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结束也是开始 三国的结尾,有一首长诗,尽说那个金戈铁马的英雄时代。最深彻的是最后一句: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这让我想到《三国志·诸葛亮传》里最后那句话: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这就是天数。 于是我们就更能理解开篇那首词的意味——那样的旷达之人,不只是经历过、跳出看,就可以的;他还需要看到和明白“天数”这个东西。 古人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命不可违”,又告诉我们“尽人事,安天命”。其实人能做的,只是尽力而为,不能也不该对结果太过执着,太挂心上。 有时候,往往是这句话最管用:这就是命。 由此,生命开始有所悟。 开始也是结束,结束也是开始,三国的故事如一个闭合的圆。 人间争夺,本是这样循环不尽。 故事之中,是心机;故事之外,是天机。对于顿悟,是契机。 水浒传 1、尘归尘,土归土 水浒,大体说来就是一个义字当先、替天行道却毁于一旦的故事,扑面草莽英雄气,一场江湖侠义志,万千无语悲凉意。 所以开卷词才流露这样的气质: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 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 谈笑看吴钩。 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 七雄扰扰乱春秋。 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 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 更有那逃名无数。 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 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 恐伤弓远之曲木。 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仿佛笑傲江湖,又如遗世独立。 对于水浒故事,这真是完全看客的心思,像饮酒品茶听着评书唱曲。 而水泊梁山却是一个悲剧,比起红楼的悲剧,其中的现实更沉重,更真实。 所以这开卷词中的潇洒与冷眼或许都是装出来的——什么看淡名利、隐迹书林、儒流俊逸,都分明是一种在现实面前的无奈和不得已。 这种情绪,在结尾处的几首诗中,终于明白流露出来。 先是说梁山108好汉: 天罡尽已归天界,地煞还应入地中。 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 看上去是众神归位,永受香火供奉,青史留名。 可想起梁山英雄们的故事和结局,却多少带着些“尘归尘,土归土”的悲凉感。这是一种通透,也是一种奈何。 然后诗中说: 莫把行藏怨老天,韩彭当日亦堪怜。 一心征腊摧锋日,百战擒辽破敌年。 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相尚依然。 早知鸩毒埋黄垠,学取鸱夷泛钓船。 替天行道,建功立业,为国尽忠,可是“谗臣贼相尚依然”,有什么用呢?早知如此,不如学范蠡归隐江湖泛舟而去。这种无可奈何和心底的悲愤,更加重了。 最后诗说: 生当鼎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 铁马夜嘶山月暗,玄猿秋啸暮云稠。 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 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 这或许就是“尽人事,听天命”了,即使无用,也无愧于心。即使心中再多不甘,心上是萦绕不去的遗憾和悲哀,却已经无憾了。 人生的滋味,本是如此。人生的玄机,本是难以捉摸。只好但求尽力而为,问心无愧。 西游记 1、始于慈悲,终于觉悟 《幽梦影》里说,西游是一部“悟书”。比起上面三部,它的主题更直接,调子也更温情——四大名著里,只有西游是“喜剧”,虽然同样历经坎坷,却有着皆大欢喜、不复更求的结局。 这是一个关于佛家的故事。而佛家的主题只有两个:慈悲和觉悟。西游记也同样如此。 开篇诗中说: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从开天辟地开始,便以“仁善”二字当头,这就是西游的慈悲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