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杜甫《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6-19 语文备课大师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
    
杜甫
    
之子(1)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潭鳣发发(2),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3)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注释:之子:这个人。指张氏。《诗经》:“彼其之子。”鳣发发:语出《诗经》:“鳣鲔发发。”这里形容鲤鱼很多,游来游去。语出潘岳《闲居賦》:“张公大谷之梨。”
    
14.下面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照应标题,又总领全诗。诗人去友人张氏隐居之所拜访,二人相聚兴致极好,友人挽留他吃过晚饭再走。
    
B.颈联中“杜酒”之“杜”与“张梨”之“张”,分别指作者自己和标题中的“张氏”,表现出宾主二人礼尚往来,相聚极欢。
    
C.这首诗中,诗人杜甫和主人张氏都是极有人情味的人,这从他们虽很少见面,可是一旦相见,主人热情留客,客人欢饮不拘束,并且真心致谢就能看出。
    
D.这首诗语言浅近,用典自然。例如领联中两句都使用到了《诗经》中的典故,景中含情,承上启下,故前人评论颔联为“三、四驱遣六艺却极清秀。”
    
E.这首诗以时间顺序来展开,先写诗人前来拜访,主人留客;再写宴席之乐;最后想象归途,与首联相呼应。
    
15.尾联“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既然“险”,为何又“无愁”?请结合诗歌内容,有条理地作答。(6分)
    
 
    
 
    
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BC(B项,“杜”和“张”在此是双关指代,借宾主之姓氏与“杜康”“张公”两个典故的巧合赞美主人的美酒肴核,所以“礼尚往来”错;C项,从诗中“时”和“每”两个字可以得知二人经常相聚。)(5分。答出一项得2分,答出两项得满分)
    
15.本应有“愁”。因为张氏隐居郊外,主客二人时常见面,宴饮时间又在晚上,所以客人对归路的路况之艰险是非常了解的“无愁”,是为了表现宴饮之乐使人忘忧这一主题。借“无愁”表达对主人盛情款待的感谢之情。(6分。每点2分。第一点中应“愁”的几个原因不要求全部作答,在答案中有所涉及即可得到该点的2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