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欧阳修《仲氏文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http://www.newdu.com 2019-06-19 语文备课大师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仲氏文集序
    欧阳修
    呜呼!语称君子知命。所谓命,其果可知乎?贵贱穷亨,用舍进退,得失成败,其有幸有不幸,或当然而不然,而皆不知其所以然者,则推之于天,曰有命。夫君子所谓知命者,知此而已。盖小人知在我,故常无所不为;君子知有命,故能无所屈。凡士之有材而不用于世,有善而不知于人,至于老死困穷而不悔者,皆推之有命,而不求苟合者也。
    余读仲君之文,而想见其人也。君讳讷,字朴翁。其气刚,其学古,其材敏。其为文抑扬感激,劲正豪迈,似其为人。少举进士,官至尚书屯田员外郎而止。君生于有宋百年全盛之际,儒学文章之士得用之时,宜其驰骋上下,发挥其所畜,振耀于当世。而独韬藏抑郁、久伏而不显者,盖其不苟屈以合世,故世亦莫之知也,岂非知命之君子欤!余谓君非徒知命而不苟屈,亦自负其所有者,谓虽抑于一时,必将伸于后世而不可掩也。
    君之既殁,富春孙莘老状其行以告于史,临川王介甫铭之石以藏诸幽,而余又序其集以行于世。然则君之不苟屈于一时,而有待于后世者,其不在吾三人者邪?噫!余虽老且病,而言不文,其可不勉!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庐陵欧阳修序。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于老死困穷而不悔者    困穷:贫穷   
    B.其为文抑扬感激          感激:感动
    C.而独韬藏抑郁            抑郁:忧郁
    D.亦自负其所有者          自负:自恃
    7.下列“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其有幸有不幸,或当然不然
    A.凡士之有材不用于世,有善不知于人
    B.余读仲君之文,想见其人也
    C.少举进士,官至尚书屯田员外郎
    D.谓虽抑于一时,必将伸于后世不可掩也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宜其驰骋上下,发挥其所畜,振耀于当世。(4分)
    (2)临川王介甫铭之石以藏诸幽,而余又序其集以行于世。(4分)
    9.结合全文,概括仲氏“伸于后世”的原因。(4分)
    答案:
    6.D
    7.A
    8.(1)本该纵横自如,发挥自己积聚的才德,在当世扬名。(4分。每小句1分,大意通顺1分)
    (2)临川王介甫把他的事迹刻在石上,埋藏在墓中,而我又为他的文集作序,来让它在世间流传。(4分。“铭之石”“藏诸幽”“序其集”“行于世”各1分)
    9.仲氏知命不苟屈,胸有才学;时人为他播扬。(4分,每点2分)
    译文:
    唉!古语说君子知道天命。所说的天命,它真的可以知道吗?地位高低处境困顿官运亨通,被重用被舍弃,进官贬官,得失成败,都有幸运和不幸运之分,有时应当这样却不这样,又都不知道它为什么这样的,就推究到上天,称为有天命(决定)。君子所说的知道天命,也就(仅仅)是知道而已。因为小人知道命运在自己手上,所以经常没什么事不做;君子知道有天命,所以(在处境艰难的情况下)能够不屈服。大凡有才华却不被世人使用,有善行而不被世人知道,以至于到了年老而死处境艰难困顿而终不后悔的士人,都是能推究到因有天命,而不想求得苟且合世的人。
    我读了仲君的文章,能够想象到他的为人风范。仲君名讷,字朴翁。他的志气刚正,他的学问古朴,他的才思敏捷。他写的文章贬浊扬清慷慨激昂,有力正直意气豪迈,很像他的为人风范。他年轻时考取进士,做官做到尚书屯田员外郎后退职。他生活在我们宋朝百年来全面兴盛,写儒学文章的士子得到重用的时代,本该纵横自如,发挥他所积聚的才能,在当世扬名。然而他独独深藏压制自己的才华、长时间蛰伏不显耀的原因,大概因为他不苟且委屈自己来适应世道,所以世上也没有人了解他,(他)难道不是个知道天命的君子!我认为他不只是知道天命而不苟且屈服,也是自恃他的才华,(他)认为自己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被压制,将来一定扬名于后世而且不可以被掩盖。
    仲君死后,富春人孙莘老记录下他的品行并记录在史书中,临川人王介甫把他的事迹刻在了石上并埋在墓中,我又为他的文集作序来让它在世上流传。既然这样那么仲君在当世不苟且屈服,在后世有所期待,恐怕不(只)在我们三个人身上吧?哎,我虽然年老多病,加上说话没有文采,怎么可以不努力向前!以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身份管理亳州的庐陵人欧阳修作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