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阅读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6-19 语文备课大师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永遇乐
    刘辰翁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①,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澹,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②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釭③无寐,满村社鼓。
    【注】①李易安《永遇乐》:易安居士,南渡来常怀京洛旧事而赋上元《永遇乐》词。
    ②缃帙:本义是书籍、书卷。这里指李清照南渡时丢失的书籍等。③釭(gāng):油灯。
    1.词中最能体现上元节景像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序中说“托之易安自喻”,表明作者借写李清照身世,来抒发自身在乱世中的感慨。
    B.上片通过今昔对照写出了本应欢乐的场景却因战争和天气的因素显得格外冷清、萧条。
    C.下片用“此苦又谁知否”这句话来呼应序中的“悲苦过之”,强调了深沉的家国之痛。
    D.下片运用了李清照、杜甫的典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让诗歌的意境更为开阔深远。
    3..有人说,画线句曲折说来,又多少眼泪,请作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华灯明昼
    2.B
    3.要求:答题时抓住空“、”“残釭”、“无寐”、“满村”等词语进行赏析,手法上关注对比、以声衬静等。
    示例:在转乱中,诗人远离亲人,思念故国,独自一人对着残灯发愁,无法入睡,心情愁怨,而此时满村热闹的祭神仪式开始,社鼓声不断,更反衬出了诗人此时的寂寞愁苦;(2分)但这新春祈求丰年举行的祭神仪式真的可以给百姓带来幸福安宁吗?这里蕴含了作者对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的失望和哀叹。(2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