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清风沉醉 朱以撒 ①当老郑站在我面前时,全然是一个山野劳作者的形象。 ②孔夫子曾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从鸟兽草木身上获得一些识见也是很必要的。老郑识得许多草木,以为每一棵树每一茎草都有如一个人,是活脱脱的生命,是可以琢磨的。没有两片树叶是一个模子,也没有两个树种的气味如合符契,当旭日东升,每一棵树都会在开张中散发出自己的香味,清淡的飘忽的,似有若无的。一个人陶醉于一棵树,一片树林,是相看不厌的,特别是品相端庄者,挺拔光洁,无一疤痕,枝杈果断恰如其分,可以让人想起玉树临风,喻一切美好。如果一个人没有切实的劳动,他对于一棵树难有如此的感受。 ③老郑对树有一种敏感,其中玄奥难以对外人道。他能看出种苗之雌雄,雌雄只有在一定的时候才会显露在叶片的色泽上,此时就要及时将雄株去掉,留下雌的。这些育好的树苗经过漫漫行程,落实在他的山上。海南降香黄檀、印度檀香紫檀、檀香、沉香、红酸枝、金丝楠木,树名上闪动着名贵的光芒。树与树是可以对比的,形态、神韵,尤其是树的品质,那些优秀者,往往更让人挑剔和考量,然后是期待。老郑说:“名贵树种的前程都在远方,在我们不知道的时间刻度里。” ④名木生长何其缓慢,像印度檀香紫檀、红酸枝,每次走过去,都好像纹丝不动,看不出变化。当一棵黄花梨能做成一张八仙桌,且面上是两块独板,几百年就过去了。有时看一棵树有海碗ロ粗,但里面可以做木料的那个树芯不过一个食指粗细。清人袁枚曾说,“物须见少方为贵”,一座山在百年后成为名贵之山,天下无山似此山,实在是让人开怀的憧憬。作长久计,为后世计,在这个时日,有这样想法的人不会太多。当老郑融入青翠之中,他的背影就是一棵洁净的黄花梨或是一棵沉实的紫檀。 ⑤南朝的刘勰说,“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说的是人与植物的关系的微妙。当人在选择植物时,植物也在不动声色中窥视种植者。草木有本心,不负主人,便你前我后地伸展起来了。 ⑥我们站在两棵大小悬殊的黄花梨面前,静静感受世界万物的差异。同样的土质,同样大小的树苗,同样的培养。后来,往往是变数,一棵渐渐长高起来了,另一棵则难以跟上。我问老郑何以如此,老郑没有吭声。生命的过程复杂幽微,充满奥秘,没有哪一种仪器可以测量清楚,只能说命运如此,长不高自有长不高的道理,而终了命运更是无从猜度。秦汉时的植物有的被制成木牍,写上文字传到现在;有的则在倒地之后作为劈柴,在炊爨中化为袅袅青烟。这棵快长的黄花梨,它充分地占据了享受阳光的先机,长得越发招展,而那棵慢长者享用就少,在阴影下,局限大了起来。可以说,一片树林就是一个世界,人在草木中看到了自己。 ⑦老郑说一起去看一棵古樟树。樟树巨大无朋,想当年周围还有许多树,只不过渐渐消失了。一棵树老到没有同伴,它的沧桑感就出来了,很古拙很质朴。如同老人,老树也是让人敬畏的,绝大多数的树无从生长到此时。老郑理应无数次来此看树,看树时可以想很多问题。他种下的树在多年间已大有起色,生长总是一日一程的,顺其自然,至于今后如何,毋须多想。在人情往来中,老郑最喜爱赠送他人黄花梨树苗,他希望大家多种树,日后长成老树、古树,会越见美感。我们虽然看不到一棵黄花梨最终长成,但所谓希望往往就是这样,种下再说,除了浇水施肥,余下的就是耐心等待。 ⑧在老郑绿叶掩映的山庄住了一宿,静谧无声亦无尘。一个人,由于热爱劳动,渐渐使一座山有了诗意。一个人在绿林中穿行,览树木生长,循四季变化,若清风一般自在。老郑一直庆幸自己因热爱劳动才有所托寄。我一直视老郑为劳动模范,后来才知道他早些年就是全国劳动模范了。老郑的劳动观和其他人可能有点区别。时至今日,谈起劳动,大部分人会想到实验室里、流水线上、电脑屏幕前的工作,老郑从事的却是脚踏实地、有泥土味、有汗水的劳动。在劳动中,他看到了大地深处的力量和润泽,看到了每一棵树都在追慕阳光。 (摘编自《光明日报》 13.老郑的劳动有哪些特点? 14.赏析第五段,指出运用的手法及作用。 15.理解画线句子的含意。 (1)名贵树种的前程都在远方,在我们不知道的时间刻度里。 (2)当老郑融入青翠之中,他的背影就是一棵洁净的黄花梨或是一棵沉实的紫檀。 16.作者为什么说“一片树林就是一个世界,人在草木中看到了自己”?请结合第六段内容分析。 答案: 13.①从劳动对象上获得见识和感悟。②对树有一种敏感。③对树的种类和品质有极高的要求。④眼光长远,为后世计。⑤老郑的劳动承载着寄托。⑥脚踏实地、有泥土味、有汗水。 14.①拟人,满山的绿色是对老郑劳动的最好回报。②引用,说明老郑对树充满了感情。 15.①名贵树种成材需要很长时间,老郑知道自己虽不一定能享受成材的快乐但他依然对此充满了期待。②老郑种树的价值像名贵树种的价值那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显现出来。 16.①人生命运无法猜度。②成长快的会占得先机,成长慢的会受到局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