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用典”的意思是在诗歌、小说等文章中,运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在这里,“行文”指的是文章中的一种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用典”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典故、词句等);“典”的意思是典故,它包括历史记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前人诗句、历史人物等。 ![]() 用典作用 使立论有根据 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即【文心雕龙】所谓“援古证今”也。如李商隐之【有感】诗: 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 劝君莫强安蛇足,一盏芳醪不得尝。 其中“蛇足”一词,即引自【战国策】:“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之’。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李诗即以此作为引证,使为立论之根据。(以喻勿另生枝节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