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历史 > 模拟题 >

2017届湖南师大附中二模历史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19-05-11 初三网 刘楠 参加讨论

    ☆☆☆ 点击下载试题 ☆☆☆
    一、选择题
    1.“东汉末年分三国”。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淝水之战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2.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产物。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
    A.人口大量南迁B.张骞出使西域
    C.孝文帝改革D.江南的开发
    3.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下列作品中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
    4.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
    5.“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通婚、学习汉族礼法。”这些内容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管仲B.商鞅
    C.秦孝公D.北魏孝文帝
    6.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A.《水经注》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
    7.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
    8.“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下列哪个时期?
    A.魏晋时期B.唐朝中后期
    C.南宋D.元朝
    9.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了里氏7.0级地震。在三国时期,这一带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
    A、魏B、蜀C、吴D、西晋
    10.祖冲之在数学领域最突出的成就是
    A、造出了千里船
    B、利用并发展了前人创造的“割圆术”
    C、写了一部数学著作《缀术》
    D、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1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B、淝水之战C、牧野之战D、官渡之战
    12.南朝时期,促成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客观条件是()
    A.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B.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
    C.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D.统治者采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13.下列选项中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A.《伤寒杂病论》——张仲景B.《兰亭序》——顾恺之
    C.《齐民要术》——贾思勰D.《水经注》——郦道元
    14.在影视作品中,因为出现不合历史的场景、物品或前后场景不一致,被称为“穿帮”。电视剧《三国》摄制组布置了一个曹植的书房场景,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回答,哪个道具的出现会导致“穿帮”
    A.椅子上放着一件丝绸衣服B.书桌上有一摞书籍
    C.墙上挂有《洛神赋图》D.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15.人们常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政权曾在洛阳定都的有
    ①西周②曹魏③西晋④东晋⑤北魏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②④D.②④⑤
    16.贾思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他编著的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兰亭集序》
    17.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不相关的()
    A.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B.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
    C.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D.北方先进生产技术传入南方
    18.下图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这种人口大规模南迁的情况开始于()
    A.西汉B.东汉末年
    C.三国 D.西晋
    19.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两次战役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
    B.这两次战役都是曹操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C.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D.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0.北魏孝文帝改革带头纳汉女为妃,让弟弟娶汉女为妻;改姓为元;对30岁以下仍讲胡语者“降爵黜官”。孝文帝的这些措施是()
    A.得到了全体贵族的支持B.有利于北魏统一全国
    C.阻碍了汉族文化发展D.促进了民族融合
    21.“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的历史故事,下列古典小说中包含这些故事的是
    A.《三国演义》B.《西游记》
    C.《水浒传》D.《红楼梦》
    22.南京是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曾定都南京的是
    ①曹魏②西晋③东晋④吴⑤北魏⑥南朝
    A.①②③B.③④⑥
    C.④⑤⑥D.①③④⑤⑥
    23.“……由是操之势力,不能复至南方,而三国之势遂定”,奠定这一局面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B.牧野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
    24.下列艺术品问世时间距离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的是:
    A.《兰亭序》B.《洛神赋图》
    C.《女史箴图》D.龙门石窟佛像
    25.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达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B.包含外来艺术特色
    C.不限于雕刻艺术D.佛教盛行的结果
    26.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中没有()
    A.北方战事多,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
    B.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C.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
    D.南方遍布人工运河
    27.“三顾频繁天下计,一朝晤对老臣心。”这是一幅有关三国人物的联语。此处“老臣”是指()
    A.刘备B.关羽C.张飞D.诸葛亮
    2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语出()
    A.司马迁B.曹操C.曹丕D.曹植
    29.有人说:“我们国家的历史是一部改革与创新的波澜画卷。”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
    A.打击了隋朝的残暴统治B.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
    C.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D.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30.“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史实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①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②唐沿用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③辽仿效中央王朝的政治制度统治汉人
    ④清朝时,反击沙俄入侵,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二、填空题
    31.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有的人的事迹影响千代,有的人的行为左右一个时代。以下这些人物你熟悉吗?
    (1)我国的四大发明享誉全球,人物l在这方面做出的贡献是。
    (2)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人物2的名字命名,他在数学领域的一项突出成就领先世界近一千年。该人物是。
    (3)人物3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媒体称为“东方魔稻”,他是。
    (4)人物4相信大地是球形的,以欧洲向西航行,一定能到达东方,他最后发现了美洲大陆。他的名字是。
    (5)“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说这句名育的是人物5。他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
    32.唐诗《蜀道难》是代表作之一,古蜀国是刘备建立的,都城在。
    33.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成就辉煌。
    (1)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87万大军攻打东晋,东晋以少胜多,此战役是。
    (2)1898年,安徽巡抚在安庆创办求是学堂,开了安徽近代教育之先河。
    (3)1984年安徽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在合肥成立。拉开了全省兴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序幕。
    34.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1)“草木皆兵”出自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______。
    (2)明清时期,徽商兴盛,在江南各地尤为活跃,有“______”之说。徽商好儒,极重视______。
    (3)改革开放后,1985年,第一届安徽______洽谈会在合肥举行,此后每年举行一次。
    35.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明成祖把都城从迁到北京。
    36.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促进了安徽经济的繁荣。
    (1)_____后,前秦政权瓦解,东晋相对安定,江南经济有所发展。
    (2)徽商活动范围广,许多集镇因徽州商帮而起,故江南流行“________”之说。
    (3)安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安徽近代工矿业以1877年杨德创办的_______为开端。
    37.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正确答案。
    (1)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5)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38.我国古代许多作品为后世所传诵。
    (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________。
    (2)东汉时期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数学名著______________。
    (3)老子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作品是______________。
    (4)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医圣的作品______________。
    (5)王羲之的作品,天下第一行书是________。
    三、问答题
    3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江南为之盛国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请回答:
    (1)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2)江南经济迅速得以发展的原因有哪些?(3分)
    (3)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3分)
    40.(8分)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与历史的发展相始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习汉族文化,仿照汉人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说汉话,改鲜卑复姓为汉字单姓,禁穿胡服,仿南朝制定官制,妇女冠服,提倡与汉族通婚。
    材料二:在危机不断恶化的危急形势下,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32年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他在接受提名人的演说中说:“我向你们,也向我自己发誓:一定要美国人民实行新政”。——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2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改革?(2分)这次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2)材料二中的“危机”指什么?(2分)“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2分)
    41.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公元前202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帅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性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的是哪两次战役?(2分)这两次战役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现象?(2分)
    (2)材料三中的这首诗抒发了曹操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2分)他的抱负实现了吗?(1分)
    (3)曹操在两次战役中的结局如何?(1分)
    (4)材料二反映的战争之后形成了什么局面?(2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