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整理了关于2021年中考地理知识点之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新经济政策(1921年) 1、背景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社会发展和生产恢复 2、主要内容 (1)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力,允许出租土地,实行自由贸易 (3)中小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 (4)按劳取酬工资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实物配给制,劳动义务制,取消自由贸易,全部工业国有化。 3、作用 从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成立:1922年,俄、白俄、乌和南高加索联邦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2、社会主义工业化: (1)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2)措施: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 (3)成果:落后农业国 → 强大工业国 (4)作用:短期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工业化。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模式固化,使苏联经济僵化。 三、农业集体化 1、背景:1927到1928年苏联发生严重粮食危机 2、目的:解决粮食问题,适应工业化需要。 3、方法:消灭富农,支持建设集体农庄,组建拖拉机站。 四、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 2、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影响(评价斯大林模式): (1)积极作用: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巨大国际声誉。 (2)消极作用: 弊端也令苏联付出沉重代价。党政不分,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