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下载试题 ☆☆☆ 2018无锡市中考语文压轴试题【精编Word版可下载】 注意:由于格式问题,部分试题考生在预览时会出现乱码情况,如有此现象发生,请点击全屏查看。 一、积累与运用 (25分) 1.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或篇名。(10分) ① ,可以为师矣。 (《论语》八则) ②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 ③陈涉太息曰:“嗟乎, !” (《陈涉世家》) ④ ,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 》) ⑤居高声自远, 。 (虞世南《蝉》) ⑥ ,出门俱是看花人。 (杨巨源《城东早春》) ⑦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2.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祈(qí)祷 毛骨耸(sǒng)然 B. 伫(chù)立 围追堵截(jié) C. 懵(měng)懂 心无旁骛(wù) D. 抽噎(yī) 别出新裁(cái)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党政机关人员若经不住糖衣炮弹的考验,就会亵渎职责且辜负人民的重托。 B.嵇康一生傲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虽遭诬陷英年早逝,却名垂千古。 C.《捉妖记》播映后广受好评,它成了2015年暑期档炙手可热的电影之一。 D.这里山花古松遮掩着悬崖峭壁,鸟语花香,生意盎然,一派秀丽景色。 4.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A. 叶徒相似 徒:只。 B.其实味不同 实:果实。 C.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同“嬉”,开玩笑。 D.寡人反取病焉 病:毛病。 5.阅读《西游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6分)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 (1)唐僧为了收伏孙悟空,令其听话,由观音菩萨教唐僧一咒语,这是(2分) A.收心儿咒 B.紧箍儿咒 C.定心真言 D.收心真言 (2)请根据文段中的对话描写,概括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点。(4分) 二、阅读与赏析(39分) (一)(12分)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振饥民,捕盗贼。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6.下列句中的“而”与“勒石纪之而还”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人不知而不愠 B.溪深而鱼肥 C.拔山倒树而来 D.委而去之 7.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马文升处事严明,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B.马文升为人正直,对于国事,当言之处,即使不在他的职守范围,也是言无不尽。 C.马文升关注民生。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因为害怕而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登景泰二年进士 登: ②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录: ③振巩昌、临洮饥民 振: ④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黜: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 ②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二)(4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瑞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10.阅读上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1)第一、二句中,诗人从哪些角度描绘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2分) (2)第三、四句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2分) (三)(9分) ①就业压力像座大山。一些大学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工作,便怀疑所学非所用,甚至盲目责怪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与市场经济“不搭界”、“不对接”。在这些年轻人眼里,不能立刻挣钱吃饭的知识统统无用! ②媒体也在为此推波助澜。有的新老媒体随机采访了不少成年人,请他们回答,是否还记得中学时代学过的数理化定理以及曾“死记硬背”过的古文。答案大多为“NO”。于是,媒体的结论便是,这些知识所以被忘得一干二净,原因很简单,就是用不上。最近,因为要宣传大学生创业,媒体又选出生活中的各种实例,如某名牌大学生从卖肉到创办肉类屠宰公司而赢利,从而实现了人生价值云云。 ③众所周知,人类的文化知识可以简略地分为两大类,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这两大类,又可分为应用性知识与基础性知识,或者曰“显型知识”与“隐型知识”。今天,为许多中国人所怀疑所诟病甚至大有扬弃之意的,多半属于基础以及隐型知识。在就业压力下,人们希望中国的教育体系、教育内容和教育布局能向技术专科倾斜,弥补技术专业人才市场的不足,这不但无可厚非,而且可以称道。但是,这绝不能成为怀疑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育和抛弃人文社会科学的理由。基础知识和理论是一切实用的工具性知识的基础,而人文社会科学几乎可以称之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最基本的文化底蕴和精神素质。由这种文化底蕴和精神素质所影响的社会面貌和社会风尚,则构建出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思维定式。