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历史 > 模拟题 >

2018衡水市中考历史压轴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5-11 初三网 赵妍妍 参加讨论

    ☆☆☆ 点击下载试题 ☆☆☆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衡水市中考历史压轴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五年为单位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始于(  )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2.下列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  )
    
中国印度美国
钢产量(人均)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 949千瓦时

    A.我国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B.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
    C.这是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大跃进”的目标是钢产量赶超美国
    D.这是我国制订“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西藏地区的建设,下列哪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  )
    A.西藏和平解放
    B.建成青藏、川藏、新藏公路
    C.建成青藏铁路
    D.派孔繁森等干部支援西藏建设
    4.(衡水中考历史)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华南地区
    5.1957年是有纪念意义的,因为这一年(  )
    A.我国开始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汽车
    B.三大改造结束,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C.中共“八大”召开,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6.有人的名字暗含纪念意义,比如有人名叫“国庆”,因为他出生在国庆节,那么名叫“纪宪”的人可能出生在哪一年(  )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8.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个体生产缩小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              B.开展合作化运动
    C.组织生产合作社              D.实行公私合营
    10.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这是因为,1956年(  )
    A.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正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土地改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完成
    D.大庆油田建成,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12.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  )
    A.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在全国范围进行土地改革
    D.进行三大改造
    13.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方向,“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是(  )
    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
    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
    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订
    14.(衡水中考历史)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是发生在(  )
    A.“大跃进”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文革”时期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
    15.下列各项中凭主观愿望,不能实事求是的是(  )
    A.“大跃进”运动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订
    C.“一五”计划的制订与施实
    D.中共“八大”制订党和人民的任务
    16.以下史实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17.“谁说我们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从这首“大跃进”时期的口号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①高指标、瞎指挥泛滥 ②“共产风”盛行③全国陷入动乱 ④人们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
    18.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其主要标志是(  )
    ①高指标 ②瞎指挥 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④浮夸风  ⑤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⑥“共产”风。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
    19.“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  )
    A.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的进步产物
    B.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方式
    C.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D.三大改造的继续
    20.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在建国初期就多次推动农村变革,其中哪一次是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
    A.土地改革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21.(衡水中考历史)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许多毛泽东主席像章,其中一枚像章背后刻着的数字表明是“1969年6月”制作.由此可以断定该像章是(  )
    A.建国初期的              B.抗美援朝时期的
    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              D.三大改造时期的
    22.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发生根本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B.中国的人口越来越多
    C.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的恶果
    D.新中国政权当时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
    23.“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非非,非非是,是非不分.”这首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下列哪些是这一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  )
    A.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命集团
    B.1967年2月,中央“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二月逆流”
    C.1976年清明节,人民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四五运动”
    D.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领导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24.“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老干部批评“文革”错误做法,反被诬为“二月逆流”
    B.1976年群众在天安门前悼念周恩来,却被“四人帮”强压下去
    C.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非法监禁,迫害而死
    D.“四人帮”借批林彪,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
    25.下列示意图哪一趋势最足以显示“文革”期间工业总产值的变化(  )
    注:图中 x代表年代,y 代表工业生产总值。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2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材料二、叶剑英首先拍案而起,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徐向前激愤地拍着桌子说:“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你们这样把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这个支柱!”
    (1)材料一所说的内容出自哪部文件?该文件是哪一年制定的?
    (2)材料二中的“你们”是些什么人?他们“想干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行为与材料一内容规定是否相符?我们应该从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身上继承什么精神?
    27.(衡水中考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它开始的时间是那一年?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
    衡水中考历史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五年为单位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始于(  )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考点】C9: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
    【解答】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1957年超额完成.
    故选C.
    2.下列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  )
    
