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载试题 ☆☆☆ 各位同学在查看时请点击全屏查看 2017年襄阳中考语文试题 一、2017年襄阳中考语文试题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句子中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2分) 传家风耳儒目染,诵经典固本筑魂。 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源远流长,底蕴( )深厚、异彩纷呈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培育者思想的花朵,驱动者,精神的帆樯,引领着前进的航向,是我们自信的强大依托与丰沛( )源泉。 参考答案:yùn pèi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2分)
B.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在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一笔。 C.全市中小学生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纷纷各自为阵参加“清明网上祭英烈”活动。 D.傍晚时分,漫步江边,汉江两岸的彩灯点亮了襄阳的夜空,令人心旷神怡。
A.“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实现它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 B.4月19日,庞公大桥江心主墩开始钻孔,此桥建成将大大缓解我市交通拥堵的现状。 C.《襄阳古城墙保护条例》将对古城墙的依法保护和科学管理发挥重要的作用。 D.由于对志愿者精神理解不深,使的部分志愿者还不能主动投入到全国文明城创建活动中。
①全民阅读率的上升,显然是一件好事。 ②因此,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 ③但有必要思考的是:现在齐升的到底是整体式阅读还是碎片式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 ④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 ⑤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区分,但就我们眼中所见而言,高质量阅读,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A.②④①③⑤ B.①③④⑤② C.②④⑤③① D.①④⑤③② 6.名著之所以“著名”,不仅因文字,更因情怀。《傅雷家书》是一部书信集,凝聚着傅雷先生对 、对儿子深厚的爱;《昆虫记》在真实记录和描写昆虫生活的同时,还渗透着法布尔对 的思考。(2分) 参考答案:祖国 人生 7.古诗文默写(8分) ⑴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⑵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⑶《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在危难之时勇于担当的句子是 , 。 ⑷国家命运,让无数先哲魂牵梦萦。苏轼渴望为国立功:“A,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文天祥不去为国捐躯“B ?C ”(《过零丁洋》);孙杰立为国奉献:“落红不是无情物,D 。”(《己亥杂诗》)……他们心系家国,英明永存。 参考答案:⑴春蚕到死丝方尽⑵谁家新燕啄新泥⑶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⑷A会挽雕弓如满月B人生自古谁无死?C留取丹心照汗青D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2017年襄阳中考语文试题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 8.学校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拟开展“中国诗词大会”活动。李明为此熬夜准备,结果在参加活动时不知不觉睡着了。王老师发现后,轻轻拍拍他的肩膀,委婉的说:“李明,你已经沉醉在诗词的意境中了。”假如你是李明,你该早说?(2分) 参考答案:示例:王老师,对不起,我昨天因为熬夜准备,没有休息好,所以睡着了。下次我一定注 意劳逸结合,不再影响活动。请原谅我好吗? 9.我们正值五彩缤纷的花季年华、朝气蓬勃的青春时代,让我们一起来开展“放飞青春”综合性学习活动吧。(8分) 【青春座右铭】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请你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2分) 青春应立志为国。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两弹元勋”心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赌博的国防科研事业。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 【青春励志会】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励志”“拼搏”“奉献”开展三项活动。他已经设计好前两项,请你帮他设计的三项。(2分) 活动一:讲“励志的青春”故事。 活动二:宣“拼搏的青春”誓言[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 活动三: 。 【青春接力棒】百善孝为先。一个“孝”字,上“老”下“子”,彰显着中 ![]() 孝亲敬长,就是耐心倾听双亲长辈的教导,就像鱼儿一直倾听溪流的歌唱;就是真诚回馈双亲长辈的恩泽,;就是全力实现双亲长辈的期望,就像江河奋力前行终成海洋的宽广。 【青春同路人】朋友,是我们的青春同路人。我们应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怎样与其同行青春路?请探究下面两则材料,做出你的回答。(2分) 材料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 ![]() 材料二:为了从经济上支持马克思的研究 ![]() ![]() 探究结果: 。 参考答案:【青春座右铭】示例: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青春励志会】活动一:讲“立志的青春”故事 活动二:宣“拼搏的青春”誓言 活动三:示例:看“奉献的青春”电影青春接力棒】示例:就像花儿美丽绽放回报雨露的滋养;【青春同路人】示例:我们应和志趣相同的人交朋友并相互帮扶同行青春路。 三、阅读与欣赏(40分) (一)古诗词赏析(4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参考答案:10.闭 泪11.征人们都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来源:] (二)2017年襄阳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 【甲】 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 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 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①倥偬(kǒngzǒng):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②余近日以军务倥偬( )
