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下面整理了九年级化学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 酸碱盐溶解性口诀 酸易溶于水,初中酸全溶。 碱中溶五位,钾、钠、氨(水)、钙、钡都可溶,(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氨水NH3·H2O、氢氧化钡Ba(OH)2) 微溶只需记住钙。(氢氧化钙Ca(OH)2微溶) 可溶盐,钾钠铵、硝酸盐,全盘端。 盐酸盐(Cl-),银靠边。(盐酸盐里除氯化银AgCl外都溶。) 硫酸盐(SO42-),除钡餐。(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BaSO4。) 碳酸盐,可溶的只有钾钠铵;(只有相应的碳酸钾、碳酸钠和碳酸铵可溶) 其余不溶于水,均能“溶于”酸。 溶液知识点 1.酸、碱、盐的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蔗糖溶液、酒精溶液等不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2.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一种。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溶质。同样,溶剂也有固体、气体、液体状态。比如洁净的空气,其溶质、溶剂都是气体。 3.物质溶解于水时,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可以用手触摸感知,也可以借助温度计测量。 (1)有些物质溶解时会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 (2)有些物质溶解时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铵; (3)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如食盐、蔗糖。 4.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要大。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溶解该物质,但是还能溶解其他易溶物。 5.配制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分为两种情况 (1)固体溶质配溶液: 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装瓶贴标签)。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2)浓溶液稀释: 步骤:①计算②量取③稀释(④装瓶贴标签)。 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注意:需要选择与回答时,一定要先辨别是上述两种配制中的哪一种,进行有针对地回答。 (3) 分析所配制溶液浓度偏大或者偏小的原因 固体溶质配溶液时浓度偏小的可能原因: 固体不纯;称量固体时,左物右码放反了(使用了游码);转移固体时有残留;取水时仰视读数等。 (4)将溶液稀释或者浓缩的计算:依据溶质质量不变。 计算式: 浓溶液浓度X浓溶液质量=稀溶液浓度X稀溶液质量。 稀释加水(或蒸发水)质量=m(稀溶液)-m(浓溶液)。 6.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改变温度结晶时,其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仅溶质减少,溶剂不变);恒温蒸发结晶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得到的仍是该温度的饱和溶液)。所以出现结晶现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发生变化。 注意:结晶后得到的母液,一定是晶体物质的饱和溶液。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 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点燃=CO2 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5、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6、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 7、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9、碳不充分燃烧:2C+O2(不充分)=点燃=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C=高温=2CO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