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6-19 语文备课大师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作者因遭诬陷被贬瞳州司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因“刚而犯上”被贬。②栖迟:淹留。③楚客:指贾谊。贾谊曾被汉文帝重用,后被疏远,任长沙王太傅。
    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2.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4.将本诗与课本上左思《咏史》比较,任选一角度,简要赏析两诗表现手法上的异同。(4分
    5.颔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4分)
    6.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7.颔联渲染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2分)
    8.结合全诗,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2.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健行了强烈的控诉。
    3.D
    4.都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刘诗借贾谊屈原的被贬暗示自己的遭遇;左诗借西汉旧事,表达了对西晋门阀制度的不满。
    本诗①借景抒情(赏析颔联)②拟人、反问(赏析颈链、尾联)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等)。
    左诗①比喻:用“松”“苗”比喻有才华的寒门子弟与平庸的世家子弟;②对比:两种人不同身份和不同命运的对照。
    5.颔联通过对“秋草”“寒林”和“人去”“日斜”等景象的描写,以及作者的“独寻”“空见”,渲染出一种萧条,凄怆的氛围。
    6.表达了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际遇的慨叹,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7.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渲染出一片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
    8.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孤独寂寞处境的感叹,以及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参考译文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