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语文 > 历年真题 >

2020年广西贵港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06-07 好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广西贵港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zhuó)落    归(xǐng)    (pín)临    (jiǎo)揉造作
    B.拘(nì)     (pīn)凑    (hé)谐      附(yōng)风雅
    C.(ruì)智     (zhōng)看   旌(jīng)旗    (fēn)外妖娆
    D.震( sǒng)   (dàng)案      (tuān)急   相形见(zhù )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艰辛与磨砺是成长最好的______.参与抗击疫情的战斗,青年一代付出很多,也收获很多。收获是什么?是______更加坚定,是_____更加宽广,是______更加厚实。 正如一位大学生志愿者感慨的那样:“抗击疫情是我们最好的成长礼。”
    A.催化剂  信心  胸怀  理想
    B.添加剂  信心  道路  理想
    C.添加剂  信念  道路  人生
    D.催化剂  信念  胸怀  人生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有走进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才能洞见他们的人生轨迹,守护劳动者的风景。
    B.专家认为,过度疲劳引起健康透支,最大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休息时间都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C.苹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前应将苹果洗净、削皮。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园的荷花尤其特别引人注月,游人不由得驻足欣赏。
    4.依次填入下文括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①)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②)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侮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③)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④)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⑤)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二、议论文阅读(共9分)
    阅读文章,回答5-7题。
    读书万卷始通神
    吕云祥
    ①宋朝苏献有一首诗:“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一纸行书两绝诗,遂良须鬓已如丝。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②大诗人写这首诗的起因是:柳阂、柳辟两兄弟很崇拜舅舅苏轼的书法,常向苏轼索求墨宝。于是,苏轼写诗自谦,说自己的书法未足珍惜,只有读书万卷才是学子们应追求的境界。主要意思是,用坏的笔即使堆砌成山,也未必能写出好东西,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真正的好作品,每个人的书法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风骨,不要认为自己的东西就一定不好而去盲目地学别人……后来,“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成为书法界的艺术妙道。
    ③从事书法创作的人固然需要不断读书学习,从而充实才华、吐故纳新、提高水平,其他各业人员呢?当然也需要不断读书学习。汉代刘向《说苑》中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说明人不论在什么时候,只有努力读书学习,才会有光明的前途。
    ④如何读书,怎祥学习,又大有讲究。
    ⑤有些人虽然也在读书,可是在读书的过程中缺少毅力。没有恒心,时断时续。这样读书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幼时,其母见其读书没有恒心,就以“断机杼”相警告,促使孟子努力学习,才成儒家圣人。
    ⑥有些人虽然十分喜爱读书,也从不间断,可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如南朝宋齐人陆澄,从小好学,博览群书,行眠坐食,手不释卷,然读书不求甚解,被时人讥为“书厨”。《南齐书》说他“读《易》三年不解文……”
    ⑦有些人的读书则是“读死书”,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尽信书”。《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⑧有些人的读书却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即为读书而读书,尽搞形式主义,大做表面文章。目的不明,其结果必定是“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虛”。
    ⑨上述种种“读书之道”,绝不足取。那么可取的读书之道是怎祥的呢?
