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初中生物练习题之传染病与免疫

http://www.newdu.com 2019-09-25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传染病与免疫"知识盘点及概念辨析
    前言:传染病和免疫的重点是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措施、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免疫等,这些内容在历年中考几乎都涉及,并占有一定分值。在复习时,还要注意与微生物部分联系在一起。
    一、传染病与病原体
    1.在以下人类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A、糖尿病B、坏血病C、肺结核D、白化病
    解析: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坏血病是由于缺少维生素C引起的;白化病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属于遗传病;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因此属于传染病。
    答案:C
    2.血吸虫病的病原体是()
    A.血吸虫B.钉螺C.正常的人D.血吸虫病患者
    解析:病原体能使人或动物感染疾病,它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和寄生虫。血吸虫病的病原体是血吸虫,钉螺是血吸虫的宿主,正常的人是血吸虫病的易感人群,血吸虫病患者是传染源。
    答案:A
    二、传染病的三个环节与传染病的预防
    3.甲与乙为同班同学,由于甲得了流感而使乙也得了流感,乙在得流感前后的身份是:()
    A.传染源、传播途径B.易感者、传染源
    C.传播途径、易感者D.易感者、传播途径
    解析:传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一般来讲传染病患者和携带病原体的人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传染病可通过空气、水、饮食、接触、生物媒介等途径传播。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传染病要流行起来,必须具备着三个环节,只要缺少了其中一任何个环节,传染病都不能流行起来。乙在得流感前是正常的但对流感缺乏免疫力,因此此时乙是易感者;乙得了流感后,他(她)可通过空气把病原体传给其他的人,故得病后的乙是传染源。
    答案:B
    4.某医院接收一位禽流感病人后,及时对该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病人的衣物和饮食
    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这两项措施分别属于()
    A.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B.保护易感者、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D.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者
    解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路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主要是对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对患病动物进行深埋、焚烧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有:搞好卫生,消除传播媒介生物,进行消毒。保护易感人群方面做到
    不要与传染源接触,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并预防接种。因此可知对该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病人的衣物和饮食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这两项措施分别属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C
    三、人体的三道防线与免疫
    5.人体唾液中含有大量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这属于()
    A.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人体的第三道防线D.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解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唾液中溶菌酶能破坏病菌的细胞壁,起到溶解病菌的作用是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答案:B
    6.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唾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病菌B.皮肤阻挡致病细菌侵入人体内
    C.特定的抗体抵抗相应的抗原D.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解析:人体第一道防线是指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不是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起到防御作用,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人出生以后才有的,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做特异性免疫。皮肤阻挡致病细菌侵入人体内、唾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病菌和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分别是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而特定的抗体抵抗相应的抗原,是由于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可清除相应的抗原。是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C
    7患过麻疹的人,体内能产生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和麻疹病毒分别为()
    A.抗原和抗体B.抗体和抗原
    C.抗原和抗原D.抗体和抗体
    解析: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原是指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抗体是一种蛋白质,而抗原一般指的是病原体(或异物),也包括被移植的异体器官。抗原是人体产生抗体的前提条件,抗体是在抗原侵入后才产生的。人体的某种抗体只能清除相应的抗原(如麻疹病毒的抗体只能抵抗麻疹病毒,而不能抵抗其他病原体)。抗原一般是来自体外的,而抗体是由人体内的淋巴细胞所产生的。因此,患过麻疹的人,体内能产生这种蛋白质和麻疹病毒分别为抗体和抗原。
    答案:B
    "传染病和免疫"的概念辨析
    1.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相同点:都能对病原体起防御作用,
    联系: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免疫的基础,当病原体突破了非特异性免疫的防线,特异性免疫就可发挥其作用了。特异性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的后续防线,是人体免疫的最后"堡垒"。
    不同点:非特异性免疫包括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包括人体的第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才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而特异性免疫则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例1.(2009新疆)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接种过麻麻疹疫苗的人不再患麻疹B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C溶菌酶的杀菌作用D皮肤的屏障作用
    解析:疫苗是用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注射疫苗后,人体会产生抗体来清除病原体。特异性免疫只包括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皮肤的屏障作用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此答案应该是A
    答案:A
    2.抗原与抗体
    抗原:能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区别:1抗原一般是病原体,但也包括异体器官等。抗体则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2抗原来自体外,抗体则是由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的。
    联系:抗原是人体产生抗体的前提条件。抗体是在抗原侵入后才产生的。一定的抗体与抗原想结合。如麻疹病毒的抗体只与麻疹病毒相结合,并清除麻疹病毒。
    例2.(2009天水)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的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一位SARS患者(乙)的体内,能够提高疗效。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抗体B外毒素C抗原D疫苗
    解析:患者甲感染SARS病毒后,由于已经治愈,在其体内的血液中就存在该病毒的抗体。因此,把甲的血清注射给患者,就是给患者提供了SARS病毒的抗体,有利于患者的治疗。
    答案:A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