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方略: 古人说“景乃诗之媒”,古诗十之七八都离不开写景,对景物描写的考查,自然也较为常见。一般而言,景语也是情语,但景物描写题,大多忽略写景中的情感因素,而是就写景谈写景,就描写谈描写。 解答这类题目,先要确定景物的时空特点,即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譬如例一《春日》,从题目与首句的“溪曲”,可知是写春日溪边景色;例二《春日偶成》,从题目与第二句“傍花随柳过前川”,可知是写春日乡间景色。 接着检索所写景象。一定时空里的景色,总是由多个景象构成的,这些景象在动静、声色、虚实、高低、远近上的配合,共同创造出景色的美感。譬如例一,这首诗就是通过描绘小溪阴阴、细雨翻萍、鹅鸭戏水等三种景象,勾勒出一幅春日溪水图,营造出优美而完整的画面。而例二,第一、二句写景,依次写到了云淡风轻、春花烂漫、柳枝舞动(傍花随柳)等景象,描绘了一帧风和日丽的美好图景。 有时,题目还会聚焦于某个具体的局部景象,要求概括出景象的特点。如例三,整首诗写暮春时节花谢草长的景象,但问题聚焦于一个景象: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从第一句“水满堤”可见雨量之大,从第二句“乱山高下路东西”(雨从乱山高处落下,分东西两路倾泻而下)可见雨势急,所以,一、二两句写出了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如果题目提高一点能力层级,会考查景物描写的方法,那就需要从动静、虚实、远近、声色等角度作答。如果题目要求回答景物描写中蕴涵的感情,那还要熟悉古诗词里常见景象跟情感的关联性。如“风”“霜”“雨”“月”“笛声”“杨柳”“长烟”“落日”等,这些景物多是表达离愁别绪之苦、戍边征战之难或是被贬谪之愁等内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