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加智勇 人生是残酷的,一个有着热烈的、慷慨的、天性多情的人,也 许容易受他的比较聪明的同伴之愚。那些天性慷慨的人,常常因慷 慨而错了主意,常常因对付仇敌过于宽大,或对于朋友过于信任, 而走了失着。…… 人生是严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和智勇 连结起来,方能避免环境的摧残。 ──《生活的艺术》 死了三次 凡是谈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损害了它;凡是企图证明它的人, 都反而伤残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个标识和定出一个思想派别 的人,都反而杀害了它:而凡是自称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 所以一个真理,等到被竖立成为一个系统时,它已死了三次,并被 埋葬了三次了。 ──《生活的艺术》 旷达的幽默家 那些有能力的人、聪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时, 也就是最懦弱而糊涂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气、深刻和机巧。他们 永远在处理琐碎的事情。他们并不知那些心思较旷达的幽默家更能 应付伟大的事情。 ──《生活的艺术》 刻板 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 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 ──《生活的艺术》 想做另一个人 一位现代中国大学教授说过一句诙谐语:“老婆别人的好,文 章自已的好。”在这种意义上说来,世间没有一个人会感到绝对的 满足的。大家都想做另一个人,只要这另一个人不是他现在的现在。 ──《生活的艺术》 老年之美 古教堂、旧式家具、版子很老的字典以及古版的书籍,我们是 喜欢的,但大多数的人忘却了老年人的美。这种美是值得我们欣赏, 在生活是十分需要。我以为古老的东西,圆满的东西,饱经世变的 东西才是最美的东西。 ──《生活的艺术》 不近人情 我所以反对独裁者,就因为他们不近人情。因为不近人情者总 是不好的。不近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 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艺术是恶劣的艺术;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 畜类式的生活。 ──《生活的艺术》 Section targeting 旅行家 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 惑,和探险意念。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旅行的 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 客和无目的地。一个好的旅行家决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 不知道从何处而来。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 ──《生活的艺术》 蚕 一个学者是像一只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饲小鸟的老鹰;一个思想 家则像一条蚕,他所吐的不是桑叶而是丝。 ──《生活的艺术》 和土壤相亲 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 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 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 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 ──《生活的艺术》 温饱黑甜 我曾经说过,中国人对于快乐概念是“温暖、饱满、黑暗、甜 蜜”──即指吃完一顿丰盛的晚餐上床去睡觉的情景。一个中国诗 人也曾说:“肠满诚好事;余者皆奢侈。” ──《生活的艺术》 过客 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不是这个尘 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 ──《生活的艺术》 美人鱼 如果我自已可以自选做世界上作家之一的话,我颇愿做个安徒 生。能够写女人鱼(The Mermaid)的故事,想着那女人鱼的思想, 渴望着到了长大的时候到水面上来,那真是人类所感到的最深沉最 美妙的快乐了。 ──《生活的艺术》 我很喜欢林语堂,我总是觉得他是一个真正的智者. 身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在追求文学梦想的同时,他依旧活的怡然. 虽然信任的政党有所不同,但同样为了民族奋斗,鲁迅的生命常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隐蔽于上海山荫路,而林语堂在美国,日本,国民党政府威望都很高,即使共产党不颂扬他,但也不打压他.这算不算中庸之道呢?也许这正是真正的大智慧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