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语言积累与运用(2019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题)

http://www.newdu.com 2019-07-01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一、积累
    1.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同音汉字。(4分)
    文学的航船已停(bó) (1) 在名为“科幻”的码头,因此,今天的人们比任何时期更需要兼容并蓄的胸怀和(bó) (2) 采众长的能力。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要紧紧把住时代脉 (3) ,通过想象驰骋到遥远的时空中去领略科幻的神奇,感受文学丛林的蓬(bó) (4) 生机。
    2.分门别类辑诗文。下面是某同学以“古人的雅趣”为专题整理的古诗文材料。请在画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并在[甲]处写上恰当的评点。(11分)
    
雅趣
    
出处
    
古诗文名句
    
评点
    
饮酒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1)我醉欲眠卿且去,____。
    
你我皆随意。
    
欧阳修《醉翁亭记》
    
(2)山水之乐,____。
    
酒中有真趣。
    
郊游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
    
禽鸟赶春光。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4)____,误入藕花深处。
    
[甲]
    
鼓乐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5)杏花疏影里,____。
    
难忘那些通宵!
    
王维《竹里馆》
    
(6)____,____。
    
自个儿乐。
    
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回顾了已学内容,也感受到了运用有效的方法去整理古诗文的快乐,正如《论语》中所说“(7)____,____”。
    
3.寻找“最美”对联。根据内容,给下面三个地方选出相应的对联。(3分)
    (1)永嘉上塘殿戏台(   )  (2)文成刘基庙(   )  (3)江心屿文天祥阁(   )
    A.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
    B.占事考详,明有徵验,开国文臣第一;运筹画计,动中计宜,渡江策士无双。
    C.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功名利禄真亦假;天长地久,却看儿女柔情,离合悲欢实还虚。
    二、阅读(57分)
    (一)名著阅读(9分)
    4.《西游记》中,孙悟空对唐僧说“两不相谢,彼此皆扶持也”。下列小说人物“彼此扶持”走到“圆满”的一组是(   )(2分)
    A.宋江和公孙策(《水浒传》)           B.保尔和谢廖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孙少平和田晓霞(《平凡的世界》)     D.简·爱和罗切斯特(《简·爱》)
    5.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讲好中国故事。(7分)
    目录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遭白匪追逐
    造反者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的由来
    在长沙的日子
    苏维埃运动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同红色农民谈话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真正的”红军
    彭德怀印象
    为什么当红军
    游击战术
    红军战士的生活
     
     
    答案:
    一、积累
    1.(1)泊  (2)博  (3)搏  (4)勃
    2.(1)明朝有意抱琴来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4)兴尽晚回舟  (5)吹笛到天明  (6)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7)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甲]示例1:美丽的迷路。  示例2:迷途有惊喜!
    3.(1)C  (2)B  (3)A
    (有删节)
    (1)班级准备举行“走近领袖”故事会。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突显人物特点?请选择下面一个人物,参考目录,简要说明。(3分)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彭德怀
    (2)向斯诺学习写故事,就纪实作品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这一点,你从斯诺的写作过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参考目录,结合你的阅读体会,加以阐述。(4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