Cu(OH)2(2)2Cu2O+O2 ![]() 【分析】(1)根据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方法解答 (2)根据氧化亚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及氧化亚铜为暗红色,氧化铜为黑色解答 (3)根据氧化铜的质量结合方程式解答 17.【答案】(1)集气瓶 (2)烧杯内壁上产生一层水雾(或凝结成小水珠或水滴);甲烷含氢元素 (3)防止飞溅物炸裂瓶底;3Fe + 2O2 ![]() (4)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燃烧必须要有氧气;无污染;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左边气球突然变大,又逐渐有所变小,右边气球有所变大;用抹布擦干试管外壁上的水 (5)氧气(或空气);放热;2K+2H2O = 2KOH+H2↑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 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2)A实验烧杯内壁上的现象是:烧杯内壁上产生一层水雾(或凝结成小水珠或水滴),得出的结论是甲烷含氢元素;(3)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大量的热,故B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飞溅物炸裂瓶底,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 + 2O2 ![]() 故答案为:(1)集气瓶(2)烧杯内壁上产生一层水雾(或凝结成小水珠或水滴);甲烷含氢元素(3)防止飞溅物炸裂瓶底;3Fe + 2O2 ![]() (2)根据甲烷燃烧生成水及甲烷的组成解答 (3)根据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及实验的注意事项解答 (4) 对比试验通常采用单一变量的方法进行; (5)如图三所示,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氧气或空气,钾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反应放热 三、流程题 18.【答案】(1)化石;H2O + SO2 = H2SO3 (2)物理 (3)置换 (4)CO+2H2 ![]() (5)原料全部被产品消纳(或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或原子利用率100%等),实现“零排放”(或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等) (6)CH4 【考点】绿色化学,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解析】【解答】(1)(1)煤、石油和天然气统称为化石燃料,SO2与水化合生成亚硫酸,其反应方程式为:H2O + SO2 = H2SO3;(2)第①步操作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3)第②步是精炼煤与水蒸气的反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一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2O(气) ![]() ![]() 故答案为:(1)化石;H2O + SO2 = H2SO3(2)物理(3)置换(4)CO+2H2 ![]() (2)根据变化的特征分析解答 (3)根据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解答 (4)根据一氧化碳能和亲戚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甲醇解答 (5)从环境污染的角度进行解答即可; (6)根据天然气的成分是甲烷解答 四、科学探究题 19.【答案】(1)不;块状大理石(或块状石灰石) (2)关闭活塞将干燥管下端浸入水中并往水下压,干燥管内水面低于外面形成液面差;CaCO3+2HCl=CaCl2+H2O+CO2↑;将燃着的木条靠近瓶口火焰熄灭 (3)Ca(OH)2+CO2 = CaCO3↓+H2O (4)CO2与NaOH反应,使瓶内压强变小;CO2能溶于水,也能使瓶内压强变小;将乙瓶中的NaOH溶液换成水重复做乙实验;少量稀盐酸;变瘪的塑料瓶又鼓起来了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1) 装置中用铜网说明铜网与稀盐酸不反应,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石灰石;(2)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关闭活塞将干燥管下端浸入水中并往水下压,干燥管内水面低于外面形成液面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靠近瓶口火焰熄灭,证明已满;(3)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 = CaCO3↓+H2O;【提出问题】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装置内的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作用出现了如图现象,但是二氧化碳也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需要用水做对比实验,所以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使瓶内压强变小,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将乙瓶中的NaOH溶液换成水重复做乙实验;②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故答案为:(1)不;块状大理石(或块状石灰石)(2)关闭活塞将干燥管下端浸入水中并往水下压,干燥管内水面低于外面形成液面差;CaCO3+2HCl=CaCl2+H2O+CO2↑;将燃着的木条靠近瓶口火焰熄灭(3)Ca(OH)2+CO2 = CaCO3↓+H2O(4)CO2与NaOH反应,使瓶内压强变小;CO2能溶于水,也能使瓶内压强变小;将乙瓶中的NaOH溶液换成水重复做乙实验;少量稀盐酸;变瘪的塑料瓶又鼓起来了【分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得 铜与稀盐酸不反应及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解答 (2)根据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原理解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靠近瓶口火焰熄灭,证明已满;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解答 (4)可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同样的试验,看现象是否有差别来证明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反应,小虎向试验后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从而证明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出具体方程式即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