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地理 > 综合辅导 >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http://www.newdu.com 2020-02-03 初三网 admin 参加讨论

    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可能会对地理的学习感到困难,下面总结了七年级上册地理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地球和地图
    1.地球
    (1)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3)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2.经线和纬线
    (1)经线
    ①经线也称为“子午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垂直于赤道的弧线。
    ②经度:定义为地球面上一点与两极的连线与0度经线所在平面的夹角。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2)纬线
    ①纬线是地球表面某点随地球自转所形成的轨迹。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向东西方向。纬线形状为圈。
    ②纬度:纬度是地球上重力方向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人们把纬度分为低、 中、高纬度。0°~30°为低纬度, 30°~ 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
    3.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
    (2)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的公转遵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规律。
    (3)地球表面的五带划分
    北寒带(66.5°N--90°N) 北温带(23.5°N--66.5°N) 热带(23.5°N--23.5°S)
    南温带(23.5°S--66.5°S) 南寒带(66.5°S--90°S)
    4.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指的是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3)比例尺公式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4)分子越大,比例尺就越大,内容也越详细,精度越高。
    人口与人种
    1.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2.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4.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5.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6.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五种地形特征
    平原:地面起伏小,海拔低于200米;最大的平原 亚马孙平原;
    高原:地面起伏小,坦荡,海拔较高,边缘陡峻;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山地:地面崎岖,海拔高,大于500米,坡度陡沟谷深;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
    两大山脉带: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丘陵:地面崎岖,海拔较低,相对高度小于200米,坡度较小;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且较平坦,最大盆地:刚果盆地 。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1)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
    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2)年变化
    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3)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4)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2)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3)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4)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5)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6)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七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与南极洲。
    4.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