C.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D.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16.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谅说明。(2 分) 参考答案:12.①研究 ②因为13.D14.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什么感到苦的)15.结友 有恒(勤朴)16.示例: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③圈点批注法,如“用朱笔圈批”;④定时读书法,如“决不肯今日耽搁”“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三)2017年襄阳中考语文试题记叙文阅读(13 分) 陪母亲磨面 ①快过年了,母亲决定回老家淘麦磨面。今冬把父母亲接过来一起住后,家里的面吃得格外费, ![]() ②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我早早地陪母亲回了老家。家里虽有邻居的照看,仍缺了点人气。我先帮母亲把院子打扫干净,然后从厢房的粮仓中拿出筛子和簸箩等淘麦工具。看着粮仓靠墙的一排粮缸,我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我已想不起来自己上一次进粮仓是哪一年的事了。打开一缸压得严严实实的麦缸,母亲抓起一把麦子放在手掌间揉搓着,沙沙作响。“这是去年的麦子!”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母亲说新麦暴,陈麦好吃养人,家里总存着二三年的麦子。小时候,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中有粮心里不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认识到母亲那简单的话语里蕴含着做人的哲理:只有自己内心富足了,才能在岁月的洗练下沉静,悦己,怡人。 ③淘麦子就是把麦子倒入一个盛满清水的大盆里,水要满而不溢,麦子要完全沉入水中。只见母亲先用笊篱伸入水中的麦子里充分搅动几圈后,麦子里混杂 ![]() ④磨面用的是机器,相对轻松,只是找磨面的磨坊倒费了一番周折,多方打听,才在一个偏远村子找到了一个小磨坊。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我要把磨好的面粉搬到车上,母亲不让,母亲说:“你没干惯活,别弄脏衣服,咱俩抬着。” ⑤在我弯腰和母亲抬面粉的刹那,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 ![]() ![]() ⑥今年春节可以和父 ![]() 17.文章题目是“陪母亲磨面”,但文中却详写母亲淘麦子,为什么?(2 分 18.试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母亲的特点并举例说明。(至少三点)(3 分) 19.阅读第③段,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空白处。(只填序号)(2 分) 20.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3 分) [来源:] 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 21.探究下面一组句子,你有哪些发现?试简要阐述。(3 分) 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 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 参考答案:17.因为淘麦子是磨面的重要环节,且最为繁重,能有力突出母亲为儿女不辞辛劳的品质,所以详写。18. 示例:①爱子:坚持让子女吃上自己新手磨的面,心疼儿子让他少受累,总是在子女到家前准备好菜和面等; ②能干:淘麦子程序熟悉,动作麻利; ③勤劳:照顾完父亲和小女儿后,坚持压面条、蒸馍吃等; ④智慧:知道新麦暴,陈麦好吃养人,家里总存着二三年的麦子,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中有粮心里不慌”。19.【1】( A ) 【2】( B )20.这个句子运用比喻,将母亲的白发比作针尖,并用一个“刺”字,形象表达了“我”对母亲衰老的痛惜及对母亲关心太少的内疚。 21.这三个句子依次描写了母亲搓麦、淘麦、磨面过程中的神态;生动表现了随着愿望的逐步实现,母亲的快乐与幸福感越来越强烈。 (四)2017年襄阳中考语文试题说明文阅读 丝路“糖史” ①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è)浆”直接饮用。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饧(táng)”。“蔗饧”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 ![]() ![]() ③公元 661 年, 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 10 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èng)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④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 ⑤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中国糖”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⑥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 ![]() ⑦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 ![]() 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cīnī)”,意为“中国的” ![]()
23.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蔗饧”与“西极石蜜”相比,在干燥程度、运输方便性、滋味品质方面都有较大差距。 B.唐代引进的印度制糖技术在中国获得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C.“竹甑法”“树灰炼糖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制糖技术,“窨制法”“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发明的制糖技术。 D.石蜜、糖霜、“煞割令”是中国生产的蔗糖品种,“西极石蜜”“西洋糖”是外国生产的蔗糖品种。
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
参考答案:22. 时间 中国蔗糖因丝绸之路而不断发展的历史(历程)。23.D 24.生动形象说明了糖霜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特点;同时增强了文章的文化韵味。25.不能去掉。因为“主要”表明中国在国际蔗糖市场上以输出为主,输入为辅;去掉后则变成只输出,不输入。这与实际情况不符,表达不准确。26. 结构上,呼应开关,总结全文。内容上,总结出了(中国古人在蔗糖制作历程中所体现出 来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并指出其 ![]() 四、2017年襄阳中考语文试题写作与表达(50 分)
题一:现代生活,密码与我们紧紧相随。微信、QQ 登录,电脑开机、自行车开锁,银行取款,甚至进入楼道都需要密码。其实用密码的地方远不止这些,成功有它的“密码”,走进朋友的内心需要“密码”,与父母的沟通也得输入正确的“密码”……请以“密码”为 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二:“后盾”,意即“背后支持和援助的力量”。生活中,亲朋是后盾;学习上,师长是后盾;行动时,伙伴是后盾。疲惫了,坚持是后盾;失望了,自信是后盾;软弱了,坚强是后盾……请以“ 后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 ②若选题二,请自拟文章题目。 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字数不少于 600 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来源:Z。xx。k.Com]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