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王令《读老杜诗集》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6-19 语文备课大师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读老杜诗集   王令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鑱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後事,惟余孤冢来江滨。
    【注】①镌鑱(juānChán):雕刻,刻画。②杜甫在代宗大历五年〔770 〕避乱往郴州依其舅氏崔伟,行至耒(lěi】)阳,因贫病交加,卒于舟中,当时草草葬于耒江边。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经》中的“风”与“雅”大都是写实的诗篇,王令认为老杜之诗堪与其比肩。
    B.杜甫生逢乱世,国家危难,使他在情感上受到巨大的触动,所以,他的诗就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
    C.诗人的生活大多是穷困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道出了 “诗道”的规律。
    D.“三千”与“四百”都是约数,极言杜甫诗篇牵涉的内容广阔,激励后世,流传久远。
    E.王令对大诗人杜甫是非常尊敬的,整首诗的内容都是对杜甫及其诗歌作出了高度的评价。
    15.请从诗人“读”的角度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答案:
    14.CE(答C给3分,答E给2分。C.并不是所有的诗人都是“穷而后工”,诗人并没有认可这样的“规律”;E.整首诗不只是对杜甫及其诗歌做出高度评价,还对杜甫的际遇寄予真挚的同情,并代杜甫鸣不平。)
    15.①杜诗“气吞风雅”,诗人对杜甫诗歌的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表达诗人的敬佩之情;
    ②杜诗因“发愤”而作,诗人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崇敬;
    ③杜甫当年“碌碌”,表达诗人 对杜甫的际遇寄予真挚的同情;
    ④杜甫虽然名垂后世,其诗流传千古,但毕竟是“寂寞身后事”,诗人代鸣不平。(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6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