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后汉书·张纲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http://www.newdu.com 2019-06-19 语文备课大师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张纲传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①,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以上三段选自《后汉书·张纲传》)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②;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
    (本段出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①二千石: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②翮:鸟翼,翅膀。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厉布衣之节厉:劝勉。B.征欲擢用纲擢:提拔
    C.南州晏然晏:安定。D.言弭盗者侈为美谈侈:夸耀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生,吾不愿也。
    ②既到,□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
    ③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能得哉?
    A.所以、因、然B.则、且、而C.而、以、焉D.虽、乃、岂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
    B.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
    C.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
    D.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任命为侍御史。
    B.当时顺帝纵容宦官,张纲为国家命运担心,却因出言不逊,得罪了高官耆儒,让皇帝很不高兴,于是得不到重用。
    C.广陵寇乱积十多年,朝廷派张纲任太守平息寇乱。他不像前任那样多求兵马,而是单车径至贼营,分析利弊,晓以情理,结果张婴等万人归降,广陵安定。
    D.张纲在广陵任职只有一年,却深得百姓爱戴。他去世后,百姓老幼相扶前去吊唁。张婴等人还穿着丧服,背土筑坟。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豺狼当路,安问狐狸!(3分)
    翻译:
    ②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4分)
    翻译:
    (2)联系全文看,王夫之如何评价张纲劝喻张婴之举?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3分)
    答案:
    
  
    5.A[厉,磨砺,激励]
    6.D
    7.C
    8.B[得不到重用不是得罪高官耆儒而使皇帝不高兴]
    9.(1)①豺狼一般暴虐奸邪的人当政,怎么还要查问那些像狐狸一样奸佞狼狈的坏人!(“豺狼”、“安”、“狐狸”各1分。)
    (“豺狼”和
    “狐狸”的比喻义能抓住特点概括,意思靠近即可)
    ②然而张纲死后没多久,张婴又占领郡地而反叛,张纲哪里能使东南的盗贼止息啊!(“卒”“
    据”“
    弭”各1分,“何尝……哉”句式1分)
    (2)王夫之认为,张纲单车独骑去到叛贼营垒,劝喻张婴并降伏了他,虽然是有智有勇之举,但只能缓解一时的灾祸,却不能用他为国家作长期的谋划,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不值得效仿。(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荐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司徒任命为侍御史。当时顺帝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恐惧担心。张纲慨然感叹:“污秽丑恶之人聚满了朝廷,如果不能挺身而出献出生命,为国家扫除灾难,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愿意的。”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视各地的风气民情,使者大多是年老而德高的儒者和知名人士,大多先后担任要职,只有张纲年纪轻,官位低。其他人都奉命到位,只有张纲却在洛阳都亭停车不行,说:“豺狼一般暴虐奸邪的人当政,怎么还要查问那些像狐狸一样奸佞狼狈的坏人!”皇帝虽然明白张纲说话真率,但最终还是不愿意重用他。
    当时,广陵的张婴等人率领数万人反叛,他们杀了刺史、太守,在扬州、徐州一带作乱已经有十多年,朝廷却一直不能讨伐征服他们。于是,派张纲担任广陵太守。先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的兵马,唯独张纲却请求轻车简行赴命任职。到任以后,就率领差吏兵卒十多人,径直造访张婴营垒,安抚慰问,要求与头目会见,表明国家的恩惠。张婴起初非常吃惊,见到张纲的诚信后,才出来拜见。张纲请他坐在上座,询问疾苦。劝导他说:“前任太守大多肆虐贪婪残暴,所以致使你们各位心怀愤怒聚到了一起。太守确实有罪,然而你们这样做也是不义的。如今皇上仁慈圣明,要以文德劝服反叛之人,所以派我前来,想以爵禄使你们荣耀,不想用刑法惩罚你们,现今实在是转祸为福的好时机啊。如若听闻仁义却不顺服,一旦天子赫然震怒,派遣大军聚集于此,难道不危险吗?如果不能正确估量双方力量的强弱,就是不明智;冒充美善而趋从邪恶,就是不聪明;放弃顺服而效仿叛逆,就是不忠诚;自己断送了子孙的性命,就是不孝顺;违背正道而走向邪路,就是不正直;明白正义而没有作为,就是不勇敢;这六方面是关系到你们成败、利害的重要因素,希望你能够仔细考虑。”张婴被深深地感动并醒悟,第二天,率领部下万人和妻子儿女,双手反绑投降归顺。张纲就单车进入张婴营垒,遣散了张婴的部下,让他们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想要当差的,都召而来之。于是人们喜悦信服,南州一片安定。
    皇上给予了好评,想提拔张纲,而张婴等人上书乞求留任张纲,皇上应允了。张纲在郡守位上一年,四十六岁时逝世。百姓老幼相扶到张纲府邸吊唁的人多得无法计数。张婴等五百多人穿着丧服为他操办丧事。背负泥土为他垒筑坟墓。张纲单车独骑去到叛贼营垒,劝喻张婴并降伏了他,主张安抚盗贼的人都把这作为美谈。然而张纲死后没多久,张婴又占领郡地而反叛,张纲哪里能使东南的盗贼止息啊!民众一旦做了盗贼,就会无法自容于世,处在既非叛逆又非顺服的状态下,徘徊之中始终想着展翅高飞;况且让他受到恩宠,得到荣耀,期望他悔过自惩而不再萌生反叛的意向,怎么做得到啊?张纲这样的人,只能缓解一时的灾祸,却不能用他为国家作长期的谋划,哪里值得效仿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