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14 分) 为什么盯一个字看久了,反而感觉不认识了? ①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盯着一个字看久了,这个字好像变得越来越扭曲,到最后甚 至感觉都不认识这个字了?例如“了”字,你试着盯 30 秒,越看越一脸懵……这个字原本在日 常中应用频繁,但却可以在长时间的观察下逐渐变得陌生。不光是盯久了,一个字写久了也会有出 现相同的感觉。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②其实,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语义饱和”,简单理解,就是盯着一个文字久了, 我们的大脑便只重点关注它的字形,从而忽视了它的语义,产生了短暂的陌生感。通常来说,这个 过程只会持续几十秒,当你闭上眼睛或者转头看看其他事物,这种感觉就会消失了。 ③那么,这个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目前受到普遍支持的一个观点就是来自这个词的创 造者 Leon James,他认为这是我们的大脑产生的反应性抑制。 ④首先,让我们先搞懂在“认字”的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小脑袋到底经历了什么。 ⑤看到一个字时,我们的大脑会经历两个步骤: ⑥我们的眼睛先输入了字形的图案信息,然后传送给大脑;大脑接受到了这个图案信 息后开始运转,在它的知识仓库里找到和这个字形相关联的意义,然后把它们联系起来。 ⑦而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负责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是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也就是在识别 文字时,字的笔画结构等视觉上的信息,会刺激着神经元。被刺激后,神经元会发送视觉信号给 我们的神经中枢,我们的神经中枢就会在一个视觉与文字记忆的数据库进行比对,找到正确的语义, 我们也就理解了这个字的含义。 ⑧但是如果你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情况又会有所改变。你的眼睛不断接收这个字形, 同一个区域的神经元会被反复刺激,然后神经元再反复发送信号给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再 反复读取记忆库中的数据。 ⑨短时间内进行了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神经元感觉到疲倦了,它就会选择偷懒,减 少接受刺激。直至最后罢工,也不发送信号给神经中枢了。因此,我们看到一个字就只剩 下它的形状,而短暂失去了它的内涵。 ⑩Leon James 表示,任何一个词都可能成为我们体验语义饱和的牺牲品。但也有例外,举个例子,大碗宽面「biángbiáng 面」 ![]() ⑪没错,其实不用看多久,我就忘了“韭”是一个字,而是仙人掌或者两座高楼;“击”是 插在深坑里的电线杆;还有“义”字,看久了就是一个高举双臂的小人儿了。有些结构稍微复杂的字会 在长久注视下开始分裂, 由一个熟知的字变成两个字。如“的”字,盯久了就只能分出“白”与“勺“了。 ⑫其实,这就是我们神经活动中出现的疲劳现象,不仅仅只会出现在我们看字的时候,我们 的其他感官,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今朝中考语文:www.jzjy365.com收集整理。而视觉上除了看字,看其他事物也是相同的道理。视觉上产生的饱 和效应久而久之,甚至演变成一个“都市怪谈”。 16.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 一个字盯久了,产生的语义饱和现象将会持续很长时间 B. 任何词都会成为我们体验语义饱和的牺牲品,无一例外。 C. 在短时间观察下,越复杂的文字越会被脑补成其他符号。 D. 不仅仅视觉,听觉、嗅觉等其他感官也会产生饱和效应。 【答案】D 【解析】A.段②“通常来说,这个过程只会持续几十秒,当你闭上眼睛或者转头看看其他 事物,这种感觉就会消失了。”B.段⑩“Leon James 表示,任何一个词都可能成为我们体验语 义饱和的牺牲品。但也有例外,举个例子……”C.相反,能让我们在十分短的时间内产生语义 饱和感觉的字,都是一些字形简单的,极为日常的字。 17.请简要概括造成“一个字盯久了,反而感觉不认识”的原因。(4 分) 【答案】这是我们的大脑产生的反应性抑制。(1 分)在认字过程中主要负责接收和处理的 神经元因短时间内被反复刺激而疲倦,(1 分)不再发送信号至神经中枢,(1 分)因此我们的 大脑便只重点关注它的字形,从而忽视了它的语义,产生了短暂的陌生感。(1 分) 【解析】此题考察文章重要信息的提取和概括。作答时回到原文中找到对应语句进行摘录 即可。 18.请以“苹果”为例,根据第⑤—⑦自然段的内容,说说大脑识别“苹果”一词的过程。(6 分) 【答案】眼睛先输入“苹果”的字形图案信息,然后传递给大脑;大脑中的神经元受到“苹 果”笔画结构等视觉信息的刺激后,发送信号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在视觉与文字记忆的数据 库中进行比对,找到其正确语义,让我们理解“苹果”一词的含义。 【解析】此题考察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和迁移运用。作答时回原文找到大脑识别的过程, 将“苹果”一词替换进去即可,注意第⑦段的内容需穿插在中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