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手机版
|
高级搜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首页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
中考论坛
搜索
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搜索
热门标签:
2022中考
2022年中考
数学知识点
化学知识点
中考政治真题
2017年中考
生物知识点
数学模拟试题
优秀作文
中考语文试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模拟题
>
2018十堰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版无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5-11 初三网 赵妍妍
参加讨论
请点击全屏查看
2018十堰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1
2
3
4
5
6
7
10
17
18
20
23
一、(2018十堰语文)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楹联(yíng) 嶙峋 (xún) 涟漪(nián) 万籁俱寂(lài)
B.惬意(qiè) 干涸(gū) 和煦 (xù) 分道扬镳(biāo)
C.褒贬(bāo) 枝虬 (qiú) 恬静(tián) 迥然不同(jiǒng)
D.铭刻(mín) 阴晦(huì) 古刹(chà) 玲珑剔透(tī)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车辙 繁衍 吝啬 新陈代谢 B.瑰宝 灌溉 温馨 如愿已偿
C.河豚 攒聚 瞭望 草长莺飞 D.精髓 载途 次第 销声匿迹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野草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平凡和普通的植物,但却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有灵性的,有春的绚丽,有夏的 ,有秋的 ,更有冬的 。
A.泼辣 蕴蓄 丰硕 B.丰硕 蕴蓄 泼辣
C. 蕴蓄 丰硕 泼辣 D.泼辣 丰硕 蕴蓄
4.(2018十堰语文)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2分)
A. 隋唐陶俑艺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其中以唐三彩为最。
B. 如今,美联储的加息决定或将使得亚洲国家同中国分道扬镳。
C. 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朗,像拓宽了几尺。
D. “内地第一偶像天团”的TFBOYS组合,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在短短的一年里交出了一系列优秀的“作业”,赢得了众多的奖项,当之无愧地在一周年的时候,领到了“一年级优等生”的奖状!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湖北省城运会将在十堰市举行,我萌生了去当志愿者为城运会服务。
B.能否落实农村中小学营养餐,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举措。
C.在深圳文博会湖南文化产业宣传推介会上,曾国藩故里文化创意园成功签约。
D.中考将近,我们要以优异成绩献给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6.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
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⑤春雨如丝。
A.⑤①②④③ B.⑤②④③① C.⑤①④②③ D.⑤②④①③
7.(2018十堰语文)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鼎湖山听泉》按照作者的游山踪迹来写作,把山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
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深华之中,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B.柯蓝的《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解说词,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独特的美。
C.《画山绣水》以“我”对桂林山水的总感觉为线索,描绘了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的美,表现了作者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D.俄国作家普里什文在《〈林中小溪》中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中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了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表现出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8. 古诗词默写填空。
(1)晓战随金鼓
, 。
(2) ,春风不度玉门关。
(3) ,正是河豚欲上时。
(4)年轻人要表达有远大抱负时常引用《陈涉世家》中陈胜的话:“ !”
(5)《桃花源记》中与《桃花源诗》中的诗句“荒路暧交通,鸡犬相鸣吠”意思相近的语句是 ,
。
二、(2018十堰语文)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9——13题。
带白蘑菇回家 毕淑敏
妈妈爱吃蘑菇。
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
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
路旁有三三两两的藏胞,坐在五颜六色的口袋中间,仰着褐色的面庞,向经过的汽车微笑。袋子口,颤巍巍地露出花蕾般的白蘑菇。
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
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不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后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我大惊失色说,那可怎么办?
