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2013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十四)--文言词语类(1)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强化训练:
    (一)山中与幽人①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②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注释】①幽人:指隐居的高士。②卿:对好朋友的称呼。
    1."一杯一杯复一杯"中连用三个"一杯",这有什么好处?
    2."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三)夏意
    苏舜钦
    别院①深深夏席②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①别院:正院旁侧的小院。②席:竹席。
    1.这首诗写出了盛夏小院幽静的特点。诗中体现"幽静"的词语有、。
    2.除了"幽静"之外,诗人笔下的夏日小院还有什么特点?
    (四)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六)明月夜留别
    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曾城。
    1."离人无语月无声"这句诗勾勒出怎样的环境气氛?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七)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此诗又名《》或《》,入乐后便成为别席离宴的绝唱。
    2.诗中写饯别饮酒为什么用"更尽"而不用"更进"?
    3.诗的前两句除交代送别时间、地点与环境外,还有其它作用,请写出两点来。
    (1)
    (2)
    (八)暮春
    翁格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①。
    注:①东风:即春风。
    1.从题目入手,分析诗人流露的情感。
    2.你如何理解"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的内涵。
    (九)诗二首
    其一
    王睿
    莫愁工人丑画身,莫嫌明主遣和亲。
    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
    其二
    郭沫若
    宁赴常流终不悔,做成雄鬼亦堪奇。
    亡秦三户因何故,日月江河一卷诗。
    1."工人"现在多指工业劳动者。请结合诗的内容,解释"莫愁工人丑画身"中"工人"的意思。
    2.在"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这句诗中,作者对王昭君的命运大胆假想,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同样,唐代诗人杜牧也用一句诗对三国人物的命运大胆假想,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请写出这句诗。
    3.《诗二首》分别对王昭君、屈原作出了评价。请你试写一两句诗,对文天祥的品格作出评价。
    (十)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
    2.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十一)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服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诗。
    2.从诗中和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
    3.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