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晁补之《渔家傲》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6-20 语文备课大师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渔家傲
    晁补之
    渔家人言傲,城市未曾到。
    生理自江湖,那知城市道。
    晴日七八船一,熙然在清川。
    但见笑相属,不省歌何曲。
    忽然四散归,远处沧洲微。
    或云后车载,藏去无复在。
    至老不曲躬,羊裘行泽中
    【注】①《诗经·小雅·绵蛮》:“命彼后车,谓之载之。”后车即副车,跟在后面的从车。②《晋书·陶渊明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曲躬即弯腰行礼,引申为屈身事人。③《后汉书·严光传》:光武即位,(光)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钧泽中。”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描写渔人偏居江湖,未曾到过繁华都市,只能依靠江湖谋生的令人唏嘘的艰苦生活。
    B. 晴日泛舟,笑语相属,欢歌互答;日暮归散,烟波江上,绿洲微茫。诗情画意盎然,让人神往。
    C. 本诗‘‘因事立题”,述写世事,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缘事而发”的写作手法基本相同。
    D. 本诗先写渔家孤傲性格,接着写渔人生活,最后用典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相关,脉络清晰。
    15. 本诗最后四句,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 A    15. ①运用“后车”典故,表明诗人无意功名富贵,主动避世;②运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典故,表明诗人不愿沉浮宦海、屈身事人;③运用严光“披羊裘钓泽中”的典故,表明诗人想要寄情山水,归隐湖泽的志向。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只能依靠江湖谋生的令人唏嘘的艰苦生活”解读有误,结合诗歌应该是是表现渔人生活的悠闲欢乐,以及对城市生活的不屑一顾。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核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首先指出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歌是如何运用表达技巧的,最后点出诗歌运用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要求结合本诗最后四句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题目要求非常明确,就是结合用典分析抒发的情感。具体看诗歌,“后车”是侍从所乘的车,后面又接了“藏去无复在”表明作者无意于仕途纷争,主动避世退让;“曲躬”,结合注解说的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表明作者不愿卑躬屈膝,委身下人,屈心抑志;“行泽”是借用东汉严光的事情,表明自己要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整理一下即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