中国印度美国
钢产量(人均)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 949千瓦时

    A.我国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B.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
    C.这是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大跃进”的目标是钢产量赶超美国
    D.这是我国制订“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
    【考点】C9:一五计划;CE: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
    【解答】根据图表信息可知,我国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这是我国制订“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随后我国开始进行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C项这是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的背景,不符合图表信息,因为大跃进是在1958年开始的,是在1958年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导下错误发动的.
    故选C.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西藏地区的建设,下列哪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  )
    A.西藏和平解放
    B.建成青藏、川藏、新藏公路
    C.建成青藏铁路
    D.派孔繁森等干部支援西藏建设
    【考点】C9: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的成就.
    【解答】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1957年超额完成.这一期间建成了三条通往西藏的公路,即青藏、川藏、新藏公路.
    故选B.
    4(衡水中考历史).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华南地区
    【考点】C9: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
    【解答】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东北地区,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故选C.
    5.1957年是有纪念意义的,因为这一年(  )
    A.我国开始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汽车
    B.三大改造结束,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C.中共“八大”召开,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考点】C9: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
    【解答】1953年~1957年,是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重工业成就突出,喜报频传.A发生在1956年;B发生在1956年;C发生在1956年;都不合题意.
    故选D.
    6.有人的名字暗含纪念意义,比如有人名叫“国庆”,因为他出生在国庆节,那么名叫“纪宪”的人可能出生在哪一年(  )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考点】C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解答】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纪宪”即纪念宪法出台.
    故选D.
    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考点】C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解答】根据题干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可知,这主要是体现了宪法制定的民主性,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故选B.
    8.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个体生产缩小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考点】CA:三大改造.
    【分析】本题考查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解答】土地改革后,我国的农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故选C.
    9(衡水中考历史).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              B.开展合作化运动
    C.组织生产合作社              D.实行公私合营
    【考点】CA:三大改造.
    【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
    【解答】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在改造过程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故选D.
    10.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考点】CB: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解答】①通过农业合作化运动,国家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合作化道路,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发展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通过逐步过渡的方法,国家完成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通过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经过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一系列从初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国的工业企业基本都完成了公私合营.三大改造后,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故①项正确.②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故②项正确.③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的工业基础仍较薄弱,仍然是一个农业国.故③项错误.④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④项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故选B.
    11.(衡水中考历史)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这是因为,1956年(  )
    A.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正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土地改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完成
    D.大庆油田建成,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考点】CB: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
    【解答】1956年,国家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和公私合营等方式,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初,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正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故选A.
    12.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  )
    A.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在全国范围进行土地改革
    D.进行三大改造
    【考点】CD: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共“八大”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八大于1956年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此,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故选B.
    13.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方向,“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是(  )
    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
    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
    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订
    【考点】CD: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八大.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上,对国内主要矛盾做出了正确的分析,认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
    故选A.
    14.(衡水中考历史)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是发生在(  )
    A.“大跃进”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文革”时期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
    【考点】CE: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
    【解答】1958年,党中央发动“大跃进”运动,它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提高计划指标.在农业上,对粮食产量估计严重浮夸,各地竞相虚报夸大粮食亩产量.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正是“浮夸风”盛行的表现.
    故选A.
    15.下列各项中凭主观愿望,不能实事求是的是(  )
    A.“大跃进”运动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订
    C.“一五”计划的制订与施实
    D.中共“八大”制订党和人民的任务
    【考点】CE: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以“凭主观愿望,不能实事求是”为切入点考查“大跃进”运动.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凭主观愿望,不能实事求是;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
    故选A.
    16.以下史实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考点】CE: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
    【解答】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这一客观规律的;全国领土基本解放根本不符合题意;这两个排除.“大跃进”的特点是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它违背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但不涉及生产关系.只有人民公社化运动,实际上是人为提高公有化程度的做法,是不符合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因而是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这一客观规律的.
    故选C.
    17(衡水中考历史).“谁说我们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从这首“大跃进”时期的口号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①高指标、瞎指挥泛滥 ②“共产风”盛行③全国陷入动乱 ④人们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
    【考点】CE: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大跃进时期的社会状况.
    【解答】①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指标、瞎指挥,是大跃进运动的特征,“英美落后尘”正是其表现.故①项正确.
    ②项,“共产”风盛行,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征.故②项错误.
    ③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当时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但是并没有使全国陷入动乱,而且仅从题干也无法读出这一历史信息.故③项错误.
