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中考语文: 《列子•说符·郄雍视盗》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4-01 今朝教育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二)文言文阅读(9分)
    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 之间而得其情。晋侯大喜,告赵文子 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奚用多为?”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郄雍也。”遂共盗而残之。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文子曰:“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
    【注释】①貌:相貌。②眉睫:眉毛和睫毛。③赵文子:即赵武,又称赵孟,春秋时晋国大夫,曾执晋国政。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能视盗之貌        四支僵劲不能动
    B.吾君恃伺察而得盗  察纳雅言
    C.遂共盗而残之      以残年余力
    D.而群盗奔秦焉      猛浪若奔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使 教 明 于 上 化 行 于 下 民 有 耻 心 则 何 盗 之 为
    11.文中赵文子认为消除盗贼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为什么?(3分) 
    答案解析:
    9.【答案】A(3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A项中的“盗”,前后均译为“能够”。B项中的“察”,前者译为“观察”,后者译为“明察”。今朝中考语文:www.jzjy365.com收集整理。C项中的“残”,前者译为“杀”,后者译为“残余”D项中的“奔”,前者译为“跑”,后者动词用作名词,译为“飞奔的马”。
    10.【答案】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3分)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来划分即可。
    11.【答案】举贤而任之。因为“举贤而任之”可以使上面的政教清明,下面的好风气流行,老百姓有羞耻之心,所以这是消除盗贼最好的办法。(3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细读选文,由“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可知,赵文子认为消除盗贼最好的办法是:举贤而任之。由“‘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可知“举贤而任之”能够使上面的政教清明,下面的好风气流行,老百姓有羞耻之心,所以是消除盗贼最好的办法。
    参考译文:
    晋国苦于盗贼(太多),有一个叫郄雍的人,能看出盗贼的相貌,看他们的眉毛和睫毛的中间就可以得到他们的真实情况。晋侯大为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只)得到一个人,全国的盗贼(就)都没有了,何必用那么多人呢?”文子说:“您依仗窥伺观察而抓到盗贼,盗贼不但清除不尽,而且郄雍一定不得好死。”不久一群盗贼商量说:“我们贫穷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郄雍。”于是共同抓获并杀了他。晋侯听说后大为惊骇,立刻召见赵文子并告诉了他(这件事),文子说:“您要想没有盗贼,最好的办法是选拔贤能的人并重用他们;使上面的政教清明,下面的好风气流行,老百姓有羞耻之心,那还有谁去做盗贼呢?”于是(晋侯)任用随会主持政事,而(晋国)所有的盗贼都跑到秦国去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