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为什么用豆蔻形容少女 豆蔻指女子多少岁

http://www.newdu.com 2021-04-06 初三网 admin 参加讨论

    豆蔻年华,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但对于现代人来说,有很多人都不理解古人在当时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去形容那些妙龄女子。其实豆蔻年华这个词,是有一定来历的。
    为什么用豆蔻形容少女 豆蔻指女子多少岁
    为什么用豆蔻形容少女
    这个典故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形容少女像二月初刚发芽的豆蔻嫩芽,含苞待放。此后人们就开始使用“豆蔻”来形容十三岁的少女了。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赠别》。据说诗人杜牧在扬州偶遇了一位十三岁左右的风尘女子张好好,临别前写了这首诗赠与她。文中描写这位柔弱美丽的女子,像二月里刚发芽的豆蔻花,含苞待放。
    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诗人所见的应该是中国土生的草豆蔻,一味中药,《图经本草》中记载:“《图经》曰:豆蔻,即草豆蔻也。生南海,今岭南皆有之。”,“二月开花作穗房,生于茎下,嫩叶卷之而生,初如芙蓉花,微红,穗头深红色。”
    二月的豆蔻像芙蓉花,微红的样子如同少女的脸,这个比喻很美,后来的人们也都开始用这个说法来形容十三岁的少女。而且豆蔻花花蕊两瓣相并,形似同心,这种外形被视为爱情的象征,称为同心蕊。
    豆蔻指的是女子多少岁
    豆蔻是指年龄为13岁的女子,也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当然,古代时候的女子除了豆蔻年华,还有着别的称谓,一起来看一下。
    女子在幼年时被称为髫年,也可以叫做垂髫,因为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自然下垂。
    女子到了15岁便叫做及笄之年,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
    女子到16岁便叫做破瓜年华、碧玉年华,寓意身体已经完全发育成熟,可以结婚为人妇。
    女子到了20岁便叫做桃李年华,因为这个时候的女子像桃李盛开的时艳丽动人。
    古代年龄称谓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教数:9岁。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古代年岁的别称。《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舞勺:男子13岁。古代13岁的男孩学习的一种文舞。
    豆蔻:女子13~14岁。源自唐朝诗人杜牧诗《赠别》。“娉pīng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
    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