    ④项,总路线和“大跃进”都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从“英美落后尘”这一点可以看出.故④项正确.
    综上所述,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故选D.
    18.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其主要标志是(  )
    ①高指标 ②瞎指挥 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④浮夸风  ⑤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⑥“共产”风。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
    【考点】CE: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
    【解答】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
    故选C.
    19.“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  )
    A.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的进步产物
    B.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方式
    C.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D.三大改造的继续
    【考点】CE: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失误.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故选C.
    20.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在建国初期就多次推动农村变革,其中哪一次是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
    A.土地改革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考点】CE: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以“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为切入考查土地改革.
    【解答】据题干“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故选A.
    21.(衡水中考历史)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许多毛泽东主席像章,其中一枚像章背后刻着的数字表明是“1969年6月”制作.由此可以断定该像章是(  )
    A.建国初期的              B.抗美援朝时期的
    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              D.三大改造时期的
    【考点】CG:文化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点.
    【解答】依据题干“1969年6月制作”可知,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它成为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故选C.
    22.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发生根本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B.中国的人口越来越多
    C.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的恶果
    D.新中国政权当时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
    【考点】CG:文化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
    【解答】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由于对形势错误判断,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文化大革命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文化大革命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的恶果.
    故选C.
    23.“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非非,非非是,是非不分.”这首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下列哪些是这一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  )
    A.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命集团
    B.1967年2月,中央“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二月逆流”
    C.1976年清明节,人民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四五运动”
    D.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领导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考点】CG:文化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革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ACD三项都是文革中的历史史实,是非不分,B项所谓的“二月逆流”是指在1967年中共中央军委会议和在怀仁堂召开的两次政治局碰头会议上,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同林彪、康生、陈伯达、江青、张春桥、谢富治等进行的斗争,当时被称为“二月逆流”,后被中共称为“文革”初期一次党内公开的抗争、“二月抗争”.
    故选B.
    (衡水中考历史)
    24.“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老干部批评“文革”错误做法,反被诬为“二月逆流”
    B.1976年群众在天安门前悼念周恩来,却被“四人帮”强压下去
    C.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非法监禁,迫害而死
    D.“四人帮”借批林彪,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
    【考点】CG:文化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点.
    【解答】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最大的冤案是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非法监禁,迫害而死.
    故选C.
    25.下列示意图哪一趋势最足以显示“文革”期间工业总产值的变化(  )
    注:图中 x代表年代,y 代表工业生产总值。
    A.              B.              C.              D.
    【考点】CH: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分析】本题考查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期间出现的两个反革命集团是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解答】“文革”期间工业总产值是曲折发展的,最足以显示“文革”期间工业总产值变化的是C.林彪集团被粉碎后,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工作,形势有所好转.但党中央的“左”倾错误仍未得到纠正.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材料二、叶剑英首先拍案而起,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徐向前激愤地拍着桌子说:“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你们这样把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这个支柱!”
    (1)材料一所说的内容出自哪部文件?该文件是哪一年制定的?
    (2)材料二中的“你们”是些什么人?他们“想干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行为与材料一内容规定是否相符?我们应该从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身上继承什么精神?
    【考点】C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CG:文化大革命;PD: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本题主要考查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及我们从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身上继承的精神.
    【解答】(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据材料二中的内容可知,“你们”是指林彪、江青一伙人.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打击老干部,篡夺从中央到地方的部分权力,阴谋颠覆无产阶级政权.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行为与材料一内容规定是不相符的,因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行为破坏了人民民主权力,造成国家混乱.我们应该从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身上继承学习老干部坚持真理的勇气.
    故答案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2)林彪、江青一伙人.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打击老干部,篡夺从中央到地方的部分权力,阴谋颠覆无产阶级政权.
    (3)不相符,破坏了人民民主权力,造成国家混乱.学习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坚持真理的勇气.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它开始的时间是那一年?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
    【考点】C9:一五计划;CD: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分析】(1)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材料一是“一五”计划时期的基本任务.“一五”计划的成就包括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
    (2)本题考查中共八大的相关知识.材料二是1956年中国八大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中国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相关知识.材料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要求尽快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愿望.
    【解答】(1)据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可知,这是“一五”计划时期的基本任务.“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年﹣﹣1957年;其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一五”计划的成就有,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建立了集二铁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克拉玛依油田.
    (2)据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可知,这是中共八大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据所学知,材料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它是在1958年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要求尽快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愿望,但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意志,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挫折.
    故答案为:
    (1)一五计划;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建立了集二铁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克拉玛依油田.
    (2)1956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1958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要求尽快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愿望,但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意志,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挫折.
    第1页(共20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