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做题训练时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量大且持续时间长 这里的量指每一次训练的时候题量必须要足够,连续做题的时间要长,切忌浅尝辄止。这样更容易找到感觉,锻炼自己的思维速度。 (2)掐时间 控制好时间去训练,可以有紧迫感。刚开始做题的时候可以放慢一些,多训练解题思维。当有一定的总结后,要尽量缩短做题时间。切记快准狠。 3. 关于能力训练 针对计算、写字慢、阅读有问题的同学。 计算能力不足是由于逻辑推导能力不足所导致的,这一点在短时间内只能通过大量的计算来提高。 至于写字速度慢,也可以通过集中练习,比如有些多余的笔画,比如改掉一笔一顿的习惯,然后逐步加快即可。 阅读慢的同学,平时多朗诵,多读适中篇幅的一些文章或题目,训练一目多字,甚至一目多行。 4. 改掉性格的影响 可以在平时训练时试着一个字一个字念题目(或默读),再有就是做题时强迫自己规范好草稿。不要东一块、西一块乱写,把草稿当作作业来写。 如果好动的同学平时做题的时候可以强迫自己不断继续坚持做下去,短期内养成“稳当”的特点。 5. 通过做题来养成正确的考试习惯 做题时要讲究“一看二想三动四回顾”。 先看清题意,再思考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关联,然后才动手,最后总结。 当你习惯了这些步骤后,就能快速答题了。切忌没有形成相对固定的解题思维之前,一拿到题就闷头做。 针对以上大家答题速度慢的问题,老师分享了一些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那么,具体在考试中,要怎样确保自己的答题速度呢? 这几点要特别注意: 1. 答题顺序:先易后难 有些同学喜欢先做大题难题,比如语文喜欢先写作文,数学先解大题,认为前面题自己都会,如果能先把后面的题拿下就稳了。这样做,却可能导致难题上花费时间太多,到最后留给简单题的时间都紧张了,匆匆忙忙会做的没做对,得不偿失。 其实,做题的状态不是一下子就来的,从基础题开始做,也是一种适应考场、活动思维的过程。 2. 时间分配:避免“头重脚轻” 很多同学前面的基础题因怕失分而花了太多时间,到后面的大分值题目没时间做了。 一般我们考试中各题型的时间分配可以与分数的分配相当的。比如150分的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基础题阅读题和作文差不多对半,前者用足45-50分钟,作文用50-60分钟,其中作文一定要花5到10分钟用来构思。 一定要有意识地控制时间,避免在考场一味地与时间赛跑。 3. 遇到难题:千万别死磕,没思路就pass 难题如果一开始做不出,比如思考了两三分钟还是没有任何头绪,千万不要死磕,待容易题做完后再来攻克。 很多时候难题做不出,可能是因为一个概念一下子想不起来,也可能是因紧张而思路不畅,都是暂时性的,一味钻牛角尖反而没用。如果做容易题适应一段时间后,可能灵感就来了,思路就打开了。 实在做不出的难题,也不要空着,试着蒙一个。 4. 遇到主观题:大段答题,要先分点列框架 不要一看到题目就下笔答题,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尤其主观题,最好先有个大概的框架,比如在草稿纸上列几个关键词作为答题要点,只要思路对了,你答题速度会很快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