    ⑩当然,“孙敬悬梁”“苏秦刺股”“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等苦读典范,值得缺少毅力的读书人学习;明朝顾炎武那种“有一疑义,反复参考,必归于至当;有一独见,援古证今,必畅其说而后止”的读书求解精神,值得不求甚解者效仿;清朝彭兆荪所作“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的诗句,值得“读死书”“尽信书”者借鉴;明代鹿善继《四书说约》中“读有字书,却要识没字理”的读书明理目的,值得为读书而读书者采纳。
    ⑪然而,笔者觉得最科学、最全面的“读书之道”要推子思的“五之”说。子思,孔子之孙,伯鱼之子,名假,古代学者尊之为“述圣”,作《中庸》三十三章,其中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读书做学问之论。“五之”的意思是,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切实地实行。“五之”中,“笃行之”既是“博学之”的落脚点,又是“博学之”的实践基础;“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是“博学之”的方法;“博学之”既受“笃行之”的影响,又制约“笃行之”。可见,“五之”是相辅相成的学、行关系。这种“学”与“行”的辨证关系,对读书人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南宋诗人陆游诗云:“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选自《联谊报》2017年12月7日)
    5.下列对本文第⑥段运用的论证方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论证
    B.比喻论证
    C.对比论证
    D.道理论证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强调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
    B.孟母以“择邻处”和“断机杼”相警告,促使孟子努力学习,才成儒家圣人。
    C.顾炎武、鹿善继的读书求解精神,值得不求甚解者和“读死书”“尽信书”者借鉴。
    D.最可取的“读书之道”;广博学习,详细询问,谨慎思考,清晰分辨,切实实行。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诗歌,提出本文的论题,充满文学色彩,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从全文的论述来看,第⑤⑥⑦⑧段的位置不宜调换。
    C.第⑩段通过列举事例,从正面有针对性地论述了作者觉得可取的几种“读书之道”。
    D.末段引用子思的“五之”说,论证了“学”与“行”的辨证关系,强调了“学”与“行”相结合的重要性。
    三、古诗文阅读(共18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8-10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B.安求其能千里也     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C.骈死于槽枥之间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
    D.其真不知马也  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A.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
    C.不蔓不枝(《爱莲说》)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B.本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食马者”愚昧专横的形象。
    D.最后一段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1-12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这两句诗。
    12.两诗画线句都流露出忠贞报国的意愿,诗人抒情方式与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8.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
    ②主人日再食  再: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5.“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中“余之专”指的是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四、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6.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②坐观垂钓者, 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与君离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
    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⑥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⑦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含蓄地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17-18小题,共8分)
    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有人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地立即窜了出去。后来,人们又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后来热度难忍失去逃生能力而被煮熟。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材料。
    (2)这则材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3)就这则材料进行评论。
    18.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这段话出自课文《        》,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共15分)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师傅点燃的一盏灯
    马宝山
    ①很多年以前,在一间职工宿舍里住着四个人,一个师傅和他的两个徒弟。两个徒弟大的十九岁,小的十七岁。另一位也是一个青年工人。四个人里边数师傅的年龄大,师傅那年二十六岁。
    ②他们四个人早晨一块出门上班,晚上一同出厂回宿舍,四个人形影不离亲热得就像一个家庭中的亲兄弟似的。亲兄弟似的四个人在星期天、节假日也总是在一起或逛公园,或看电影,也坐在小店里喝酒,酒喝得不多,喝得高兴就行。他们有时也去书店,那是陪喜欢读书的小徒弟去的。
    ③一天,他们又来到书店,小徒弟在新书架上看到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的《羊脂球》和《温泉》两本小说集,眼睛一亮,从书架上取下来翻过几页后激动地把书压在胸前。一个月只开18元学徒工资的人哪能买得起这两本精美的小说集呢?小徒弟就爱不释手地在书上摩挲几下,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回到书架上。一直站在小徒弟身边的师傅悄悄摸了一下口袋,踌躇一下也悄声离去。
    ④这天晚上,他们宿舍里就发生了一件非常不愉快的事情,那位青年工人压在褥子底下的一张五元钱的票子不见了。这是青年工人半个多月的膳食费呀。急得他在屋里团团转。他们四个人同住一个宿舍好几年了,还从来没丢什么东西呀,师傅说:“你好好找吧,丢不了的。”
    ⑤青年工人就把被子褥子掀了个儿又翻了一遍,还把床底下的小木箱叉拉出来仔仔细细倒腾了一遍,仍是不见那张五元的票子。
    ⑥师傅还是安慰青年工人说:“你别急,慢慢想,说不定你放在什么地方一时想不起来了,在咱这个宿舍里是不会丢的。”
    ⑦宿舍里丢了钱,谁心里都难受,又仿佛有一层灰色的迷雾压在每个人心上似的。那天晚上,大家都早早地躺到床上辗转反侧,很晚很晚了才走入梦乡。
    ⑧第二天早展,师傅起得最早,他给大家打来了一桶洗脸水。在大家洗濯的时候,师傅拿起扫帚扫地,他一帚一帚扫得特别认真,一下子从暖气片下边扫出一张五元的票子,举在手里大声说:“看,这张五元的票子我从暖气片下面扫出来了,我说在咱宿舍里丢不了吧!”说着把钱递到那个青年工人手里。
    ⑨这一下子大家都轻松下来了,他们又高高兴兴地去上班。这天下午,师傅领着小徒弟来到书店,掏钱买了那两本莫泊桑的小说集送给徒弟,师傅在徒弟瘦削的肩膀上拍了拍,说:“好好读书,也要好好做人啊!”
