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地震,不管发生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人间的灾难。救助,不管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人性的光芒。冷漠,不管对中国还是对日本,都是人类的耻辱!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用强烈语势,表达了在人类共同灾难面前人们应该持有的公正态度和善良情感。 B. 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的绵长轻柔和汹涌澎湃的特点,同时又使表意凝练,音韵和谐 C.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同时把春天人格化,写出春天富有人情味,读来非常亲切。 D. 邻居内一人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邻居故意言过其实讨好胡老爹的心理,同时又突出了胡老爹的屠户身份。 9.对下面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②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③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它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如温润的少女,无日不迎风含笑,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④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A.①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绘出了三季百花次第竞放、色彩斑斓的绚丽景象,语言凝练,意蕴丰富。 B.②句赋花予人的情态,写出了夹竹桃不与百花争艳,"一声不响"坚持默默开放的态势,表现了夹竹桃的胆小懦弱及少女温润而执着的个性。 C.③句运用排比、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夹竹桃无论环境如何,始终如一的坚韧品格和少女般张扬而不屈服的个性。 D.④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有力地突出了夹竹桃韧性品格的可贵,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赞美之情。 10.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地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 理解:这几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使月儿成了"瘦削了两三分"的女子,"晚妆"后"出落"得愈发精神。 B.每天,老舍静静地吸烟,然后写;静静地喝茶,又写;静静地擦桌子,还写;静静地看画,写,写,写……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不仅层次清楚地写出了老舍每天的生活,而且强调了他专心思考、勤奋写作的精神。 C. 这里有山有水,正是建造园林的好地方: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造数间临水轩斋。 理解:这句话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建造园林的美好设想,给人以音节匀称、音律和谐的美感。 D.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 理解:这两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夕阳西下时落日、草莓、山尖、归鸟、小草等美好景象,表现出生命的鲜活与灵动。 11.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回到古镇,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虽然我们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又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有时它还带来果实醇厚的芳香,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最令人迷醉的还是走在烟雨迷蒙的古镇上,那就如同漫步于唐诗宋词意境的画廊。那淡淡雨雾轻笼下的小桥流水,像一幅水墨晕润的国画小品,又像一首空灵飘逸的美丽小诗,更像一曲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流水静静地流淌,那不是故乡的血脉么? A.选段中,将风拟人化,写出风的调皮可爱,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馨、亲切。 B.选段中,把"古镇"比作"画廊",写出了古朴的小镇在烟雨轻笼下的诗意之美。 C.选段中,用"国画小品""美丽小诗""江南丝竹"构成排比,写出了小桥如诗如画的美。 D.选段中最后一句,运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作者面对"流水"而引发的思考。 12.对下面文段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空仿佛骤然裂开了一个大口子,雨在云层再也收不住脚,就那么呼啸着倾盆而下。②马路上溅起了大大小小的水泡,哧儿哧儿的冒着白烟儿,一眨眼儿功夫,就在街边汇成了溪流。③大树的叶子在雨水的冲刷下哗哗作响,颜色碧绿得耀眼;柳树迎风扭动着腰肢,像一个舞者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 A.①句主要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写雨下得很急。 B.②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雨下的得大。 C.③句运用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柳树对雨水的喜爱之情。 D.选段中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雨来得急、下得大。 13.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初冬的柳树,一点儿不失她春天的婀娜;与严寒抗争的坚忍,她又不输给松柏。她是在以自己完美的形象来抵抗严寒的降临:茂盛依旧,绿色依旧,婀娜依旧。万物多已萧疏,松柏本来就不那么鲜亮的绿色,如今更显黯淡。在寒风中,只有柳树,依然在展示着她那浓得快要滴下来的绿色,舒展着她那浓密柔软的秀发,装点这枯燥乏味的冬天。 A.选段中用"婀娜"一词赋予柳树以人的姿态,形象地描写出在万物多已萧疏的初冬时节,柳树的形姿是那么挺拔,伟岸。 B.选段中用"……依旧"的排比句式,形象地写出了柳树是在以自己最完美的形象来与冬天抗争的。 C.选段中"只有柳树,依然在展示着她那浓得快要滴下来的绿色"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初冬时节的柳树,绿色依然是那么浓郁。 D.选段中拿松柏来衬托柳树,突出了初冬时节的柳树坚忍不屈,生机盎然的特点。 14.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一项是 柳絮般的雪,在空中飘舞一夜后,终于停了。 第二天清晨,外面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地上铺了一层白地毯,它如绸、如缎、如银、如玉……极目远望,茫茫原野,群山奔驰,镶银点翠,分外妖娆。 没过多久,孩子们都出来了。他们在雪地里跑一段、滑一段,跑一段、滑一段,玩乐着、欢笑着,谁能说整个世界不是他们的? A.选段中"柳絮般的雪",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雪势大而猛。 B.选段中反复运用"跑一段、滑一段",突出了大雪过后,地面光滑、难以行走的特点。 C.选段中运用"如……"的排比句式,形象地写出了大地的细腻、柔美、洁白。 D."谁能说整个世界不是他们的?"运用了反问的手法,表现了作者从雪后世界感受到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15.对下面语段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有错误的是: ①来乌镇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白鹭、云朵、晨雾。要有怎样的慧眼才能惊喜地发现它们呢?②白鹭来,乘着清风,扇动着丝绸一样的翅膀,倏忽间就翩然而至了。③云朵呢,如果它们思念这片小桥流水人家了,从天空的某个角落出发,且歌且舞,也是说到就到了。④比起白鹭和云朵,晨雾不是远客,它们就栖息在乌镇纵横交织的水泽深处,只要它顽皮起来,就一哄而起,缚住太阳,把人间幻化为海市蜃楼,霸气十足地做这世界的皇帝。 A.①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突出乌镇清晨的热闹及带给人们的惊喜。 B.②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使人联想到白鹭飞翔时轻盈优美的身姿。 C.③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让欢快自由、轻灵飘逸的云朵跃然纸上。 D.④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晨雾笼罩一切的景象描绘得趣味盎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