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整理了关于2022年中考语文知识点之文言文《凿壁借光》,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 1.逮:到;及。 2.穿壁:在墙上打洞。 3.映:照耀。 4.大姓:大户人家;有钱的人。 5.文不识:不识字。 6.佣:雇佣。 7.怪:以为怪;认为.....是奇怪的。 8.愿:希望。 9得:得到。 10.资给:资助、供给。 11.遂:终于。 12大学:大学问家。 13.偿:报酬。 译文 略,下期公布,作为练习的一部分。 小规律 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其父为宾客”。 例2: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如《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异”原为形容词,这里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 小启迪 艰难的坏境不是成功的阻力,对知识的强烈渴望能激发动力,战胜困难。那烛火不仅照亮了匡衡的书籍,更是点亮了他的人生。 小练习 选出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不同用法不同的一项() A.衡乃勤学而无烛B邻舍有炷而不逮 C以书映光而读之D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 2.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3.选文主要通过哪些事情来揭示匡衡“遂成大学”的原因(用自己的话回答) 4.翻译全文。 助你迎接2022年中考! (责任编辑:admin) |