    ⑪小徒弟接过书,哭了:“师傅,我……我……”
    ⑫师傅没让徒弟再说什么,他指了指西天一片绚烂的云霞说:“徒弟你看,落日晚霞多么美呀……”
    ⑬多年以后,那位小徒弟成为一名很有名气的作家,他已拥有几大架子的图书,书架上还摆放着他自己写的几十本书。但是,当年师傅送给作家的那两本莫泊桑的小说集,他没有摆放在书架上,而是珍藏在一个十分精致的小木盒子里,同时也把他的一个耻辱永远地隐秘在那个小木盒子里。
    ⑭作家一生中最难忘怀的人,就是那位当年只有二十六岁的师傅。
    ⑮作家说:师傅在我心里点燃了一盏灯,这盏灯照得我一生的岁月一片灿烂。
    19.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20.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小徒弟就爱不释手地在书上摩挲几下,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回到书架上。
    21.第⑪段中运用省略号有什么妙处?
    22.“徒弟你看,落日晚霞多么美呀……”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3.文中师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七、作文(50分)
    24.请以“前行的脚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字要写得规范工整;②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人名、校名;③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10.BDCC  ADD   BCB
    11.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1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是借景(物)抒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13.①因此;②两次。
    14.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15.宋濂因为家贫无书可读,不得不借书、抄书来读;为了读书,宋濂常常跑到百里之外求师;宋濂不怕生活条件的艰苦,安于清贫,不慕富贵,一心求学。
    16. ①造化钟神秀
    ②徒有羡鱼情
    ③同是宦游人
    ④英雄末路当磨折
    ⑤何当共剪西窗烛
    ⑥人迹板桥霜
    ⑦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17. (1)青蛙被慢慢加热的水煮熟。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非常重要。在生活上和工作上大多如此,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实生活中可以常常看到,当人们遇上猛烈的挫折和困难时,常常激发了自己的潜能;可一旦趋向平静,便不知不觉地会沉迷于安逸、享乐、奢靡、挥霍的生活,而不断遭遇失败。
    18.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19.师傅是主人公。因为师傅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人物,他帮助徒弟买书,并且教育徒弟做人,照亮了徒弟的人生道路,他的崇高品质感人至深。
    20.“爱不释手”本义是喜欢得舍不得放手,“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这两个词语表现了小徒弟非常喜欢这两本书,但由于买不起感到失望、遗憾;在情节发展上,为后文宿舍丢钱、师傅帮徒弟买书等情节作铺垫。
    21.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表现了徒弟既感动于师傅帮自己买书,又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决心好好做人。
    22.转移话题,不再提宿舍丢钱一事;引导徒弟认识到生活的美好,要好好做人,以积极的态度走好人生之路。
    23.①细心、关心徒弟。在书店,师傅敏锐地发现徒弟很喜欢这两本书,有帮助徒弟的想法。②善于安慰人。安慰丢钱的工人,告诉他钱不会丢。③处理问题办法高明。师傅通过扫地一事,巧妙地把钱归还了丢钱的工人,顺利地解决了此事。④轻财重义,善于教导人。师傅带徒弟到书店买了书,并且委婉地教育徒弟要好好做人,使徒弟深受感动,受益一生。⑤年轻却成熟,品德高尚。师傅只有二十六岁,为人正气,品德高尚,像一盏灯一样照亮了徒弟一生。
    24.写作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