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中考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http://www.newdu.com 2021-05-10 初三网 admin 参加讨论

    语文最难的可能就是文言文了,很多知识点,而且要背的内容也很多,这个时候你如果不写知识点提纲,基本上是不可能掌握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中考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文言文常用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1.安
    (1)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
    (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3.从
    (1)跟,随。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
    (4)依从。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自,由。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
    (6)在。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7)堂房亲属。例:赠从弟(《赠从弟》)
    (8)向。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之”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1.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c.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d.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