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小编给大家总结梳理了初一生物下册的重要知识点,方便同学们系统的学习,一起看一下具体内容,供参考。 ![]()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人与猿分界的标准之一是直立行走。 5.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人的生殖 1.生殖系统 (1)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2)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 2.生殖过程 (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2)每个人的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3)胚胎经过8周左右形成胎儿。胎儿在38周左右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4)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5)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宫,胚胎在子宫内完成发育。 人的视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中膜: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内容物: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玻璃体、房水;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外界光线经反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人对生物圈的影响 1.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 乱砍滥伐、环境污染、生物入侵等 2.人类保护环境的行为 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 3.酸雨对环境的危害 (1)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 (2)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3)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 (4)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细菌和放线菌均会明显受到酸雨的抑制。 4.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原因:二氧化碳的排放。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2.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泌尿系统的功能是形成并排出尿液。 3.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4.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5.尿的形成:①肾小管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②肾小管的重吸收。 6.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原尿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质);人体每天形成原尿大约150升。 7.原尿经肾小管后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8.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9.排尿的作用:①排出废物的作用;②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0.人体产生的废物是由:排尿、排汗、呼出气体三种途径排出体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