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化学 > 综合辅导 >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http://www.newdu.com 2020-02-03 初三网 admin 参加讨论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都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呢?小编帮助同学们做了归纳和总结,接下来分享具体的内容,供参考。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金属材料
    1、纯金属(90多种);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有色金属:重金属:如铜、锌、铅等;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酸→盐+H2↑
    3、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CuSO4==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
    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Fe2O3高温2Fe+3CO2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2、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制成不锈钢
    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3、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①防止金属腐蚀;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③合理开采矿物;④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酸、碱、盐知识点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怎么区分酸碱盐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或者溶于水并能释放质子形成H3O+(水合氢离子)的物质也是酸。如盐酸、硫酸、碳酸、硝酸等。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物质是碱。如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铷、氢氧化铯、氢氧化钫等。
    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是盐。如氯化钠,硝酸钙,硫酸亚铁和乙酸铵硫酸钙,氯化铜,醋酸钠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