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5) 【2019湖南郴州】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2分) 上片: 下片: 11.宋代胡仔《若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请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2分) 【答案】 10. 上片:望月 下片:怀人 11. 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 【2019湖南衡阳】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巻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_听觉和视觉_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2 分) 【解析】“角声”从声音即听觉;“燕脂凝夜紫”写颜色,从视觉。 10.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2分) A.“雁冂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圧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巻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 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尾联“扱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解析】C.诗中“不起”指的是鼓因霜重“声不起”,而战士们依然是斗志昂扬。 【2019湖南怀化】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睛。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11.下面对这首司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宋代词人陈与义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 B.这首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往昔岁月中沉湎于午桥宴饮,流连于洛城繁华,昼夜游乐,豪情不再。 C.下片中“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表现了词人对世事沧桑的感喟:经历国破家亡的流离之苦,看破尔虞我诈的宦海沉浮…… D.“古今多少事,渔唱起更”一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 12.这首词的上下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全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3 分) 【答案】 11.D.此诗作者在最后表达的是消极和无奈,旷达和解脱没有。 12.记叙和议论(抒情) 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2019湖南娄底】 曾国藩 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 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 谋道谋事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 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注】①凌十一:作者的朋友 15.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16.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4分) 【答案】 15.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16.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19湖南益阳】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B.颔联以景喻人,诗人以“蓬”“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尾联写作者到了边塞却未遇到将官,表达了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 11.《而庵说唐诗》评价本诗时说:“‘大漠’‘长河’联,独绝千古。”请仔细品读颈联,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1)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该联的画面。(2分) (2)请从语言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赏析其“独特”之处。(4分) 【答案】 10.D 11.(1)示例:浩瀚无边的沙漠上,一缕孤烟扶摇直上,直插云霄;苍茫暮霭中,滔滔河水绵延千里,一轮红日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上缓缓下沉。(每句1分,翻译诗句只记1分) (2)赏析语言:“直”表现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了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特点;“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圆,写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赏析关键词“直”和“圆”,各1分) 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了神奇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1分) 【2019湖南永州】 【甲】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山行 [唐]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注】①栎:同“栋”,一种乔木;②茗:茶的稚称. 12.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B.【甲】诗尾联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 C.【乙】诗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具体描写了村民焙茶和抽丝的劳动场景。 D. 【乙】诗尾联写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与之一道进入深山密林采药。 13. 【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4分) 【答案】 12. C(A中“箫鼓追随”体现不出村民的热情好客;B中对“闲”字理解不当,整句应有“能不时”造访之意;D中不是入山采药,而是有归隐之意。) 13.①都写了山村风光的美丽; ②都写了农事丰收的盛景;③ 都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2019湖南岳阳】 九日送别 王之涣(唐)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释:蓟(jì)庭,地名。 (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2分) (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 (2分) 【答案】 (1)一个“暂”字,把作者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事,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_,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了。___ (2)断蓬”,就是飞蓬,时值深秋,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作者用“断蓬”暗喻:明日一别,就像那飞蓬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表现出诗人对和朋友此时的相遇十分的珍惜,对即将的离别万分的悲伤。 【2019湖南张家界】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本诗前两句写景,请展开想象,描绘诗句中所展现的画面。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鸟声婉转,鸟儿自由飞翔;山花绚丽,树阴浓密。 (2)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写画眉鸟。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 【2019湖南长沙】 赋得暮雨送李胄① 韦应物 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④。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⑤深不见,浦⑥树远含滋⑦。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⑧。 【注释】①赋得:分题赋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②楚江:指长江。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⑤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⑥浦:近岸的水面。⑦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⑧散丝:雨丝。 10.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本诗通过写“雨”“江”“帆”“鸟”“树”等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 C.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D.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 E.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 11.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 10.BC 11.“漠漠”、“冥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气迷茫和天色昏暗的景象,(1)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1分)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