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它的通风。
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的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郁闷如桑那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在蒸笼般的火车里,你还有什么办法可想?我束手无策。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又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
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去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
,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端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血液,渐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
青海大汉坐的窗口是迎风的一面,疾风把他的头发卷得乱如蒿草。无数灰屑敷在他的脸上,犹如漫天抛洒的芝麻。若不是为了这一箱蘑菇,窗子原不必开得这样大。我几次歉意地说同他换换,他一摆手说,草原上的风比这还大。
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
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由于路上蒸发了水份,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青
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待——白蘑菇炖鸡最鲜。
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9.梳理文章的思路,按照提示,填写下面空缺的内容。2分
“我”给妈妈买蘑菇——宾馆小姐教我保存蘑菇—— ——
——妈妈品尝和称赞蘑菇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分
A. 本文写的是带白蘑菇回家,实际上就是带爱回家,我爱母亲,将母亲爱
吃的白蘑菇带回家,众人帮我,也是源于对母爱的共鸣。
B. 文章开始写到“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青海白
蘑菇颜色之鲜,形状之美。
C.“ 蘑菇们平安的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中三个动词“穿”、“越”、“逼”,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白蘑菇在列车上经过细心照料,安然无恙的情景。
D. 作品中的人物没有具体的名字,是因为大家萍水相逢,不便询问别人的名字;同时,没有名字,也是作者刻意安排的,是为了表现其实像他们这样的一类人在生活中还有很多。
11.(2018十堰语文)从全文看,“青海大汉”是个什么样的人?3分
12.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文章最后一段,说说这样结尾的好处。3分
13.一位读者阅读本文后非常感动,写下了读后感。结尾说:“白蘑菇很轻很轻,但在我的心里很沉很沉,……”,请你继续往下写几句话,完成这篇读后感的结尾。3分
(二)、(一)阅读下文,回答14——17题。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据2月20日《新京报》)
②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的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给观众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的首播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乃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但大多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在生活里、工作之余,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
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回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在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之际,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社会太浮躁,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也是《中国诗词大会》
、《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⑥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只是偏重于介绍图书和作者、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⑦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好评,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选自2017年2月21日《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15.(2018十堰语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6.第⑦段中加点字“这”指什么?(3分)
答: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念的一项是( ) (3分)
A.《朗读者》的成功,
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
B.《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股清流。
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
D.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心灵宁静的渴望。
三、古诗文阅读(一)陈涉世家(节选) 司马迁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 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
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8.(2018十堰语文)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陈胜、吴广喜,念鬼 念无与为乐者
B.乃大惊 乃丹书帛曰
C.扶苏以数谏故 以中有足乐者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9.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4分)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0.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反抗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
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基础。起义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军队伍宣告组成。
D.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
21.起义能顺利进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陈胜的才能。他有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请简要作答。(3分)
(二)(2018十堰语文)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2——23题。(4分)
关 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2分)
23.(2018十堰语文)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男子对一位漂亮姑娘的思恋,诗人即景言情,借助气氛的烘托、幻想境界的描述,抒发了强烈的相思之情,真切感人。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两句诗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梦想成真、化苦为乐的真实情景。
C、诗中善用双声叠韵的词,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D、诗中由“雎鸠和鸣”引出“君子好逑”是比兴手法。
四、作文(50分)
24. 北宋诗人秦少游有诗云“韶华不为少年留”,然而水过留痕,雁过留声,在已逝的韶华中,总有一种东西镌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抹之不去,它可以是一种声音,一抹微笑,一个眼神;它可以是一份思念,一份感动,一份悔恨…… 请以“抹不去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注释】韶华:美好的时光。
要求:
(1)填全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上一篇:
2017宜昌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下一篇:
2018年太原中考语文冲刺试题word版(含解析)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栏目列表
综合辅导
基础知识与运用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
古诗词
名句名著
语文素材
题型、解题技巧
中考作文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随便看看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38:零分
中考在即怎样复习历史
2016中考历史专题八:经济、社会、科
干海带怎么变软
牡蛎篇(奶汁牡蛎)
中考生一日营养食谱全攻略:营养午餐
备战2018中考:饮食搭配小技巧
2014初中语文复习古诗鉴赏
中考语文考点归纳:对偶
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整理
中考语文
综合辅导
基础知识与运用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
古诗词
名句名著
语文素材
题型、解题技巧
中考作文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数学
综合辅导
数学公式
数学定理
题型、解题技巧
学习方法
代数
几何
函数
圆
三角函数
知识点总结
压轴题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英语
综合辅导
英语语法
英语阅读
英语词汇
英语写作
英语听力
学习方法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物理
综合辅导
物理方法
物理公式
力学
光学
电学
热学
声学
学习方法
知识点总结
压轴题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化学
综合辅导
物质构成
化学方程式
酸碱盐
溶液
碳与金属
化学实验
知识点总结
学习方法
压轴题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政治
综合辅导
政治知识
心理健康
知识点总结
学习方案、课件
答题技巧
学习方法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中考历史
综合辅导
学习方法
答题技巧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地理
综合辅导
学习方法
答题技巧
中国地理
世界地理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中考生物
综合辅导
学习方法
答题技巧
生物与生物圈
知识点总结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学习方案、课件
历史与社会
综合辅导
试题
备考经验
经验交流
学习方法
常见问题
家长必读
心理指导
考生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