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南齐书·明僧绍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http://www.newdu.com 2019-06-19 语文备课大师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明僧绍,字承烈,平原鬲人也。祖玩,州治中。父略,给事中。
      僧绍宋元嘉中再举秀才,明经有儒术。永光中,镇北府辟功曹,并不就。隐长广郡崂山,聚徒立学。淮北没虏,乃南渡江。明帝泰始六年,征通直郎,不就。
    升明中太祖为太傅,教辟僧绍及顾欢、臧荣绪以旍币之礼,征为记室参军,不至。僧绍弟庆符为青州,僧绍乏粮食,随庆符之郁洲,住弇榆山,栖云精舍,欣玩水石,竟不一入州城。建元元年冬,诏曰:“朕侧席思士,载怀尘外。齐郡明僧绍标志高栖,耽情坟素,幽贞之操,宜加贲饰。“征为正员外郎,称疾不就。其后与崔祖思书曰:“明居士标意可重,吾前旨竟未达邪?小凉欲有讲事,卿可至彼,具述吾意,令与庆符俱归。“又曰:“不食周粟而食周薇,古犹发议。在今宁得息谈邪?聊以为笑。“
    庆符罢任,僧绍随归,住江乘摄山。太祖谓庆符曰:“卿兄高尚其事,亦尧之外臣。朕虽不相接,有时通梦。“遗僧绍竹根如意,笋箨冠。僧绍闻沙门释僧远风德,往候定林寺,太祖欲出寺见之。僧远问僧绍曰:“天子若来,居士若为相对?“僧绍曰:“山薮之人,正当凿坏①以遁。若辞不获命,便当依戴公②故事耳。“永明元年,世祖敕召僧绍,称疾不肯见。诏征国子博士,不就,卒。子元琳,字仲璋,亦传家业。
    僧绍长兄僧胤能玄言宋世为冀州刺史弟僧暠亦好学宋孝武见之迎颂其名时人以为荣。泰始初,为青州刺史。
    庆符,建元初为黄门。
    僧胤子惠照,元徽中为太祖平南主簿,从拒桂阳,累至骠骑中兵,与荀伯玉对领直。建元元年为巴州刺史,绥怀蛮蜒,上许为益州,未迁,卒。
    (选自《南齐书·明僧绍传》,有删改)
    注:①坏:同“坯”,屋的后墙;②戴公,宋元嘉年间的隐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淮北没虏 没:沦陷
    B、卿可至彼,具述吾意 具:全部
    C、朕虽不相接,有时通梦 相:互相
    D、建元元年为巴州刺史,绥怀蛮蜒 绥:安抚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教辟僧绍及顾欢、臧荣绪以旍币之礼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其后与崔祖思书曰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随庆符之郁洲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不食周粟而食周薇 蟹六跪而二螯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僧绍长兄僧胤/能玄言宋世/为冀州刺史/弟僧暠亦好学/宋孝武见之迎/颂其名/时人以为荣
    B、僧绍长兄僧胤/能玄言宋世/为冀州刺史/弟僧暠亦好学/宋孝武见之/迎颂其名时/人以为荣
    C、僧绍长兄僧胤/能玄言/宋世为冀州刺史/弟僧暠/亦好学/宋孝武见之迎/颂其名时/人以为荣
    D、僧绍长兄僧胤/能玄言/宋世为冀州刺史/弟僧暠/亦好学/宋孝武见之/迎颂其名/时人以为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僧绍出生于平原郡,有很高的儒学修养。最初,他在长广郡一带聚徒讲学,后来淮北四州沦于北魏,他随家族南下。
    B、齐高帝认为明僧绍立志高远,心性酷爱纯朴,幽静贞节的操守,下诏书表示要加以褒奖并授予官职,但是明僧绍借口有病而不肯就职。
    C、明僧绍跟随弟弟明庆符住在江乘摄山时,听闻佛教教徒释僧远有高尚的风范品德,于是前往定林寺拜访,齐太祖因此得以与明僧绍见面。
    D、齐太祖在做太傅之时,就曾经以旌旗币帛这样的征聘大礼去聘请明僧绍,后来赠送给他一支竹根如意,一顶笋箨冠。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僧绍宋元嘉中再举秀才,明经有儒术。永光中,镇北府辟功曹,并不就。(5分)
    (2)僧绍曰:山薮之人,正当凿坏以遁。若辞不获命,便当依戴公故事耳。(5分)
    答案:
     
    9. 【答案】C
    【解析】相:偏指一方,“他”
    【考点】考查内容:对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能力
    考查能力:理解B
    应试策略及技巧:在理解文言实词词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10. 【答案】A:介词,用