因此,笔者有理由担心,这种畸型的只以实用性和工具性为取舍标准,会不会再现30多年前那场可怕的“读书无用论”的风暴呢? ④不久前,中学语文课要不要保留鲁迅杂文,要不要保留古文,甚至是否保留地理、生物、历史课的争论,引来了很多有识之士的警觉和抨击。如果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都越来越被忽视、轻视甚至遗忘,中华民族的未来将会出现巨大的文化空洞。这个巨大的文化空洞叫作失去创造力;这个巨大的文化空洞叫作失去对人类文明的尊重;这个巨大的文化空洞叫作失去民族精神追求的完整性;这个巨大的文化空洞叫作与传统文化和传承方式的断裂;这个巨大的文化空洞叫作丧失社会自我净化的道德约束力;这个巨大的文化空洞叫作堵塞提升公众科学普及水平的阶梯。 ⑤最近,一个会变魔术的所谓大师招摇撞骗行医收徒敛财无数,让许多名人、明星和官僚懵懂上当。这一事实,使笔者更深感上述文化空洞的存在。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念,的确不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它们是人类文明进步脚步的回声,是人类智慧的高度结晶,是人类摆脱丑陋的美的共鸣,更是人类不断战胜罪恶的善的提升…… ⑥天才的军事家拿破仑曾经说过,思想的力量总会战胜剑的力量。天才的科学家钱学森也曾经说过,一个“大写的人”必须由科学与人文两个支柱来支撑。今天的中国人,难道不明白,这看似虚无的科学与人文的知识结构,恰恰是我们实现中国梦和个人梦的最根本的支撑! 11.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章第①自然段和第②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12.阅读第⑤自然段,说说加点词语“回声”一词在句中的含义。(2分) 13.第⑥自然段主要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2分) (四)(14分) 麻三爷和他的鹰 仲维柯 ①山连着山。这是西南最大的一片天然林,管理它的则是双城岭林场。 ②麻三爷是林场的护林员。他在这深山里一待就是40年,由原本肌肤圆润的后生,变成了瘦削的老人,把一生最好的时光交给了这片山林,而今仍孤身一人。 ③三爷就要离开这片山林,到市“老年公寓”安享晚年了。可三爷还有件最放不下的事情,那就是如何安置那只跟了他三十多年的老山鹰。 ④那是一只本地的老山鹰,头,黑底白斑,下体白色,体长半米有余。三爷与这老山鹰,还真有不少故事呢。 ⑤三爷来林场的第二年,巡林时,捡到一只折断了翅膀的雏鹰,三爷就把它抱回林场养了起来。 ⑥用药水擦拭伤口,喂水喂肉,清洗羽毛……三爷慈母般呵护着雏鹰;用棍棒敲羽翅、脚爪、钩喙来锻炼筋骨,一次次从高处抛下来练习飞翔……三爷严父般训练着雏鹰。终于,雏鹰成了能翱翔于蓝天的老山鹰,可它总不肯离开三爷。 ⑦三爷巡山,山鹰便在三爷上空盘旋;三爷休息,山鹰便落在三爷脚边嬉戏:三爷走到哪儿,山鹰便飞到哪儿。 ⑧那天,三爷巡视到跑马岭,只见五六个光头后生正挥动着刀斧肆无忌惮砍伐着林木。三爷大声制止,他们非但不听,还挥动着工具缓缓靠过来。“喔欧”一声尖利长鸣,几个后生的头皮被重重挠了一把,随即血流满面。后生们捂着伤口,惊恐地望着空中乌云般的山鹰,撒开两腿朝岭下逃去。 ⑨还有个冬天,雪很大,三爷巡山不慎跌落老龙峡。山鹰便盘旋在老龙峡上空,凄厉的叫声就是在十多里外都能听到。听到老鹰鸣叫的人都说,那叫声揪心,瘆人!救三爷回来,人们发现山鹰的嗉子里全是血! ⑩商议老山鹰归宿的问题,两个月前就开始了:跟三爷回城里“老年公寓”,恐怕人家不接受;留在林场,除了三爷,它不跟任何人接近;送给爱心人士饲养,这一天三顿肉,谁喂得起?……老山鹰可顾不了这些,只管“嘭嘭嘭”地敲击着它那粗大的钩喙和爪子。 这已不是二十年前的钩喙和爪子了。一厚层灰白色硬如石头的物质像枷锁一样,套在山鹰的钩喙和爪子外面,使之不再尖利,不再灵活。那次三爷让山鹰追前面不远处一只半大野兔,几番搏斗后,野兔竟从老鹰爪下逃脱了…… 几番周折,市动物园总算答应收留这只年过古稀的老山鹰了,离开的时间与三爷离开林场同日。 明天就要离开了,林场特地给三爷摆了欢送宴。喝酒、吃肉、唱山调子,三爷没有半点情致,整个心像被掏空了似的。 耳膜里挥之不去的是老山鹰“嘭嘭嘭”的撞击声。三爷提了些水拿了些肉打开了山鹰住的小棚。 只见老山鹰甩动粗壮的脖子,重重击打钩喙;抬起硕大的脚趾,狠命地摔打鹰爪。三爷蹲下身,紧紧抱住山鹰脖子,戚戚流了好一阵子泪。嘭嘭——嘭嘭——三爷数着山鹰的“嘭嘭”声直到天明。 第二天一早,当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打开山鹰住的棚子时,不由惊呆了:山鹰的爪子、钩喙全都白森森的,微微滴着血,那层厚厚的灰白色的硬东西,像一套精致的模具静静地摆在人们面前。 “太不可思议了!老鹰复生的传说还真有!”一位年长的工作人员嗫嚅道。 “当一只鹰活到40岁时,它的喙会变得弯曲、脆弱,不能一击而制服猎物;它的爪子会因为常年捕食而变钝,不能抓起奔跑的兔子。传说真正的雄鹰,会忍着饥饿和疼痛日复一日敲打喙,直到脱落;同时,会将磨钝的爪子一个个拔出,直到长出新的锋利的爪子。当这痛苦的历程过去,老鹰可以重获30年的新生,再次翱翔于天空。” 三爷呆呆地听着,眼都不眨一下。 催三爷上路的喇叭声再起,老人郑重地说—— “我的山鹰有勇气重获新生,它理当属于山林;我虽然年老了,但还比得上一只山鹰。不走了,都不走了! ——在这林子里,让这鹰再陪我30年!” 15.阅读第⑦⑧⑨自然段,说说作者用不少笔墨写鹰,对刻画麻三爷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3分) 16.第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分) 17.文中第⑩自然段三次提到了老山鹰敲击钩喙和爪子的“嘭嘭嘭”声,请你说说它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3分) 18.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麻三爷的形象。(4分) 三、表达与交流(66分) (一)(6分) 19.阅读右图漫画,写一段说明 性文字,介绍该漫画的内容,并 简单概括寓意。120字以内。 (二)(60分) 20. 生命如一本书,日子是一张张的书页,书写每一个日子的是你自己。日子有苦有甜,有欢笑也有辛酸,有失败也有成功……只要有梦想,日子就不会老去。让我们年轻的心,擦拭每一个昨天,点燃每一个今天,憧憬每一个明天。 请以“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你生活中经历的事情或明白的道理;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③书写工整,不得涂改;④不少于600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