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苏轼《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6-19 语文备课大师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沈郎:诗人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其目的是什么?(4分)
    2.词的最后一句“此情惟有落花知”含蕴丰富,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它包含了哪几重意思?(4分)
    3.请就开头动词“争”的运用加以赏析。(3分)4.下阕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诗歌分析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5分)
    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一幅在多云转晴的春日里燕子争相衔泥筑巢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画面。(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面)(2分)目的是以乐景写哀情(或“以乐衬哀”“反衬”“先扬后仰”)
    2.一是无人理解作者的心情,惟有落花理解,足见作者心情之孤独;二是落花之所以能理解作者的心情,是因为作者的命运与落花相似,同病相怜;三是即使落花能理解作者的心情,但落花无言,也无法劝慰,更显作者内心的凄凉。(4分,答对1点给2分,2点给3分,3点给满分)参考答案
    3.“争”字本义是“争夺”。这里“争”字写出了雨后初晴燕子争相啄泥越发热闹的景象,增强了画面的动感,描绘出了春天初晴生机勃勃的景象。
    4.主要运用“鸿雁”“鹧鸪”“落花”三个意象。“鸿雁”是书信的代称,诗人以“未闻鸿雁信”表达思乡而不得消息的苦恼;“鹧鸪”叫声常有凄切思念之意,诗人听到它的啼叫也表现了深切的思乡之情;又借“落花”来写这种思乡只有悲情的“落花”才了解,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