    【解析】B、与:动词,给/动词,结交,亲附;C、之:动词,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
    【考点】考查内容:考查对文言虚词以、与、之、而词义的理解能力
    考查能力:理解B
    应试策略及技巧:熟练掌握《考试大纲》中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注意虚词在句中的位置,结合语境理解。
    11. 【答案】D
    【考点】考查内容:文言文断句
    考查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
    应试策略及技巧: 1、通读文段明大意,抓住要点。(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是什么?);1、实词、句法多联系;3、借助虚词定首位;4、句式、活用要明确;5、文史知识不容忽视。
    12. 【答案】C
    【解析】齐太祖并没有跟明僧绍见面,原文是“太祖欲出寺见之”。
    【考点】考查内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考查能力:分析综合能力C
    应试策略及技巧:注意“张冠李戴”和“曲解文义”的干扰。 
    13.(10分)
    (1)(5分)【答案】宋元嘉年间明僧绍两次被举荐为秀才,通晓经义,儒学造诣很深。宋永光年间,镇北府征召他为功曹,他一概不就职。
    (再:两次;明经:通晓经义;辟:征召;并:副词,全、一概;每点1分,语句通顺1分)
    (2)(5分)【答案】明僧绍说:“山野之人,正应当凿墙挖洞来躲避。假如推辞得不到同意,就应当依照以前戴公的先例行事了。”(山薮:山深林密的地方,山薮之人即为山野之人;凿坏以遁:凿墙挖洞以躲避,也指隐居不仕;若辞不获命:假如推辞得不到同意;故事:先例。每点1分。句子通顺1分)
    【考点】考查能力::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考查能力:理解及语言表达B
    应试策略及技巧:应以直译为主信”“达”“雅”,注意掌握文言文
    翻译的六字诀:留、删、增、调、补、换。单音词对应译为双音词,注意古今异义的现象。切记语句通顺。
    附参考译文:
    明僧绍字承烈,平原郡鬲县人。祖父名玩,为州治中。父亲名略,为给事中。
    宋元嘉年间明僧绍两次举为秀才,通晓经义,儒学造诣很深。宋永光年间,镇北府征召他为功曹,一概不就职。隐居在长广郡的崂山,聚徒讲学。淮北陷落于敌手之后才南渡长江。宋明帝泰始六年,征他为通直郎,不肯就任。
    宋顺帝升明年间,齐太祖当时为太傅,教采用以旌旗币帛为礼品的征聘大礼去聘请明僧绍及顾欢、臧荣绪等人,征召明僧绍为记室参军,他也不来。明僧绍之弟明庆符,任青州刺史,明僧绍因为缺乏粮食,所以随明庆符一起到郁洲,住在弇榆山,栖云精舍,喜欢赏玩水石,竟然一次也没有进过青州城。齐高帝建元元年冬,诏书说:“朕辗转反侧地思念贤士,以怀想尘俗之外的隐者。齐郡明僧绍立志高远,心性酷爱纯朴,幽静贞节的操守,应当加以褒奖。”征召他为正员郎,明僧绍借口有病而不肯就职。以后齐高帝在给崔祖思的信中说:“明居士立志值得敬重,我以前的旨意竟然没有传达给他吗?天气稍凉想举办讲习之事,你可以到他那儿,把我的意思全部告诉他,令他和明庆符一块儿回来。”又说:“伯夷、叔齐不吃周朝粮食却采食周朝野菜,在古时候尚且受到人们议论,现今难道能息止这种议论吗?姑且把它当做笑话罢了。”
    明庆符解除现任职务后,明僧绍跟着他返回,住在江乘摄山。齐太祖对明庆符说:“你的兄长高尚隐逸之事,这也是尧的方外之臣。朕虽然没有与他直接交往,有时却在梦中相通。”赠给明僧绍一支竹根如意,一顶笋箨冠。明僧绍听说佛教教徒释僧远有高尚的风范品德,前往定林寺守候他。太祖想出寺庙去见僧绍。僧远问明僧绍说:“天子如果到来,居士你怎样和他相见?”明僧绍说:“山野之人,正应当凿墙挖洞以躲避。假如得不到同意,便应当依照以前戴公的办法行事了。”永明元年,齐世祖敕命召明僧绍,他借口有病不肯相见。下诏征聘他为国子博士,也不肯就任,去世。其子明元琳,字仲璋,也能继传家业。
    明僧绍的长兄明僧胤,能谈玄说道,宋朝时为冀州刺史。明僧绍之弟明僧暠,也爱好学问,宋武帝见了他,亲自迎接并颂扬其名声,当时人认为这是很荣耀的事。宋明帝泰始初年,他任青州刺史。
    明庆符在齐高帝建元初年为黄门官。
    明僧胤之子明惠照,宋元徽年间,任齐太祖萧道成的平南主簿,跟随拒守桂阳,多次升官至骠骑中兵,与荀伯玉同为值班管领。齐高帝建元元年,为巴州刺史,对蛮蜓人采用绥靖怀柔政策,高帝答允让他作益州刺史,(但他)还未升迁便去世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