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言文阅读(9分) 桓公曰:“梁聚谓寡人曰:‘轻赋税而肥籍敛① ’,梁聚之言如何?”管子对曰:“梁聚之言非也。彼轻赋税则仓廪②虚,肥籍敛则械器不奉。械器不奉,而诸侯之皮币不衣③;仓廪虚则絵贱④无禄。君有山山有金以立币以币准⑤ 谷而授禄,故国谷斯在上,谷贾⑥什倍。农夫夜寝蚤⑦ 起,不待见使,五谷什倍。士半禄而死君,农夫夜寝蚤起,力作而无止;彼善为国者,不曰使之,使不得不使。”桓公曰:“善。” (选自《管子·山至数》,有删减) 【注释】①肥籍敛:薄收田税。②仓廪:粮仓 。③衣:拿衣服给别人穿,这里指出口。④絵贱:低贱。⑤准:折算。⑥贾:同“价”。⑦蚤:同“早”。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梁聚谓寡人曰 太守谓谁 B.肥籍敛则械器不奉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C.故国谷斯在上 故渔者歌曰 D.不待见使 才美不外见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君 有 山 山 有 金 以 立 币 以 币 准 谷 而 授 禄 11.管子的主张与梁聚的主张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又是什么?(3分) 答案解析: (二)9.【答案】C(3分)【来源:jzjy365.com】【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A项中的“谓”,前者是“对……说”的意思,后者是“命名”的意思;B项中的“奉”,前者是“供给”的意思,后者是“侍奉”的意思;C项中的“故”,均是“因此”的意思;D项中的“见”,前者是“听见,听到”的意思,后者通“现”,是“表现”的意思。 10.【答案】君有山/山有金/以立币/以币准谷而授禄(3分)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来划分即可。 11.【答案】相同之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调动农民耕种的积极性。 不同之处:结果不同,梁聚的主张会造成国库亏空,使战士因低贱无禄而失去保家卫国的积极性;而管子的主张能使战士、农民主动为国家所驱使。(3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梁聚实行轻税而薄征是通过加强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性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管子的主张是通过提高粮价来刺激农民耕种的积极性,两个主张的目的是一样的。但梁聚的主张最终会造成国库亏空,致使战士因低贱无禄而失去保家卫国的积极性,这是他主张的弊端;而管子的主张则会让战士和农民都主动起来,心甘情愿为国家所驱使。这是两个主张的不同之处。 参考译文: 桓公说:“梁聚对我说:‘实行减轻赋税并薄收田税(的政策)’,梁聚的话怎么样?”管仲回答说:“梁聚的话不对。他减轻赋税则粮仓空虚,薄收田税则兵器工具不够供给。兵器工具不够供给,则皮帛不能出口;今朝中考语文:www.jzjy365.com收集整理。粮仓空虚则(战士)低贱没有俸禄。国君有山,山中产金,可用金铸造钱币,用钱币折算粮食发俸禄,因此粮食就全都囤集在国家手里,粮价可上涨十倍。农民晚睡早起,不等听到命令,粮食(就可以增加)十倍的产量。(这样一来)战士只要有从前一半的粮食俸禄,就可以为国效命,农民(又)晚睡早起,努力耕作不停;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必直接用言语驱使百姓,就让百姓不得不被他驱使。”桓公说:“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