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备考经验 > 学习方法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2)

http://www.newdu.com 2020-03-16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1)集中精力,努力学习。
    (2)积极参加各种健康的文体活动。
    (3)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跟师长密切交流。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 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能源物质:
    糖  类:人体日常活动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  肪: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保温;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非能源物质: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水是人体需要最多的营养物质。
    无机盐: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2.几种无机盐的作用:
    3.维生素的作用:
    4.“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1.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探究试验: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见书P27—28)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牙齿的切碎和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进淀粉的变化。
    淀粉是糖类,但没有甜味,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有甜味。
    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将馒头切碎是模拟牙齿的咀嚼,试管放进37℃温水中是模拟人体口腔温度,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功能。
    3.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帮助初步消化淀粉
    咽: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与呼吸道在这交汇)
    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1)胃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
    (2)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1)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与胰腺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小肠
    (2)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3)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4、小肠的结构特点: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1)很长,5-6米;
    (2)内表面具有大量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毛细血管的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多种消化酶。
    5.食物的消化:
    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1)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营养成分未变化。
    (2)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6.淀粉在口腔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消化,脂肪在小肠开始消化。最终全部在小肠中被消化完。水、无机盐、维生素不经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
    7.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口腔、咽、食道:不吸收。
    胃:吸收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8.为病人静脉注射(或口服)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进入血液(被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进入细胞线粒体中分解提供能量。
    9.有肝炎等肝病的人不喜欢吃油腻食物是因为其肝脏分泌的胆汁有异常,不利于脂肪的消化。
    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1.合理营养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1)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2)人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米、面等淀粉类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食品;
    (3)人在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取应当分别占30%、40%、30%。
    3.食品安全
    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4.购买包装食品应关注
    营养成分、是否有“QS”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失效日期)、生产厂家、厂家地址、是否有添加剂等。
    5.绿色食品
    产自良好生态环境,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统称为绿色食品。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人体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2.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即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因此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
    3.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振动发出的。喉是发声器官。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左肺两叶、右肺三叶(左二右三)。
    (2)结构:由大量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进行气体交换
    2.正常人的呼吸频率(一分钟的呼吸次数)为16--18次/分钟。
    3.测量胸围差:
    (1)测量部位:两肩胛骨的下角
    (2)计算:胸围差=尽力吸气时的最大胸围长度-尽力呼气时的最小胸围长度
    (3)要求: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4.测量肺活量:肺活量是人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5.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P45-46
    (胸骨、肋骨、胸椎围成胸廓,膈肌、肋间肌合称呼吸肌)
    记忆指导:
    ①以人体站立状态分析,吸气时气体是从上往下↓的,呼气时气体是从下往上↑的。
    ②膈顶运动方向与气体运动方向相同。
    ③肌肉收缩主动用力,肌肉舒张被动不用力。
    6.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P47
    (1)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2)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①肺泡很多。
    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